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 第103章 法诀扩散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第103章 法诀扩散

作者:老姜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9:2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古人云:人之通病,在好为人师。然而,在齐凌看来,教授他人修真之道倒颇有成就感……

当门下弟子各个智慧出众,求道之心炽烈,且从未质疑师尊传授之理是否无误之时,此种情境,犹如置身于羽化登仙之境。然而,临近齐凌居所的戍卫营地将领们近来却并未感受到这种惬意。

不仅帐篷内时不时传出的各种奇异响动,扰乱了他们的清心静思;空中突如其来的灯笼、灵火、木矢石弹,亦使人头疼不已。更令人难以承受的是,不时炸响的爆裂之声,如同妖兽怒吼般刺耳。

无论是在计算修炼资源的文书,还是正研习阵法战策的武者,每当突闻一声雷霆般的轰鸣,紧接着发现手中的茶盏烛台因震动而摇摆不定,都会瞬间紧张得汗毛直竖。

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恢复过来,方才正在进行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能从头再来。若是那些扰人视听的现象每日定时出现,众人或许还能设法避让。偏巧齐凌此举并无规律可循,往往是出其不意地发作,令人防不胜防。

起初,有些文书向李继和诉苦,却被这位老谋深算之人以玩笑话敷衍过去。不久之后,又有一位武将向李继和抗议,但这位智者仅是皱着眉头,硬生生将其不满压下。

终于,连李继和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亲自前往齐凌的帐篷附近查探,想看看齐凌究竟在这几日里,教授了他的侄儿和亲子何种离奇法术。

当他目睹齐凌指导着自家侄儿、亲子以及窦沙,仅凭几段木柴和草索结成的简陋机关,便将一颗足有西瓜大小的石头投掷出三四十丈之外时,李继和顿时改变了主意。

当下下令,所有距齐凌帐篷百步以内的营帐,除去自家帅帐外,尽数迁移。并增补规定,今后驻扎营地,皆须以此为准则。

即齐凌一家人的居处,应紧邻李继和的中军大帐。而大帐周围百步之内,除齐凌的居室外,不得再有任何其他营帐设立。

“多谢世叔成全!”齐凌对于李继和突如其来赠予的参军头衔并不在意,但对于他主动为自己腾出一片足以容纳各种试验的空间,内心充满了感激。

齐凌深知自家情况,如今他在修行世界的理科知识已退化至与二十一世纪初中毕业生相仿,除了数学之外,很难传授窦沙、李昭亮等人太多的抽象理论知识。

目前他能教给窦沙、李昭亮等人最多的,便是各类物理、法力现象的实证演示及其实用应用。如运用杠杆法则抛掷石块,借助滑轮原理吊运重物,以及利用压力法则引导水流或砂粒等等。此类实验确实需要广阔的空间,远非帐篷内部狭小之地所能承载。

另外,移走周边的帐篷,也能有效避免在实验过程中误伤他人。

毕竟他这位身为师父的也只是略有涉猎于修炼之道,更别提那些仅从他那里学到些皮毛的弟子们,能精准驾驭各种灵材法宝的操控之法了。

“贤侄无需拘礼!你愿将修行心得悉数传授于我,老夫才是应当致以感激之人!”仿佛早已预见般,对于齐凌突如其来的尊称自己为修道顾问一事,李继和并未表现出丝毫介怀,而是微笑着挥手示意。

恰逢此刻,李昭亮、李昭逊与窦沙三位弟子已然完成了由木头和特殊法绳捆绑而成的奇特法阵装置的调试,并前来请求齐凌予以审查指导。齐凌便随之走去,仔细观摩了全程调试过程,随后更是推开自家修为尚浅的儿子,亲自启动了控制那法阵上抛石机的秘法机关。

“呼!”随着机关发动,积蓄已久的力量瞬间爆发,那抛石机犹如猛兽咆哮般弹起,将一枚如西瓜大小的灵石迅猛掷向高空。

这一次,由于角度调整得恰到好处,那枚灵石飞行足有六十丈之遥,方才轰然坠落,激起漫天尘土。

“此物较之普通的灵石炮更有优势,其关键在于便于拆解且重量轻盈。”李继和紧锁眉头,反复审视着法阵装置的结构和所用材料,内行地点了点头,“传统灵石炮虽能攻击至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丈的距离,但其重量却是此物的数百倍。若这法阵能经工匠加以放大,使得灵石投掷距离突破百丈,将来战场上便无须劳师动众去采集木材、铸造灵石炮了!”

“前辈所言极是,其实原理相通,只是此物增添了弹性储力秘术与可调节配重的法器篮。”齐凌并未藏私,手指指向前方由竹篮与白蜡木炼制的抛石机臂,淡然一笑,“将其放大并无不可。若选用适宜的材料,并确保炼制技艺精湛,最终成品应能使五十斤重的灵石投掷至三百丈之外。”

“竟有如此远距?”李继和惊讶之下不禁失声追问。

“保守估计至少能达两百丈,若是条件更为优越,则有望达到四百丈以上。”齐凌思索片刻,回想起往昔影片中所示的扭矩式抛石车,低声道,“然而晚辈尚未亲证其效,所以成败犹未可知。”

“倘若能达到两百丈之距,老夫定当亲自向朝廷为贤侄请功。自此往后,只要你没有触犯修炼界的禁忌,大宋之内无人胆敢对你出手!”李继和一把抓住齐凌的手臂,兴奋与紧张之情使其老脸涨红如潮。

大宋军中早已配备有抛石车,李继和年少时随父兄远征南唐,对此类攻城利器砸破城墙的场景记忆犹新。

然而,大宋现役的抛石车,最远射程也不过一百五十丈,且其重量动辄数万斤。

眼前的木质法阵尽管放大十倍也不过二三千斤而已,却已足以将射程提升至超越羽箭的范畴。一旦批量生产并装备军队,将来宋军攻城之时,又有哪一国之防御能抵挡得住此等神器的威势呢?"两百丈的距离应当不在话下。" 在已向众人展示了火灵弹的强大威能之后,齐凌心中对于改良后的飞石战车并没有太过惊奇。他含笑摆脱了李继和的挽留,接着唤起李昭亮与李昭逊两位堂弟的道号,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吾与晦之、谦之道友的构想并非将规模做得过大。只需能把七八斤重的火灵石投掷至二百丈之外,便视作成功之举。未来我们并不打算单纯以巨石作为武器,而是将火灵弹装入陶瓮之中,直击敌方军阵深处!"

"抛掷火灵陶罐?" 李继和再次震惊,连忙紧紧抓住齐凌的手臂,问道:"七八斤重的火灵弹,你们试验过其威力几何了吗?"

"尚未尝试,尚未寻得合适的测试之地。昨日午后试了一枚半斤重的,足以掀翻二百斤重的大水缸!" 李昭逊顾虑到家中长辈的身体状况,走近抚慰着李继和的背部,语气柔和地禀报。

李继和迅速镇定下来,环顾四周,随之大声下令:"速来人,传达老夫指令,之前的命令全部作废。往后扎营时,在本部大军的背后单独为齐修士划出一座营地,李昭亮与李昭逊两位道友,负责率领兵马守护此地。营地的规模大小,全凭两位道友决定!"

"遵命!" 亲兵队长李贤虽不明究竟,依然疾步上前接令而去。

"此后,不得再允许张真人及其弟子随意接近并打扰齐修士。若有难以解决之事需求援,也仅限于张真人一人前来!" 李继和脸色越发凝重,思索片刻后又下令:"另外,齐修士在此处的所有举动,均需严格保密。一旦泄露出去,一经查实,必将严惩不贷,株连全家!"

"遵命!" 又一位亲信上前行礼领命。

"嗯——" 李继和抬头四处张望,深深吐出一口气。接着,他伸出手臂将齐凌拥入怀中,如同对待自家血脉般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表,低声询问:"这些秘技,可是出自你们齐家的传承绝学?昔日老夫与尊祖父共事之时,并未见他展现过。你若早年在汴京时将其献给陛下,别说击败几位党项使节,便是误伤了陛下的亲子,他也决计不会对你有任何责难!"

"此非家学所授!" 这样的问题窦沙早已问过,故而齐凌第二次回应已是驾轻就熟:"晚辈在前往金牛寨赴任途中,一边赶路一边深思,到底错在哪里。反复思考之下,觉得症结所在是我大宋官军面对党项铁骑实在是胜算渺茫。因此……"

"何止是胜算渺茫,简直是毫无取胜可能!" 齐凌尚未说完,李继和便松开手臂,不满地打断了他的话。

"因此,晚辈在前往金牛寨的路上,一路行走,一路思索应对大量骑兵的方法。在见识了机关傀儡后,便开始研究火灵弹。在见到废旧的飞石战车后,便思索如何加以改造,摒弃直接将火灵弹扔向党项铁骑头顶的做法。最好还要保证投掷距离足够远,使得党项与辽国的骑兵都无法发起冲锋!"

既已拜入李继和这位元婴大能的庇护之下,齐凌明白,自己之前坚定要避开前身所属家族及其旧识势力范围的打算,已然无法实现。

待永兴军路的纷扰悉数化解之后,他必然需直面前身的曾祖父、叔公们,以及诸多堂兄弟和亲戚朋友。与其那时费尽心思解释火灵石等修真资源来源何处,不如现下便给李继和留下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到时候,有了老将军无心间的背书支持,他在解释时将会轻松许多。

“你是个有慧根的弟子,当年朝廷辜负了你!”然而,李继和并不知晓齐凌此举背后是为了未来的布局。听到这番解释,他不禁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皇家的脾性,原本就复杂多变……”

本欲代其身为仙宗帝师的外甥向齐凌致歉,但考虑到君臣之间的礼仪,话到嘴边又不得不吞回腹中。

“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前身遭受的种种屈辱,齐凌其实并不放在心上,甚至认为那是前身咎由自取。于是,他淡然一笑,低声补充道:“晚辈反倒觉得,若非此次机缘,晚辈难以挣脱儒家学院的束缚,更难从典籍中抽身而出,看清我大宋真实的面貌。故而,也可说是因祸得福。”

“你真是这样想的吗?”李继和再次愣住,随即便笑容满面地追问。

“除去被追捕之时,其他时刻确实如此想。”齐凌稍作迟疑后,毅然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李继和指着齐凌,笑着摇头。接着,他压低声音,以一种讨好之意商议道:“你也清楚,李家乃修真世家,子弟繁多。老夫让昭亮与昭逊追随你学习修炼之术,并未安排其他子弟。如此一来,免不了有人诟病我对他们厚此薄彼。倘若这些并非源自你的家族传承,且你又愿意传授予外人……”

“前辈尽管派人前来一同旁听便是。只是能领悟多少,晚辈不敢打包票。”齐凌立刻接话,爽朗地许诺。

他深知,无论如何掩藏,自身总会流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想要摆脱这一困境,仅靠自己尽力模仿宋人的行为举止已然不够。因此,最佳的辅助手段便是制造出更多特立独行的人物。

这样一来,在众多异类之中,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些许独特之处,也并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唯有如此,无论是继续留守永兴军路,还是重返汴京,他方有可能过上向往已久的平静修道生涯。

这个计划,齐凌早已深思熟虑,一旦付诸实践,便不会轻易更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