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 第77章 从官记(六)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 第77章 从官记(六)

作者:玖儿久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3:3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高纳府

“大人,你看这是对牧场建设的新方案。”女官叶雯拿着一个文书从门外走来。

“好,给我看看吧!”杨秋放下手中的事情,接过文书看起来。

“不错,牧场的规划不错,就按这个方案来吧。”杨秋看完方案认同的说道。

“哦!对了,大人柳长史说他邀请了一个他的商人朋友,过几天就来,他希望大人您能见一见。”叶雯突然想到什么的向杨秋说道。

“真的吗?那太好了!你去跟他说,只要那人来,我一定去!”杨秋高兴的说道。

“好的大人!”叶雯点头回答道。

“小雯你看,这是我对高纳府未来的规划。”杨秋拿着一份地图向叶雯说道。

“你看,现在我们主城在永脉河(托伦河)旁边,我打算在向东扩建,将东北的这个山改成果园,在建个港口……”杨秋越说越兴奋,就好像她的规划已经实现了一样。

叶雯看着眼前兴致勃勃的说着自己未来规划的杨秋,从心中希望她能成功,因为她从杨秋身上看到了有别于别的官员的品质,她的那种一心为百姓,敢拼,敢做的性格,真的很耀眼。

几天后,杨秋在府衙接待了柳梧州请来的商人朋友。

“大人,这位就是我说的那位朋友,他叫汪大谷,他希望给我府县投资。”柳梧州向杨秋介绍道。

“你好,既然您是柳叔的朋友和柳叔年龄一般大,我也称呼你一声叔吧!”杨秋笑着说。

“杨大人,你这样称呼我,老朽我可担待不起呀!”汪大谷说道。

“没有事的,您既然是来我们府投资的,就是给我帮了大忙了,我理应这样称呼你。”杨秋继续说道。

“好!既然杨知府你这样说了,老朽也不推辞了。”汪大谷也爽快的说道。

“那,汪叔我们谈谈投资(古代是有投资这一说法的)的事情吧!”杨秋直入主题的说道。

“行,知府大人,既然你如此爽快,我也不拐弯抹角了,老朽我有几艘船可以用来进行海上贸易,大人我来的时候也有所了解,你这里有建港口的条件,不如这样我/我们一起建个港口,以后大人您有什么商品通过我的商船卖出去,大人你看怎么样?”汪大谷开口向杨秋说出自己的计划。

杨秋听完汪大谷说的,认真的想起来,通过汪大谷的投资,不仅可以修建港口,而且还可以将高纳的商品售销出去,一举两得,但是这样以后很容易被他控制高纳的商业链。

“但是这是高纳发展的一个机会,以后的事,以后在解决吧。”杨秋心里想着。

“好,汪叔,我同意,我们一起建港口!”杨秋开口说道。

“哈哈,我就知道杨大人您是个爽快的人,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汪大谷笑着说道。

“合作愉快!”杨秋也微笑着说道。

于是杨秋就代表高纳政府与汪大谷签订合约,由汪大谷和高纳政府合资共同修建一个港口,高纳政府并授于汪大谷对高纳商品出售的优先权,此条约有效期三年(港口建好后三年),双方应认真遵守。

合约签订后,杨秋也是放下了心,这样高纳府就可以更加迅速的发展了。

之后经过认真的探查,最后把修建港口的选址定在离高纳城12公里远的北望岛(今加登岛)附近。

杨秋亲自去看了看,站在岸边,看着眼前的海口,开口说道:“这地方很不错,不仅离高纳城不是很远,而且水面也很广!”

叶雯听到杨秋说的,也点头说道:“嗯,我觉得未来这里肯定会很繁荣!”

“嗯,一定会!”杨秋坚定的说道。

选址确定后,便是开始修建,但港口不是一时半会可以修好的,杨秋便先处理其它的事务了。

关于修建港口以及和汪大谷合作的事情,杨秋也是报了上一级南蓬莱行省巡抚。

你说为什么不是总督,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之前李应文改革就规定了巡抚管理一省行政,而总督只管治安,那你又问了为什么天竺只有总督。

这就要说到文天祥时代确立的中央和边疆行省了,李应文继续延用了这个制度,天竺做为刚征服的地方,而且当地人口很多,只能作为边疆行省,这样有利于总督处理突发事情,而南蓬莱则是中央行省,就严格按照李应文的改革来,巡抚总管政务。

因为南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在李应文在推行地方改革的时候就把南部总管的职务给撤了,分别设立了东蓬莱行省、南蓬莱行省、新琼崖行省。

而高纳府就归南蓬莱行省管理,所以杨秋才会上报给南蓬莱巡抚的,现任南蓬莱巡抚是杨秋的之前老师,因此对杨秋上报的事情也是表示同意,并额外给她拔了一些资金(果然有人就是好办事!)。

杨秋收到资金后,很是高兴,她立刻将这些资金投入牧场的建设和牲畜的购买,只要牧场建起来,高纳府就可以有第一份收入了。

就在杨秋这里风风火火的发展时,东宋朝廷却因为一份奏书开始了一场大讨论。

这事还要从皇甫玉林同意与彭亨国贸易后,他将此事写成奏书上报给了朝廷,这份奏书直接送到了丞相李应文手里,李应文看了皇甫玉林的奏书后,他感觉这件事情有些棘手,毕竟关乎大宋是否会被中原的大明发现的事情,不得不慎重。

于是他直接拿着奏书进了宫,他直接面奏皇帝赵文海,看看赵文海怎么说。

赵文海看着皇甫玉林的奏书,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心中已经有了想法,赵文海其实对东宋多少年的躲藏很不满了,为什么我大宋要这样藏着,以前弱小就算,现在我大宋可是统领疆域不输那大明,虽然有人口有所不如,但我大宋的军队也不弱,特别对天竺的征服(现在是公元1384年)更是加剧了赵文海的信心。

所以赵文海想趁此次机会向东宋的大臣们提出这个想法。

于是东宋朝廷便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直到公元1386年上官饶超统一天竺后,才有所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