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88章 内外伤,辨惑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88章 内外伤,辨惑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11:24: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个病人在一旁看着李介宾手把手教路天正,好奇问道:“这是你徒弟吗?”

“不至于不至于,他是我学长,也是我师弟。”李介宾摆摆手说道,虽然他很厉害,但是严格意义上说他还是个刚上了一个学期的大一学生呢。

不过话说回来,学校真的是个好地方,他才回来几天,有些想念校园生活了。

侯伟去煎药的过程中,又来了个病人。

李介宾让路天正继续看。

路天正抬眼一看就觉得这个病人有些病恹恹的,然后问他哪里不舒服,就说发热,测体温一直37℃多。

烦躁,躺着想起来,起来又想躺着;

气喘,走几步路就觉得短气,就想坐着歇歇;

胸闷,总是想长出气;

头痛,偶尔会疼一下;

口渴,但是也喝不多水;

身上又怕冷,需要穿厚棉衣;

脉象却是洪大。

这怎么乱七八糟的?四不像嘛?路天正问诊完后有些不确定了。

李介宾在一旁看路天正看完,问道:“怎么?拿不定主意了?”

路天正摇头苦笑道:“我是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学了那么多医家之后还能挥洒自如。”

没错,如果是之前,路天正可能已经出方子了,但是他现在已经心有犹豫,在于他知道了这个病有其他的选择。

一旦有了其他的想法,那么内心就会动摇。

李介宾笑道:“慢慢来嘛,这个让我来吧。”

他问起这位患者:“头痛是一直疼吗?”

“有时候会痛一下。”

“身上冷的时候,穿上厚衣服呢?”

“在屋里多盖被子就不冷了。”

“出汗吗?”

“有时候会出汗。”

李介宾看了看舌象,舌淡,苔薄,没什么特别的。

很多时候舌脉是最后察的,因为基本上这个时候是在验证心中所想而已。

很多非专业人士总认为中医号个脉就能看出病,甚至于有人不说病情,直接伸手,来,看看我有什么病——中医是医生,不是算命的。

而李介宾眼睛提溜一转,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这人是内伤劳倦,而非外感。”

路天正松了口气,他也是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是外感,大概要用麻桂剂了,或者羌防剂,治法南辕北辙,这是不会有效的。

发热是人类亘久不变的症状,自古以来到如今,也是最常见最复杂的,中医对于发热的诊治更是浩如烟海。

他注意到刚刚李介宾问的那些问题,好奇问道:“你刚刚问的这些是......”

李介宾回答:“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有讲如何分辨内伤、外伤。”

路天正继续问道:“那李东垣所谓的内伤与外伤就是这样辨别的吗?”

“差不多,中内有个内伤发热的病,这个就是李东垣的理论提出来的,只不过后来又加入了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思想。”

李介宾给这个患者开了个方子,这次用的是补中益气汤。

黄芪、甘草、党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白术......

路天正发现李介宾用药一个习惯,他如果是用经方或者名方,很少有大改。

李介宾这次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了蔓荆子、川芎、黄连、豆蔻、山药。

还记得开始的时候,路天正还会为了泄泻是寒是热而纠结。

现在他明白了,是之前学经方的时候,自己太狭隘了,寒也泻,热也泻,并没有说有一个方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李介宾还在一旁继续为路天正讲解道:“方子不管是经方,或者是时方,既然选了,那么就以此为骨,这是总的方针,而所谓加减则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而言的,所以无论是张仲景或者后世医家,在书中方后的加减应用都能看出其用药习惯,这也是最好总结的用药之法。”

“如李东垣,心下痞闷,加黄连;

胃脘痛,减寒凉药,加草豆蔻;

胁下痛,加柴胡;

头痛,目中生火,加黄连、川芎;

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

说道这里,李介宾停顿了一下,又问了路天正一个问题:“小路,你说麻黄汤是治疗表证还是里证呢?”

“仲景伤寒,本无表里证之分,后世所添加的。”跟着李介宾这几天,路天正已经基本上跟得上李介宾的思维了:“桂枝本为解表,但是麻黄汤证有呕逆,其实已经入里。”

“那么判断病情入里呢?”

“呃......”路天正觉得很多,但似乎又都不具有代表性。

李介宾这时候已经写好了方子,放到了桌子上,等侯伟出来了给他去抓药煎药。

而一旁的患者也好奇问:“那什么算里呢?”

李介宾一笑道:“问二便,小便不利,大便或干结,或泄泻,这便是中医说的入里了。”

路天正瞬间感觉豁然开朗,精辟呀!所以眼前这位患者大便溏泻,这发热与表无关,或者说,即使用药也不能单纯解表。

“李东垣说: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无阳护卫,乃生寒热,脾胃之气不足导致。”

“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

内伤脾胃,伤其气;

外感风寒,伤其形。

伤外则有余,有余则泻之;

伤内则不足,不足则补之。”

侯伟这个时候回来了,将之前那位煎好的药给他,只是那个患者听李介宾讲的入了迷,药放到一边继续听。

他脾胃一向不好,这会儿听了之后感觉很多在自己身上有体会。

路天正则是在想,汗、下、吐、克,都是泻法;温、和、调、养,都是补法。

如那少阳病小柴胡汤,和法之表率,里面也有人参、大枣、甘草这些补虚之药。

李介宾打发侯伟快点抓药煎药,别让患者久等了。

“李东垣,一代英杰呀,你知道我最佩服他哪一点吗?”

路天正作好学生状,摇摇头,一般老师这个时候问,那都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就乖乖听着就好。

果然,李介宾无不感慨说:“但凡精于《内经》,已经是张元素一般开易水学派的祖师级人物;而能通晓仲景经方,也不失一代名医。”

“难得李东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够硬,将其融会贯通,用方当真如神,自金元以来,无数医家对其医理有所疑惑。”

“然,疗效奇佳,铁证如山,疑无可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