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64章 透支户

从长江到戈壁 第64章 透支户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一九六八年春节前几日, 生产队年终结算账目表,贴在了生产队办公室外的墙壁上。

全队共有透支户五家,其中就有陈广良一家。

仝兰芝因为有几个孩子的牵绊,几乎没有出过几个工。加之红卫住院时的支出、及一家人的口粮,收入和开支成了负数。

看着几个放寒假在家,眼巴巴等着过年穿新衣服的孩子,仝兰芝让丈夫到生产队财务那里又预支了十块钱。

一天早上,仝兰芝让小芳和小燕在家照看弟弟,她悄悄地带着小萌到了公社供销社门市部。

公社供销社门市部在兰新公路的北面,小王坎儿村坎儿井的西侧。虽说门面不大,但里面的日用百货还算齐全。因为临近过年,来门市部采购的人很多。

仝兰芝带着小萌走直奔卖布匹的柜台。仝兰芝指着柜台里花花绿绿的布料,问小萌:“小萌,喜欢哪块儿花布?妈扯块给你做新衣服。”

小萌看看仝兰芝,说:“妈!家里不是没有钱吗?我不要新衣服。”

仝兰芝把小萌的手抓的更紧了,说:“喜欢哪个?”

仝兰芝让售货员扯了一块粉红底色紫色小碎花的布料,打了一瓶煤油,又买了几个作业本和铅笔,和小萌开心地回到家。

仝兰芝会裁剪缝制衣服的消息不胫而走,春节前送布料来请仝兰芝做衣服的乡亲一个接一个。为了能让大家过年穿上新衣服,仝兰芝不分昼夜地穿针引线,忙的混天混地。

腊月二十九晚上,她抽空和了一盆面,盖上一层被子放到炕头醒发。

她坐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一夜没睡直到年三十早上。她看着已做好的乡亲送来新衣,长舒一口气。不一会,新衣服被主人开心地拿走了。

好了!给孩子们忙吃的了。

小芳和小萌早已把准备做包子的白菜洗好,按照妈妈的指点在案板上剁碎,跟在妈妈后面学捏包子。

两锅包子出锅后,开始揉面做馒头,满屋热气腾腾的,有了过年的气氛。

陈广良和张耀祖带着小燕和红卫端着浆糊到门口贴春联,他在孩子们面前像变戏法一样从衣袋里摸出一串鞭炮,挂在院墙上,只等年夜饭上桌后点燃。

白菜、萝卜、粉条,还有队里分的三斤马肉,就是年夜饭的全部食材。仝兰芝变着花样炒了四个菜,再放上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包子,诱人的一桌香气四溢的年夜饭让人垂涎三尺。

一 年也就这一天,可以放宽肚皮吃上一顿白面馒头。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家人幸福的享受着比平时丰盛太多了的年夜饭。。

陈广良指着一碗有萝卜丁、黄豆、肉丁的菜说:“孩子们,别光顾着吃,知道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吗?”

小芳,小萌,小燕一手抓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小嘴儿停止了咀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摇摇头。

陈广良用筷子指点着说:“叫珍珠翡翠白玉菜,当年朱元璋要饭时吃的菜。这个菜名也是他给起的。”

孩子们听了哈哈哈笑起来,红卫看姐姐们笑,也握着勺子开心的拍着桌子呵呵呵地笑。

仝兰芝笑着把红卫抱在怀里,说:“你也笑,你听懂了吗?虽然没什么好吃的,开开心心的过年比什么都好。”

苦中作乐也幸福啊。

吃完年夜饭,张耀祖回去休息了,孩子们缠着爸爸讲故事;仝兰之收拾好碗筷,开始给自家孩子赶制新衣裳。

初一,天大亮了。

仝兰芝拖着疲惫的身体把缝制好的新衣裳套在小萌棉袄外面,小芳和小燕的新衣是姐姐的旧衣服改成的,再用新花布头在改成的新衣上做个造型,套在小芳和小燕的棉袄上。红卫还小,不知道争新厌旧,穿的干干净净就好。

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起床以后,仝兰芝已把新年的饺子包好了。

热腾腾的饺子一端上桌,孩子们眼睛放着光,围坐在桌子四周,抓起筷子一口一个。

沈盛树,沙纪建,和另外几家老乡相约一起来到比他们几个人年长几岁的陈广良家拜年。

沙纪建第一个进门,拱手笑呵呵地说:“仝大姐,老陈哥,过年好!”

仝兰芝吩咐张耀祖拿碗来给客人倒水,

几个人坐在一起嗑着瓜子,聊起这一年的收获。

沈盛树神秘地说:“你们知道今年谁家的分红最多吗?”

“谁呀?”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沈盛树眼里透着羡慕的光,指着陈广良说:“是和你一起来的刘一德,他一年一个工都不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分了一百七十块钱呢!”

众人一听都羡慕地瞪大了眼睛,仝兰芝望着沙纪建说:“纪建弟,你也一个人过日子,你呢?”

陈广良说:“他比不过刘一德,整天东跑西颠的。”

沙纪建说:“去年俺娘身体不好,还有两个妹妹和弟弟要上学,俺有个把月没有出工。才分了七、八十块钱。”

沈盛树打趣道:“刘一德挣了钱回家娶媳妇了,你啥时候娶媳妇?”

沙纪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快了,快了!”

仝兰芝问沙纪建:“纪建弟,听说你老家也是江宁高楼的,高楼哪里的?”

沙纪建说:“高楼北边沙园的,仝大姐,俺们是近老乡呢!”

仝兰芝紧跟着问:“那你把一大家子人安置到哪里了?”

沙纪建说:“俺可没有那本领,不过要人的地方多呢,俺大姐夫托人把他们安插到学校附近的海安支边青年队了。俺们这个队一个工才三毛多钱,海安支边青年队一个工划六毛多呢。家家都能分到两百多块钱。”

沈盛树插上话来说:“就是,有几个支边队确实不错。哎!我们这个队靠近公社,一个坎儿井要灌溉两个生产队的地,还有公社机关用水,如果再多开荒地,可水不够用啊。”

陈广良接着说:“我听说离公社最远的五大队泰兴支边队,一个工也是七毛多呢!”

沙纪建说:“俺也听俺大姐夫说了,泰兴支边队离公社远,条件比这还要艰苦,现在还在招人呢,可没人愿去。”

大家说的正热闹时,绕子队长穿着他那笨重的毡筒,和几个老社员也拜年来了。

绕子队长客气地向大家问, 仝兰芝端上茶水,坐在绕子队长旁边,说:“这一年我们挣的没有花的多,是生产队的透支户,拖了大家的后腿。但是,这个集体并没有让我们挨饿,每个月都能足量的领到口粮,感谢人民公社,感谢**。”

绕子队长虔诚地看着墙上的**画像,说:“**亚克西!,社会主义亚克西!每个人都有饭吃,有衣服穿。”

绕子队长接着说:“陈广良的羊缸子劳道的很,她给我的羊缸子做的洋衫子,特别漂亮,比五小队的那个裁缝厉害!”

陈广良笑着说:“绕子队长,仝兰芝现在是大忙人,自从给你羊缸子做了件裙子,天天都有来家里找她做衣服的人。”

绕子队长一个劲地说:“好!好事情!”

陈广良生气地说:“绕子队长,你不知道,一点都不好,光忙着做衣服,为人民服务了,没有时间挣工分了。”

绕子队长站起来对陈广良耳语道:“以后羊缸子做衣服收钱,拿钱换工分一样的。”他招呼着其他几个人说:“走!我们去给队里所有的新社员拜年。”

大家呼啦一下随着绕着队长一起离开了陈广良家,开始挨家拜年,长长的拜年队伍,给这个春节增添了不少快乐的话题。

大年初二,陈广良全家随沙纪去海安支边队给沙大娘、沙大爷拜年。

下午回来,仝兰芝高兴的告诉张耀祖一个好消息。

原来,陈广良和仝兰芝在沙大娘家遇见了初二回娘家的沙纪建大姐一家。从沙纪建大姐夫那里,证实了公社仍在面向社会吸纳各方人才。五大队的泰兴支边队正在招募劳动力的消息最吸引人的眼球,因为那里的工分值划到七毛多多呢。那边可开垦的土地很多,就是缺劳动力。这要是放到以前,不用说陈广良早跑去了。几次看这山望那山高的经历,让陈广良收敛了许多。

仝兰芝说:“耀祖弟,你单枪匹马,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你想去吗?”

张耀祖听罢肯定地说:“我去!”

傍晚,仝兰芝和陈广良拿两颗菜窖里的大白菜做礼物,来到绕子队长家。

陈广良告诉绕子队长:“绕子队长!你让我给你找的开拖拉机的匠人找到了。”

绕子队长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地说:“拖拉机就停在公社大院里,你让他明天去把拖拉机开回来。开春以后,有了拖拉机犁地就快得很了。队里那个依明巴郎子,去县城学了三个月,可他在有人的地方不敢开。”

就这样,小王坎儿村很快开出了关祥飞一家的准迁证,陈广良拿着去找公社办公室主任,就是沙纪建的大姐夫盖了公社的公章,再到派出所盖上公章。

仝兰芝在信里写到:刘老师!来新疆吧,这里地大物博。烦恼时,站在戈壁瀚海上,望向那天际相连的地平线,不论什么烦恼与忧愁都能抛到天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