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39章 《农业 地理与钢铁》热销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39章 《农业 地理与钢铁》热销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农业、地理与钢铁》随着印刷量越来越大,影响力渐渐从文人士大夫群体传播到普通人之中。

这书本来就是作为科普读物写的,在前世跨不同文化之间都可以看得懂,放在这年头,比起四书五经,普通人读《农业、地理与钢铁》反而更容易理解其中意思。

太高深的哲学内容,大多数读者看不懂,会去了解的很少,太过于简单的内容大多数人又看不上,《枪炮细菌与钢铁》之所以流传广泛,正是因为这书的阅读门坎并不高,而其中的内容又是人类史的精华,所有人读着书都能有自己的感悟,然后夸夸其谈的去纠正别人,以获得自己的优越感。

《农业、地理与钢铁》在万历年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流传广泛,王文龙因为这本书而名声大噪,一夜之间成为了江南最受欢迎的文人,名声直逼当年的李卓吾。“生产力决定生产制度”这一句话,渐渐成为喜欢卖弄学问读者的口头禅。

袁无涯也是挣得盆满钵满,《农业、地理与钢铁》首印三千册卖了两个月才卖完,但打出了名声之后越卖越快,第二版印刷的三千册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一空。

不过这独门生意他也做不了多久了,福建的盗版书正在飞快赶上,蜡纸油印技术大大减少了刻盗版书籍的用时和投入,《农业、地理与钢铁》正版第一版还没销售完毕,盗版书就已经在市面上渐渐流传,第二版印出的同时,就已经在和盗版书做竞争了。

且如今盗版书商发现《农业、地理与钢铁》十分好卖,正在迅速加印,价格已经打到了底,书植堂高质量《农业、地理与钢铁》的成本价,可以买两部的毛边盗版版本,福建的书商大概要让全天下稍有钱财的读书人书房中都备上一本《农业、地理与钢铁》才会甘心。

这且不说,还有许多蹭热度的人类史书籍,也在江南出现。

这年头的书籍印刷只是被当做普通的商品管理,国初的那些法典已经没有人在真正执行,实际印书不需要备案,只有当书籍内容被发现有问题时官府才会后知后觉的进行查抄。

加上蜡版油印技术出现之后印刷成本的降低,写书已经渐渐成为本少利多的事业。

许多小作坊刊刻的人类史书籍就是走这样的路子,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只不过是讲明了人类史的一些基本规律,属于是科普性质,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以及朝代并没有过多加以分析。这就给了其他文人很大的写作空间。

王文龙写东南亚岛屿,其他文人也可以写浙江外海的岛屿,王文龙写中华文明的演变,其他文人自然也能写浙江、南直历史上的演变。

如果这些文人老老实实的写作,所出的作品也不失为从人类使视角分析地区史的好书。但真的去查地方史料太难了,这年代又没有互联网,而且地方使这种小众书籍,即使在后世许多内容也是互联网上查不到的,往往要到当地的图书馆去翻阅地志才能知道较为准确的信息。

何况在明代,非是藏书之家,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地志这种刊印并不多的书目,他们找都没地方找去。

于是大多数蹭热度的书籍只是拿了“生产力”“生产制度”等等概念胡编乱造,甚至拿着话本小说的内容当做真实历史然后有来有去的分析,所写出来的东西自然闹了不少笑话。而他们直接套上《由农业、地理与钢铁看xxx》的内容公然发卖。

《农业、地理与钢铁》是大部头书目,哪怕便宜的盗版版本也要一两银子才能买到,而这些蹭热度的书就依靠字数少取胜,一些不舍得出钱买《农业、地理与钢铁》的贫穷文人又想要跟上潮流,听了书商的骗可能就买了这样的书籍,当做《农业、地理与钢铁》的同类书目品读味道。

最后自然会对于王文龙的作品产生理解偏差。

袁无涯极为痛恨这种事情,倒不是因为他多么爱书,而是这种行为明晃晃的在抢他的生意。

他也不是吃素的,动用自己在苏州的关系将这些书商以所刊妄言的罪名告到衙门去,衙门扣了十几船此种蹭热度的书籍,打做纸浆,但效果甚微。

因为明代的出版业一直都有蹭热度的传统。

《后西游》、《续水浒》这算是明目张胆的,《西游记》火了之后立马跟着就来《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甚至包括一代名作《金瓶梅》最开始也是蹭《水浒传》的热度,只不过因为作者的功力实在太强,写出来的内容别有趣味,开创了市井艳情小说流派,所以才成为了永恒经典。

袁无涯也知道自己告官并不能杜绝此事,但起码可以展现自己在苏州的关系,震慑一下敢和他进行商业竞争的同行。

面对《农业、地理与钢铁》在江南的火爆,《苏评报》忍不住发出感叹:“本年以来苏人文士开谈,只论二事,一是红山玉,一是《农业、地理与钢铁》,而此二件事,都与王建阳有关。”

而就在此时,京城之中也正爆发起与王文龙相关的一场争论。

李化龙给万历皇帝那一篇如何治理云贵少数民族的奏书早在半个多月前就通过邸报流传到全国各地,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这篇奏书而全国知名的。

李化龙在这篇奏疏中也推荐万历皇帝阅读《农业、地理与钢铁》,这起初没什么事,但相关讨论在王文龙署名发表的《盔甲厂爆炸之讨论》热度上来之后却变了味道。

九月末,李三才突然上疏表示:“《农业、地理与钢铁》虽然是一本奇书,但严格说来并不算是历史书籍,最多算是诸子一类,也不在皇上应该了解的会讲内容之中,臣子给皇上推荐诸子文章,其意义大抵与向皇上推荐道经相同,李化龙吹捧《农业、地理与钢铁》并向皇帝推荐此书极不恰当。”

东林党的几个给事中也连忙跟上,上疏弹劾李化龙,表示:李化龙这是跨越职权,他本来就在丁忧期间,不应该胡乱向朝廷提出建议,若是万历皇帝因为李化龙的建议而阅读了《农业、地理与钢铁》,更是受到蛊惑而误入歧途。

参与经筵的李廷机却表示不同意见:“经筵之中只规定了讲课时要学四书五经,圣上已然过了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自然可以就平日所阅读的书籍对经筵讲官发出疑问,《农业、地理与钢铁》虽然不是四书五经的内容,但他的确是一本奇书,其中不少观点都有分析理解的意义,完全可以在经筵中讨论。”

东林党人立刻讽刺:“李廷机是沈一贯的门生,之所以袒护王建阳,乃是因为沈一贯与王建阳有私交。”

吵来吵去,两边都不妥协,但万历皇帝看着风向,最终没有在经筵时就《农业、地理与钢铁》提出问题,他其实看了这本书,但在经筵上讨论书籍有相当的政治含义,万历皇帝不愿意触文官们的苗头。

而之所以东林党人转向抨击王文龙,和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关系不大,其实是王文龙那一篇《盔甲厂爆炸之讨论》引出来的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