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我的朋友圈 > 第70章 名相词扫盲

我的朋友圈 第70章 名相词扫盲

作者:善文居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26 11:10:4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微信朋友圈儿翻阅到2018年7月28日,公众号更新文章《听师父讲故事|你的头顶有什么?》

你的头顶有什么?有蓝天、太阳、头发、帽子、雨伞……我们的头顶上到底都有些什么呢?每个人头顶上的东西都一样吗?

1)举头三尺有神明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时时见到被跟随的人,而被跟随人却见不到天人。

两位天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时每刻都记录着人的行动、言语、思想。

如果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常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监察记录,谁还敢做亏心事呢?

2)每人头顶都有光

每个人头上距头顶三寸的地方都有光。若是为善的人,头顶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恶的人,头顶的光是暗淡的。

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能看得一清二楚。(摘自《集福消灾之道》)

我十二岁的时候家住北平,父亲有位姓黄的同事,福建人,从小就能看见每个人头上的光,他母亲不许他轻易告诉别人,免得人家说他妖言惑众。

他说:每个人头上都有光,但是亮度、大小、颜色各不相同。有权势的人大都是红光、紫光;清高正直的人大都是白光、青光;贪污**的人大都是黑光、灰光。依照每个人的品行,各不相同。他见过的人,立刻就能辨别出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因此这个功能带给他莫大的助益。

黄先生在张大帅极盛的时代曾经见过这位东北的土皇帝,头顶有三丈高的红光。后来在张死前的一个星期,他又有机会拜见了一次,出来时半天讲不出话来,因为张大帅头顶上的光只有五六尺高,灰暗而且微弱。果然不久就听到他被炸死的消息。

3)念佛头顶放光

当我二十九岁(一九三零)的时候,和我的妻住在赤城山,她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

这时太阳刚出来,晨曦遍地。她偶然看了看自己的影子,发现头顶有一圈圆形的光,与肩同宽,直径约有二尺,那光辉美妙、灿烂,无法形容,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

她心里觉得奇怪,但还是继续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不时的看看自己的影子——圆光依旧焕发着。她知道这是因为念佛的缘故,于是就试着停止念佛,去想世俗间的杂事,再看影子时,圆光已经消失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

4)慧净上人念佛,顶现圆光

民国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我与几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顶上的寺院挂单一夜,早晨起来即在床上跏趺念佛(我的早课极其单纯:早晨一醒顺便在床上打坐念佛,不诵经不持咒,坐多少时间便念多少佛)。

六点多下座盥洗毕即到斋堂用早餐,餐毕正好七点,便与几位同参道友来到大雄宝殿前欣赏山景。

此时晨曦破晓,山岚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人影映落于山谷。其身影中,我的顶上有一圆形的光环,周围与肩相齐,大小约直径二尺左右。其光环具有多种色彩:颜色鲜艳,正如彩虹之绚烂;美妙亮丽,远胜画佛的圆光。

后面的同参一见而言:“喔!你来这里放光啊!”我遂即走入大殿,其光便隐。

?7月29日:早安吉祥【向上的路总是艰难,那是因为你在一步一步前行,坐电梯就不辛苦!佛法就是让你快速到达目的地的电梯:静心、智慧、幸福、解脱……一切你希望自己慢慢变好的样子,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万缘放下】

看到这里,觉得这话有点搞笑了,当时的自己着实是可爱。这么轻松?如今6年了,也没能放下什么~哎!都是必经之路。

?7月30,更新公众号《扫盲|佛教基础词汇大汇总(佛弟子请珍藏)》

三宝: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七不睡卧高大床褥,八不非时食(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五根:

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烽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这诸惑;

三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盘寂静印。1)诸行无常 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2)诸法无我 是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没有我的实体;3)涅盘寂静 是说涅盘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盘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三学:戒、定、慧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六和敬:见和同解 / 戒和同修 / 身和同住 / 口和无诤 / 意和同悦 / 利和同均

六度:布施 ——财富 聪明 健康 / 持戒 / 忍辱 / 精进 / 禅定 /般若

三藏: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佛教八宗:

1)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着禅定而不离禅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识(法相):建立一切,说八识如来藏等,接引畏空众生

4)天台:三止三观,建立如来禅方便程序

5)华严: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世界一切清静...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6)三论:否定否定,破人法执

7)成实:三心、二谛、二空

8)净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注:以上所答,为龙树菩萨之八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