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黛玉游红楼 > 第80章 海棠社改桃花社

黛玉游红楼 第80章 海棠社改桃花社

作者:冷霓裳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25 21:27:0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春花如常,烂漫开放于大观园内,莺啼绿柳,燕绕桃花。沁芳闸一带密密林集的桃树,风吹处,花雨绵绵,络绎不绝,飘落一地桃红。

花红叶碧,生机勃勃,千树万树桃花盛开,如烟似雾,映红了亭台,照亮了楼阁。然凭栏而立的观花人,却是一袭剪影,伶俜孑立。这春光再好,终将春归花谢,终将人去楼空。

原黛玉一首《桃花行》,饱含几多伤悼与哀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湘云瞧见黛玉铺陈于案上的诗稿,细细看后,拍案叫绝:“果然好诗!如非林姐姐,断不能有此佳句。”又忙忙地叫翠缕去唤宝玉探春等人,约了他们齐至沁芳亭去。翠缕答应着去了。

黛玉道:“你看看就罢了,何必这样兴师动众的?”究竟此诗并非自己原作,只因一时有感而书,自然无让大家共赏之兴致。且如此伤情忧思,在这春光明媚之时节,也不适宜。

然而湘云只狡黠一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一时众姊妹齐至沁芳亭内,湘云站至亭中央,扬起手中诗稿,让大家一同瞧看。探春看罢拍掌道:“一首《桃花行》,情境融洽,构思奇巧,语势流畅,如行云流水,慢慢体味,又感柔肠百转。可把桃花诗写绝了,真谓咏尽了桃花。”

宝琴笑道:“那句‘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可比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了。”

宝钗道:“未免过悲了些,倒不似林妹妹平日的声调呢。”

湘云道:“林姐姐固然豁达,却也一样心存忧思。像这句‘花之颜色人之泪’,应是林姐姐思起家里曾经离丧,作此哀音。相传杨贵妃选入宫中,与父母告别时,哭至面流血泪,倒与此句异曲同工呢。林姐姐此篇诗稿,便是乐观如我,念了都不禁见花溅泪,见月伤怀。”说罢叹了一声。

黛玉对湘云微微一笑,道:“一首诗,让人心内郁结难安,倒也算不得好了。既是花红繁盛,切莫反倒观景神伤罢。你不是说自有妙计么?大家都来了,你倒说说你有什么主意。”

湘云笑道:“自然是有好主意的。话说我们诗社已停了近一年,总是没有诗兴。如今正是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这样好,何不鼓动另立一社?”众人听了,都言此意甚妙,又有人提议一齐往稻香村去,与稻香老农商定起社之事。

众人遂一径前行,唯宝玉独索了诗,行至最末,一壁走,一壁细看手中那篇空灵绝伦的诗句,一味看完,并不称赞,却默然滚下泪来。黛玉一回身,不经意瞧见,正欲发问,却见他又忙忙地擦了,心下忽而一叹:这与黛玉心有灵犀之人,唯宝玉耳!

一行人行至稻香村中,将诗与李纨看了,又赞了一回。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起社,又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明日饭后,齐聚潇湘馆。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散了。

回至潇湘馆,行至后院,湘云往那秋千上一坐,对黛玉笑道:“姐姐也做一回社主了,明日当如何准备呢?想那时姐姐巧花心思帮我做了一回东道,明儿这社,便由我来出点子如何?”

黛玉在一旁石凳上坐下,笑道:“难为你有此心。不过你且别忙,明日他们是来不了的。”

湘云奇道:“为何来不了?”

黛玉不答反问:“你忘了,明儿是谁的寿日?”

湘云歪头想了一想,方大悟道:“是了,明日是三姐姐的生日。瞧着,我竟浑忘了。只是咱们这一社又开的不巧了。”

黛玉道:“可不是。我也是糊涂的,方才在回来的路上才想起来。咱们就先别管起社了,如今赶紧准备寿礼是要紧。”

湘云问道:“姐姐可是有主意了?”

黛玉道:“那年我回扬州,父亲曾送我一套湖笔徽墨。只是我平日也不喜书法,便一直搁置着。明日将此物送与三妹妹,才算是物尽其用了。你也不必备什么礼,这套笔墨,我送笔你送墨,你说可好?”

湘云听了,先是点头,及至听到话尾,又低声“嗯”了一声,说道:“姐姐如此待我,我自是感动。我知姐姐是怕我手头拮据,为我着想。只是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姐妹之间,礼尚往来,本不拘泥于物事,就是一字、一画、一帕、一诗,也是好的。故我想着,我不如送样自己做的小物件儿给她,虽不贵重,也是我的情谊,姐姐看如何?”

黛玉点头道:“你说的很是,倒是我多虑了,这样很好。”

湘云冲其一笑,道:“我知姐姐是好心好意,我虽糊涂,却也知道好歹。姐姐可别想着‘这云妹妹,人家的好心,她倒当成了驴肝肺,恁不领情。以后才懒怠管她。’”一面说,一面挽起黛玉的手,撒娇道,“那可就冤死我了。”

黛玉亦笑道:“我何尝不知你的意思?难道我们两个白好了?你也把我想的恁小气了。”

湘云呵呵一笑:“就知姐姐最知道我的心。”又叹:“有姐如此,何其幸哉!”两人相视而笑。

此时紫鹃从厨房走出来,吩咐丫头们摆饭。大家也就各自去净了手,用过晚饭,一夜无话。

次日乃是探春的生辰,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阖家皆有寿仪,自不必说。又有园中姊妹,送之巾扇香帛等,不能备述。

按历年惯例,贾府本不意摆酒唱戏,因黛玉昨晚已向老太太求了准,而老太太心下也很喜欢探春,便叫来李纨好生布置下去,说是让三丫头好生受用一日,大家一处消遣顽笑,吃酒看戏。

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又陪着老太太嬉笑一阵。李纨向众姊妹道:“今儿是三妹妹的寿诞,老祖宗说了,咱们大家今儿好生乐一日。不但有戏,连耍百戏并说书的男女先儿全有,大家觉着可好?”

姊妹们听李纨这样一说,都觉得不错。贾母亦点头笑道:“这便很好。今年三丫头帮着管家,我瞧着也是能干的,也尽了不少心力。今儿大家就一处乐和乐和,为她过个热闹生辰。”

王夫人忙道:“我也想着呢。既是老太太高兴,老太太怎么想着好,就是怎么样行。”

贾母笑着朝探春招招手,示意她到跟前来,一面道:“我这三丫头也是可人疼的,今儿更要好生疼疼她。”又拉了探春的手,与她说若喜欢什么戏班子,便传哪一班进来。探春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便依贾母往日所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喜欢,又叫李纨去叫凤姐来,笑言那凤丫头自打回了那院,便不大记得自己这老婆子了。

李纨正待要出去,便听得外头传来一阵爽朗笑声:“我今儿来晚了,已是不该。怎敢劳烦老祖宗记挂着,还让大嫂子亲自去请我,我真是要折受的不受用了。”一语未毕,一个红色倩影已迈进屋内,虽已纤柔不再,却也不显臃肿,倒更有些别样的风韵来。

贾母指着她笑道:“你这猴儿,今儿是你三妹妹的生日,你竟来得这样晚,该不该罚?”

凤姐笑道:“老祖宗说的是,该罚该罚。”

贾母又笑道:“看你如今行动不便,可怜见的,过来我身边坐下,让我好生瞧瞧。待会再看怎么罚你。”

此时平儿也进了屋,先向各位行了礼,又笑道:“老祖宗请莫怪二奶奶今儿来得晚,实则有个缘故。因二奶奶早知今日是三姑娘的寿日,今儿一大早,便忙着遣人出去叫了一班戏班子进来,说是既要听戏,咱们家的戏班子都听熟了,倒是叫一班新鲜的来听听吧。方才等到人回来回话,知事已办妥,请来的是京城有名的李家班,据说达官显贵都极爱点他们的戏,故而奶奶此时才匆匆过来。”

贾母听了,一面笑,一面叹,说道:“你这凤丫头,如今倒不似那辣子了,说话不如从前那般竹筒倒豆子一般的爽利。我倒错怪了你。好孩子,还站在那里做什么,你这身子禁不得久站,快来坐下罢。平儿也是个好孩子,话说得明白。如此,便更好了。三丫头有她嫂子这样待着,也不彺她们平时那样亲厚。”

探春忙起身朝凤姐行了一礼,以表谢意,凤姐忙又笑着推辞,众姊妹也有贺的,也有笑的,正笑闹间又有人来传话说“院中戏台已搭好,戏班子也到了,昆弋两腔皆有。”贾母便领着众人,先去了上房家宴酒席处,大家一齐吃了饭,便又轮番点了戏,接出扮演。

酒宴戏文,不能详述。探春换了一件新鲜鹅黄衣裳,更衬得眉目如画,清丽难言。她含笑向各处行了礼,又坐下与众人吃了一回酒。

黛玉笑道:“我这社起得不巧,少不得再推几日呢。”

宝钗抿嘴一笑,道:“三妹妹若吃了酒也能作诗,便是今日起社也正好使得。”

湘云吃了一盅酒,道:“古往今来那样多酒中诗仙诗圣,如何吃了酒不能作诗?要我说,吃了酒,诗兴更浓呢!”

探春笑道:“你吃了酒自然有好诗来,我却不能。”

宝琴亦笑道:“云姐姐曾说过‘真名士自风流’,如今你吃了酒,我们可要等着你的锦心绣口了。”

湘云伸手夹了一块桂花酥,吃了一口,道:“这有什么,现今就有一首。今晨见柳花飘舞,心有所感,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你们可要听听?”

众人兴致顿起,遂央其快快说来。湘云拿起酒盅,略一思索,便念道:“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众人听了,皆说十分新鲜有趣。宝玉更是啧啧称赞,忙提议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明日林妹妹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

大家皆跃跃欲试,独宝钗笑道:“你这‘无事忙’,又有了这样的点子了。只不知明日果然起社填词,你又有何佳句?”宝玉听了,也不答话,只嘿嘿笑了两声便罢。

众姐妹果议定了,第二日,齐聚潇湘馆,以柳絮为题,又限出几个调,大家填词取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