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 第317章 各类人才

三国,在下姓刘,皇家的那个刘 第317章 各类人才

作者:三余无梦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9:09:2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自从刘睿发布招贤令以来,每日前来前来荆州的人是络绎不绝。襄阳城内的酒肆,客栈爆满,仍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入。...

为此刘睿专门在城内修建了招贤馆和客栈,用来选拔人才,以及安排众人的食宿。在这些人之中,刘睿又侧重点了几个分类。

比如医术、铁匠、木匠、造船工等这样的人才,只要是略懂皮毛,刘睿都将他们收入麾下。然后再请一些资深的行业前辈,来对他们进行培训。

培训合格之人,只要加入刘睿新建立的太医院和匠造府,都会有一笔丰厚的俸禄可拿。其中佼佼者,还会被授予官职,这让那些人趋之若鹜。

而那些决定留在襄阳的人,还会将自己的家眷亲属带来。于是就在各路诸侯不知不觉间,北方有大量的人口南下,涌入了荆州。

而刘睿也在这里面得到了不小的贤才,如医术精湛的谯郡人,华佗,字元化。本来是打着交流医术的想法,来到了襄阳。

被刘睿得知后,亲自带着张机上门拜见。一番软磨硬泡之下,让华佗大答应加入太医院,并拨给他钱粮,让华佗安心精进医术,至于学徒,刘睿早就为他安排好了。

还有来自益州的蒲发和他的儿子蒲元。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铁匠,善于寻找铁矿,以及铸造。当初为了考验蒲氏父子,刘睿让他们父子十日内打造一口宝刀。

然而只是仅仅过了八日,蒲氏父子便将宝刀打造完成,刘睿使人试之,能斩断十层缎甲。刘睿很满意,于是问蒲发,能不能每柄刀都能打造的如此锋利。

蒲发答道,只要有足够的铁矿石,完全可以。但如果是用于军中士卒,量产的宝刀就无法保持这样的锋利度,最多只能斩断三到四层的锻甲。

这样的答复,刘睿也能满意。于是当场封蒲发为大匠造,秩比六百石。那些工匠见到真的有人被提成了官员,于是更加努力了。

还有来自扶风的口吃少年马钧,字德衡。此子自幼口吃,说话结结巴巴的,所以不善言辞,却精于巧思。当时招贤馆的官员听他说话都不完整,于是便拒绝了他。

哪知马钧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被拒绝的他并不气馁,而是悄悄将城外灌溉的龙骨水车进行改进。

本来能浇十亩田地的水车,硬是被他改造成能浇三十亩地,并且整体结构没有太大改变。如此神奇的表现,自然引来了刘睿的注意。

马钧加入匠造府后,刘睿曾单独召见他,并交给他改造军械的任务。就拿当初刘晔的霹雳车来说,马钧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射程,并减轻了重量。

试射之后,刘睿对最新霹雳车的威力很满意。于是将他也封为大匠,专门负责改造生产器械,秩比六百石。有了这么两个例子,所有人都相信刘睿是真的说到做到。

还有来自余姚的造船匠沈舟,世居海边,家中都是打渔的出身。海浪颠簸,沈舟的身体也不太好,所以家人从不让他出海打渔。

不想一事无成的沈舟,觉得既然打不了渔,那就给家人造一艘大船。于是苦心学习造船技艺,最后他造出来的船又大又结实,出海数日返航,船身完好无损。

这样的人可是大才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南水道纵横,水军建设固然重要,但是结实耐用的船只更加重要。

于是刘睿拜沈舟为大匠,专门负责维修,打造船只。要求他不只要打造纵横内河的船只,还要打造出海的船只。

沈舟不明白刘睿怎么对大海也如此了解,但是他明白是谁给他饭吃。于是一口答应,为荆州水军打造能够出海的船只。

为此,刘睿专门命令周瑜,看护好这位大才。日后你们水军想要继续建功立业,就少不了沈舟打造的船只。

周瑜也十分重视沈舟,专门在营中建造了房屋恭请沈舟入住,还贴心的拨来侍卫,保证他的安全。

这边解决了人才的事情,刘睿又把目光放在了搞钱的事业上。原来地盘小,麾下人马不多,每年钱粮都有剩余。

现在地盘大了,属下多了,不只是蓄养兵马,还有各个郡县官员的俸禄,都是很大一笔开销。虽然刘睿趁着战争到时候,出手抄没了那不少世家的家财。

但是也不能总逮着一只羊薅羊毛,薅上几次,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而自古以来暴利的产业只有那么几个,比如酒、盐、还有各种矿产等等。但是现在刘睿手底下的盘子大,养人多,没有多少余粮用来酿酒,于是刘睿只能想别的办法。

为此,刘睿专门来到扬州钱塘、余姚、临江等靠海的县考察。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背靠大海,最好的产业就是渔和盐。

只是现在人们对大海的了解不多,所以那些渔民基本上都是在近海捕鱼,收获有限。

经过刘睿的考察,发现这几地的渔业式微而盐业比较发达,但是因为用的是煮盐的方法,所以产量和质量都不能一直保证。

为此刘睿结合上辈子的知识,经过多次试验,发明出了新的制盐之法,就是晒盐。把海水引入事先挖掘好的盐田,利用海边强烈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

等到盐田的海水蒸发殆尽,剩下的就是可以食用的精盐。

本来没人看好这种方法,但毕竟是刘睿提出来的,他的从属们也只好照他的话去做。历经两个多月,当地官员捧着白花花的精盐时,激动的说不出话。

刘睿伸出手指,沾了一点盐,放到嘴里尝了尝。不错,虽然还有些许杂质,但比以前那些灰色的盐强多了。

扬州海岸线绵长,出海打渔的百姓毕竟是少数。如今有了晒盐这个新的制盐法,海边的百姓就相当于捧着金饭碗,不愁没有饭吃。

刘睿打算在海边开设几个大型盐场,专门制作精盐,通过商队售卖到各州。跟随刘睿而来的鲁肃知道事关重大,于是将刘睿划出来的盐场,当做军事禁区,严密保护起来。

看着鲁肃的头脑转得如此快,刘睿也不禁感叹,毕竟是鲁子敬啊,这眼光就是长远。

既然来到了海边,不只是制盐,刘睿还打算搞一个琉璃厂。因为以后要出海,所以刘睿准备做几个望远镜。

这东西简单实用,能够远距离观察事物。用的好了,在战争中也是一件利器。

所以刘睿准备利用沙子、草木灰和石灰石烧制琉璃。等到烧制琉璃的工艺成熟了,不只可以用来卖钱,还可以打造刘睿想要的望远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