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黛玉游红楼 > 第44章 刘姥姥进荣国府

黛玉游红楼 第44章 刘姥姥进荣国府

作者:冷霓裳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25 21:27:0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八月未央,天高云淡,神清气爽。杜牧有一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想来那叠翠山,又是另一番美丽景象了。

这日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面前承欢说笑,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宝玉与黛玉分别坐在贾母两侧,外侧又围坐着“三春”和宝钗,邢夫人、王夫人及薛姨妈皆在塌下椅上坐着,李纨和凤姐在一旁侍立,凤姐正说着笑话儿逗得众人发笑。此时周瑞家的进来回王夫人,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因黛玉离得近,竟也听到了:“回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怕晚了赶不出城去。”王夫人听了说道:“大老远的,难为她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可巧老太太也听见了,便问刘姥姥是谁。王夫人便回道:“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凤姐也接着说道:“这刘姥姥之女嫁了那王家人,又在一处过活。上回刘姥姥来过一次,如今拿了些新鲜的瓜果菜蔬来。”老太太道:“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平儿同周瑞家的领了刘姥姥进了屋。刘姥姥已换了身衣服,被打扮得整整齐齐,肤色较黑,头发花白,虽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只见这刘姥姥一进门,起先有些懵了,在她眼里,此番满眼皆是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美人,她不禁有些眼晕,赶紧地环顾四周,忽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丫鬟在那里捶腿,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声音很是洪亮。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此时刘姥姥身后探出一个头来,是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虎头虎脑十分讨喜,只他一见屋子里这样多人,便是怯生生的模样,刘姥姥百般地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待刘姥姥坐定,贾母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动不动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如今不过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得大家都笑了。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贾母又留刘姥姥住一两天再去,说是明儿带她去园子里逛逛。凤姐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吧,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她取笑儿。她是乡屯里的人,老实,哪里搁的住你打趣她。”说着,又命人去抓些果子与那小男孩儿吃,又问叫何名字,刘姥姥回道:“叫板儿。”那板儿怯生,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玩去。

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的所见所闻说与贾母听,贾母益发得了趣味。宝玉姊妹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说书先生说的书还好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只听刘姥姥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得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贾母听了这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贾母唬的口内直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足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宝玉依旧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贾母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不说这个了,再说别的吧。”宝玉听说,心内虽不乐,也只得罢了。贾母又叫刘姥姥讲来,这刘姥姥十分会看人脸色,因此番明白不能沾这个“火”字,故又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她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席话,实合了贾母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这刘姥姥,是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其也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刘姥姥无疑是一个绝对的聪明人。她的聪明体现不在于精通治国安邦,也不是擅于吟诗作画,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和趋利避害。刘姥姥具有在社会底层积累的草根智慧,就如一只在林莽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一样,它们本能地感觉到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一旦将它们圈养在动物园里,无食物安全之虞,它们的这种本领便会急剧退化。这也是刘姥姥的生存智慧高于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黛玉很是喜欢这个善良朴实的农村老太太,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与她的率直乐观,无不充满寓言色彩,可以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富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后话。

黛玉见宝玉闷闷的,知其心中只记挂着那抽柴的故事。果然一时散了,宝玉趁无人注意,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黛玉走过来道:“宝玉,这是姥姥编的故事,你就当真了。”又对刘姥姥说道:“姥姥,别理会他,咱们去陪老太太是正经。”刘姥姥笑道:“姑娘说的不错,这故事是我编来大家取乐的,哪有此事呢,没的听来顽罢了。”宝玉本不信,又见刘姥姥这样说,由不得不信了,于是叹了口气,犹自发起呆来。此时琥珀过来,说道:“宝二爷,林姑娘,刘姥姥,快去上房吧,老太太等着呢。”

黛玉等来至上房,只见贾母正和王夫人众姊妹商议,因湘云过两日要走,刘姥姥又是客,故商议着席面之事。宝玉依然是闷闷的,黛玉无法,只得用了原来宝玉的“台词”,说道:“我有个主意: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贾母听了,说“很是”,忙命传与厨房。商议之间早又掌灯,一夕无话。

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天气清朗。贾母带着黛玉、宝玉等一群人到了缀锦阁,只见李纨和刘姥姥站在楼下,身边放着才让小厮婆子丫头一齐动手抬下的二十多张高几。又有舡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等。李纨正令小厮传驾娘到舡坞里撑出两只船来,见贾母等过来,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这样早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回头又对刘姥姥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了,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七竖八地插了她一头。贾母和众人都笑得不行。刘姥姥也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得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liu才好。”

说笑之间,已来至沁芳亭上。丫鬟们抱了一个大锦褥子来,铺在栏杆榻板上。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又问道:“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了一句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也给他们见识见识。”贾母听说,便指着黛玉和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两个小孙女儿,她们就会画。等明儿叫她们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黛玉惜春,左看看右看看,叹道:“我的姑娘。都是这么小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众人又笑。湘云朝惜春刮脸作羞,惜春看见,也偷偷朝湘云皱鼻吐舌做了个鬼脸。

贾母稍稍歇了一回,又领着刘姥姥四处逛逛。众人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院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一条石子铺就的小径。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边上的土地。琥珀拉着她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那绣鞋,别沾脏了。”她只顾和人说话,不防自己脚底下果然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亏得她身体健朗,竟也无事。众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黛玉摇摇头,忙去搀刘姥姥起来。贾母看见道:“还是我玉儿乖巧懂事,你们这些小蹄子们,只站着笑。”刘姥姥被黛玉搀了起来,忙谢过了,又笑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她:“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哪里就那样娇嫩了。我们庄稼人,哪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行至房门前,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黛玉自然不会如此不知礼,也不想叫人抓了错处,于是命紫鹃把窗下自己常坐的竹椅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仍是端了一盏茶奉与她,边说道:“舅母走了这么远路,想必也乏了,还是喝口茶润润喉罢。”王夫人接了茶,眼里露出一丝难得的赞许。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便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看见指的是黛玉,笑道:“原来是这位仙子一样姑娘的绣房,我眼拙了。这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贾母不见宝玉,便问去哪儿了。鸳鸯答说:“在池子里舡上呢。”贾母听了方欲说话,有人回说:“姨太太来了。”贾母等刚站起来,只见薛姨妈早进来了。

和薛姨妈说笑了一会,贾母因见窗上并未糊纱,便对黛玉道:“如今天渐冷了,这窗还空空的,要是这秋风吹进来,受了凉就不好了。”又向王夫人说道:“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玉儿把这窗糊上。”凤姐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拿了两匹出来,作两床绵纱被,想来定是好的。”贾母听了笑道:“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的,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笑道:“凭她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她,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好祖宗,教给我吧。”贾母笑向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她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此纱的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凤姐笑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贾母便笑着将那软烟罗讲解了一番。又道:“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凤姐已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见了说道:“可不就是这个!拿匹银红的替玉儿糊窗子。”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想它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笑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又对凤姐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松绿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

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刘姥姥说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黛玉笑道:“还有好的呢,我们带姥姥去瞧瞧。”说笑间,众人一径离了潇湘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