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流萤煜煜赴明月 > 第40章 往事似梦难寻

流萤煜煜赴明月 第40章 往事似梦难寻

作者:贝格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7:43:1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红杏深花,菖蒲浅芽。不知不觉,数九将尽。

皇城内,桃花如霞,四溢芳香。柳絮如烟,廊亭幽深如梦。

三日前,岑思卿刚回复了萧楚曦的疑虑,以期能让她稍感安心。未料今日,卫凌峰又将一封来自萧府的信函递到了他面前。

岑思卿瞥了一眼信封,未曾拆开,便忍不住无奈一笑,随之深深地叹了口气。他明白,萧楚曦仍对他怀有疑念,否则也不会有这第二封信的存在。

但即便如此,岑思卿还是将信件展开。细读之后,发现萧楚曦托信表示,希望可以与他见上一面。

岑思卿因疾病初愈,周身仍感慵懒,并未打算远足。但一想起萧楚曦的脾气,担心她一时冲动入宫。若是被皇后知晓,必定会与这未定的婚约牵扯,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落得难以收场。

思虑再三,岑思卿还是欣然答应与萧楚曦见面。并书信告之,“明日巳正,皇城西侧门恭候汝。约同东华湖之畔,共赏熙春。”

* * *

翌日,岑思卿坐上了备好的马车,离开了荣和宫。素荷紧随其后,携带着所需的物品。

车马缓缓地行驶在宫城内的石板路上,向着宫城外驶去。岑思卿静静地坐在马车内,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一时感慨万千。他突然发觉,自己上一次离开宫城,已是十多年前。

那时的他不过是个的稚童,对于出宫之事的许多细节已经模糊,只留下了一些零星的片段。岑思卿依稀回忆起,那日好像是与母亲、父皇、皇祖母以及宫中众人,一起去寺庙祭拜的日子。

岑思卿记得,当时的车马阵仗声势浩大,出宫队伍似乎没有尽头。他当时与母亲坐在前行的马车之中,止不住的撩开围布,满怀好奇地张望四周。那时的宫廷之外,对于岑思卿来说宛如另一个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未知。

如今亦然。马车驶过宫城的高墙,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岑思卿的身上,温暖而宁静。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到身体渐渐轻盈了许多,仿若病痛已经远去。

岑思卿微微低头,目光落在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那枚鸾凤玉佩上。

多年前,母亲随父皇出宫的那日,伴身的也是这枚玉佩。那时的岑思卿稚幼,母亲牵着他的时候,他的个头和视线恰好能与玉佩的流苏相遇。

在他的印象中,那是一个明媚的日子,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微光,红色的流苏摇曳生姿,随着母亲的步伐轻轻摆动。岑思卿抬头看向母亲,耀眼的朝晖之下,母亲那美丽而温柔的笑容,令他铭记至今。

岑思卿闭上眼睛,细细回想着那日。

回忆如同一幅残缺的画卷,断断续续地浮现在岑思卿的脑海中。他记得祭拜之后,曾有一场盛大的宴席,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众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岑思卿眼前忽然浮现出一个朦胧的画面。

宴席上,好像有一个宫女模样的人,匆忙间打破了一件珍贵的器物,碎片洒落一地,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那声音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目。

祭典之日,此乃大忌。皇太后因此陡然暴怒,一时间空气仿若凝固,人人自危,皆不敢言声。

而平息这一切的,正是他的母亲,当时的荣妃。岑思卿记得,已贵为妃位的母亲为那个毫无关系的宫女求情的模样,谦逊恭敬,言辞得体,令席上众人皆心悦诚服。

最终,皇太后免了所有责罚,令那宫女得以安生。宴席后,岑思卿也窥到,那宫女偷偷避开众人视线,私下跪谢母亲的一幕。

然而,命运不公。就是这般宅心仁厚、兼爱无私的母亲,却未落得一个善终。

马车在此刻忽然停了下来,岑思卿也睁开双眼,慢慢从回忆中走了出来。他喟然而叹,缓缓下了马车。心头的回忆依然如影随形,令他感到一阵恍惚。

岑思卿抬眼,看见了正向自己走来的素荷。刹那间,岑思卿觉得她似曾相识。

“素荷姑姑。”

岑思卿叫住了素荷,素荷也立刻停下了脚步,恭敬回应。

“素荷姑姑,十几年前,父皇和宫中众人可有出过宫?去寺庙祭拜...还有宴席...”岑思卿越说声音越微弱,他无法具体形容出当时的一切,只能道出回忆片段中拼凑出来的词语。说完,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毫无逻辑。

“殿下说的,可是十二年前在太庙举行的祭祖大典?”

没想到素荷仅凭岑思卿的只言片语,便立刻答了出来。

“太庙的祭祖大典?”

素荷点头,继续说明道:“祭祖仪式每年都会在太庙举行,都是由圣上和皇后亲自主持和祭拜。但唯独每十二年才有一次的大典,宫中所有皇室妃嫔皆会出席,参与盛况。”

“那便是了。”岑思卿眼中泛光,似乎想起了什么,频频点头道:“那这祭祖仪式之后,可是设有庆宴?”

素荷微微抬头看向岑思卿,眼神中似有迟疑,然后徐徐点了点头。

“姑姑当时,是否也在宴席之上?”

素荷听到岑思卿的问题,立刻低下了头,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奴婢那时因为要准备慈懿皇太后回宫礼佛的事宜,所以留在了宫中,未曾一同前往。”

岑思卿将视线从素荷身上移开,点了点头,轻声自语道:“原来如此。”

素荷见岑思卿不再问话,便又退到一旁,继续从马车上将准备的物什卸下,送到了湖畔的亭内,仔细准备起来。

岑思卿独自立于湖边,了望着眼前的东华湖。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湖畔的垂柳和亭台。

这东华湖虽算不上广袤,但其水面清澈明净,内里深不见底,叫人越看越生畏。湖对岸隐约可见一片金光璀璨的琉璃瓦海,那里便是供奉祖先的太庙。

郁郁葱葱之中,太庙的红墙高耸,色彩浓烈,仿若一道屏障,刻意要与这湖光山色隔开,将古老的太庙守护得严严实实,好让人不能轻易靠近。

岑思卿无意识地向那座太庙走去。

这座太庙的一砖一瓦,都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尊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却好像独独没有岑思卿找寻的过往。

在这宏伟的太庙前,岑思卿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时间的门槛之外,他凝望着这高大的红墙,但却无法再前进一步。岑思卿明白,他无法穿越这道红墙,回到过去。他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牢牢握住母亲的手,再次见到她温暖的笑容。

斑驳的树荫之下,岑思卿形孤影寡。瞬间,一股悲凉入心,他禁不住咳喘了几声。

就在此时,一阵温柔的暖意从背后将岑思卿包围。岑思卿回身,发现不知何时卫凌峰已站在身后,将手中的披风轻轻的为他披上。

“殿下,我已将萧姑娘接来了。”卫凌峰轻声禀告。

岑思卿的目光转向湖的对岸,那里已经停靠了一辆新的马车。

“辛苦你了。”

岑思卿对卫凌峰说完,二人便向对岸走去。

* * *

“萧姑娘,别来无恙?”

岑思卿声音柔和,声息的虚弱感被他用温柔掩盖,一见到萧楚曦,他便主动问候道。

萧楚曦身着一袭春装,淡紫色的薄纱裙宛如春日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她欠身请安,答道:“一切都好,劳七殿下惦记。”

然而,岑思卿看得出来,萧楚曦的面容和身形都显得清瘦了些许。

二人视线相会,尽管萧楚曦心中有许多问题待解答,但此刻她选择了保持沉默,莞尔而笑,由岑思卿将她引领到了亭台。

亭台之内,岑思卿已经将旁人遣散,只留下了卫凌峰在亭外守护,并让巧儿跟随在了萧楚曦身边。

萧楚曦落座,只是瞥了一眼桌上摆放的茶水和糕点,心中便已然明了了几分。

岑思卿坐在她对面,他的青衫如湖水波光,映衬得他清新俊朗。只是,岑思卿虽然未有疾病初愈那般疲弱,但他的神态中还是略带着几分累乏。

“七殿下近来一切安好?”萧楚曦仔细看着岑思卿,终于开口关心道。

岑思卿点头,笑着答道:“谢萧姑娘之前手书询问,如今又当面问候。请放心,眼下,一切安好。”

萧楚曦听出了岑思卿话语的弦外之音,于是也报以微笑,说道:“七殿下如天之福,我自然安心。只是,楚曦怕是没有七殿下那般福气,终日被琐事烦心,提心吊胆,恐有祸至。”

岑思卿亦听明白了萧楚曦的言外之意,道:“此时便言是福是祸,未免尚早。”

萧楚曦听言,脸上笑意渐渐消散,转而轻声叹息。她如今再没有心思与岑思卿在此顾左右而言其他,只怕再等下去,今日午后说不定赐婚的圣旨就将送到萧家。

一旁的巧儿听得似懂非懂,不知她家小姐与七殿下所说真正何意。还未等萧楚曦再次开口,巧儿忽然焦急地带着哭腔,跪下央求岑思卿。

“殿下,还请七殿下一定救救我们家小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