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 第126章 买船和造船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第126章 买船和造船

作者:钢铁余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8 18:08:2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说来话长,这保乡军的第一桶金便是从贩卖私盐开始积累,如今那海边的盐田规模已经经过数次扩建,足足有一千余亩。

盐工.护卫等杂七杂八的人员约六七百名,像牛.骡等牲口也有好几百头。

这一年下来,扣掉各种开销和成本后,利润足足有五万多两。

而这渔人头领郑元秋,之前便是负责管理这盐田的一概事务,将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作为最早的从龙之臣,徐晋对他也是极为信任。

这盐田运转的过程倒也不是一帆风顺,期间遇见过好几次海盗侵袭。

最厉害的一回大约在两个月前,北部湾上一支数百人规模的海盗杀上海岸,冲进盐场之后见人就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情况危急万分,保乡军当时又在和明军交战,根本无暇顾及此地。

最终还是郑元秋力挽狂澜,率领由渔人组成的盐场护卫和诸盐工将海盗击退,盐场足足死了上百号人,就连他自己也是身负重伤。

徐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火冒三丈,不过介于当时的处境,也根本没有精力和资金去剿灭海盗。

不过现在总算是站稳脚跟,这水师的事情也应该提上章程了。

“别来无恙,老郑。”

徐晋笑呵呵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伤势恢复的如何了?”

郑元秋心中一暖,笑道:

“不碍事,呵呵…多亏了柳神医啊。”

徐晋微微点头,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此些海盗伤天害理,死有余辜,不仅是盐场,就连我保乡军的货船都曾遭其多次袭扰...”

“我意组建一支水师,由汝统御兵将。”

“如何?”

听见这话,尽管心中早有准备,但郑元秋还是欣喜万分,如此一来自己便是水师的一把手了。

盐场虽好,但他更喜欢乘风破浪,于大海上遨游四迹。

此为渔人的天性,沁入骨血的本能。

“敢不效命?”

听见这个回答,徐晋非常满意。

他表示,鉴于目前的财政状况,最多给水师一个“都”的编制,也就是千余号人。

等日后打下来的地盘大了,再继续扩张。

而水师所需的一干兵卒,即日便会开始招募。

如果,郑元秋看上步军中的哪个军官.将领,也可向自己申请,将其调到水军中。

兵员编制的的事情,相对来说好办一些,毕竟徐晋也没打算让郑元秋立马就和明军,或者夷人水师作战。

还是有一段时间可以操练兵员的,等初步形成战斗力后,先把北部湾的的海盗荡平再说,也算是实战演练了。

而这郑元秋虽说只是渔人身份,但其爷爷和父亲皆在广东水师担任过低级军官,后因战败被杀,这才家道中落。

此人也算是水师世家了,自幼耳濡目染,虽只习得纸上谈兵之法,并无实操。

不过,眼下保乡军中却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兵卒的事儿相对好办一些,末将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给大将军操练出一支可战之军。”

“不过...”

郑元秋犹豫道:

“这战船的事该当如何?”

“此物造起来不但费工费力,还需有技艺精湛的各种船匠,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徐晋深以为然,别说战船了。

就是一艘普通的大型商船,从龙骨船架的选材打磨到船体的加固.封漆,没个一年半载别想下水。

尤其是像“宝船”那种大型远洋海船,造价极其高昂不说,那船身所用的龙骨就难倒一大片了。

能给这种巨船做龙骨的木材,可是极为稀缺的。

非倾国之力,不可造成。

故此,才有了“百年海军”这句话。

对于这个问题,徐晋胸中早已有了对策,那就是“买!”

从夷人手里买。

战船估计够呛能弄到,老旧一些的武装商船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商人是不会跟银子过不去的。

话说回来,其实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是封建王朝的巅峰。

尤其是在明朝早中期,其海船领域在全球范围都是首屈一指。

绝对的遥遥领先。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宝船大福号长约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载重八百吨,吃水两千多吨。

与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把同时代的欧洲海船放在跟前,就跟竹筏差不多。

只可惜,随着海禁政策,大明的海船优势逐渐丧失。

到了十六世纪的时候,甚至被欧洲反超,从而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言归正传,回到买船这件事上来。

此前,保乡军与红夷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葡萄牙商人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双方交易频繁,彼此都还算满意。

保乡军这边向来结账爽快,属于优质客户。

而红夷商人也是极有信誉,轻易不会耍什么花招。

直至后来,红夷人想以“燧石”.“硝土”为筹码来换取在保乡军治下的传教权,以及建造教堂。

却被徐晋直截了当的拒绝,连商量的机会都没给。

红夷人自然心中不忿,便大幅度缩减了与保乡军之间的贸易往来。

向来不会坐以待毙的徐晋,却找到了他们的死对头佛郎机人。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西班牙人。

好事从天而降,直把佛郎机商人乐的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这钱你不挣是吧?

我挣!

商人都是理性的,见“制裁”这个手段没用,红夷商人连忙又全面敞开了贸易。

如此,徐晋如今便有了两个可以选择的商家。

“买船一事需卿多加留意,最好货比多家,挑些船况好的。”

徐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郑元秋:

“暂且以大小船十艘为标准,预算控制在三万两银子之内。”

“遵命!”

郑元秋不敢怠慢,连忙回家简单收拾之后,便立刻就准备带人去与这两名商家谈判。

看看哪家的性价比更高。

船的问题总算是有了解决办法,不过,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

若从长远来看,自行建造海船才是正道。

徐晋自不会将自己的命门让别人掌握,因此在郑元秋带人出海买船之时。

他便在裴山县沿海成立了,集研发.制造为一身的,造船机构。

并命名为:

“南部造船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