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 第116章 遁世何处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第116章 遁世何处

作者:老姜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9:2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不可能。永兴军路,密报绝无可能一封未送,问题要么出在传递密报的驿站,要么在于控鹤司的主管之人。”李继和闻言,立刻紧锁眉头分析道。

“李都监所言不虚!”寇准面色深沉,微点其首,“控鹤司的王司使早在五月份病逝。继任的刘文和司使,对永兴军路之事一无所知。而负责整理各地密报的徐孔目,在你的八百里急报抵达汴梁当日便失踪,两日后,开封府衙役才在汴河中找到他的尸体。”

“你说什么?控鹤司孔目,那是正六品,有资格参与廷议,直接向帝君进言!”李继和震惊不已,脱口问道。“在汴梁城内让一位正六品失踪,需多大胆识与力量?开封府之人是做什么的,为何不再深入追查其真正死因?”

“老将军或许未曾留意,寇某自五月份起,奉旨暂摄开封府事。”寇准拱手解释,语调低沉。

“如此说来,自五月份起,开封府便由你掌管。那开封府平时岂不是没有府尹?”李继和再惊,皱眉追问下去...

在他看来,寇准这位掌管政务的参悟政务使,远比其他几位副宰相更受天皇信赖。每日仅协助天皇处理朝政,便已令他忙得无暇分身,哪里还有余力过问开封府的琐碎事务?

开封府长久未曾设立正式府尹,下属官员难免懈怠。无论是皇家安危,还是汴梁城的秩序,此事绝非吉兆。

“寇某举荐王曙,让他担当开封府南司使院之职,而折惟忠则任北司使院。二人一文一武,配合无间,平日里寇某并不需过多操劳!”寇准涵养深厚,面对李继和的直接质疑,他并未动怒,只是微笑,低声解释。

李继和这才发现,开封府北司院使折惟忠正坐在寇准身旁。他也连忙回以微笑,轻轻摇头,“是老朽糊涂了。有折判官与状元郎王曙相助,确实无需再强加一个尸位素餐的开封府尹。”

“老将军谬赞,晚辈愧不敢受!”折惟忠闻言,立刻起身,向李继和行礼,“徐孔目的溺水案,已查明为谋杀。凶手来自弥勒教,案发当晚已逃离汴梁。王使院正在全力追查,已率部前往河北东路。开封府左军巡使张文恭,则前往京东东路!”

“弥勒教?不是红莲教吗?怎又冒出个弥勒教?”李继和突然觉得自己的耳力似乎不足,皱眉追问。

“弥勒教近两载在河北东西两路崭露头角,除信仰弥勒佛外,其他方面与红莲教颇为相似。同样先在官场中积蓄力量,随后大肆贩卖官职。”折惟忠思虑片刻,低声解释。

“还有个纯阳教,尊崇吕洞宾。主要在两淮与京东路发展信徒!”寇准接话,感叹着补充,“这三个教派,除了主神有所不同,其余方方面面几乎如出一辙。寇某怀疑,这三个教派背后操纵者可能是同一人!”

“另外两个教派,也没在汴梁控鹤司收到任何消息?”李继和难以置信,皱眉低语询问。

“有,但不多,都是一些琐碎小事,类似民间常见的狐仙狼妖。”寇准叹气,声音中满是疲倦,“所以控鹤司并未重视。直到徐孔目遇害,红莲教在永兴军路又掀起风波,刘文和才想起调查这两个教派。结果一查,吓得不轻,连忙夜访寇某家,请求增援!”

“如你所言,三教背后若真是同一人,此人图谋必定不小!”李继和缓缓挺直身子,手指按住剑柄,沉思道,“必须尽快找出此人,否则,早晚将酿成大祸。”

"寇某之思,与老将军如出一辙矣!"寇准微微颔首,随即,又轻叹摇头,"然而,至今尚未觅得丝毫线索。反倒是深入探究,却发现困境愈演愈烈!"

"此言何意?"李继和警惕地注视他,追问道。

"此事,便让折判官详述,开封府之事,他与王曙共掌其责。"寇准转首对折惟忠示意,微抬下颚。"但此事牵涉诸多秘辛..."

"无关之人退下,以免遭祸及之厄!"李继和心照不宣,果断发令。

"遵命!"在场文臣武将应声起立,纷纷退去。

齐凌犹豫是否离去,稍作迟疑,亦悄然起步。

一人统御三大教派,举手投足间便令控鹤司文书官孔目离奇死亡。此人所图,恐怕非大宋江山莫属。

此等事端,触者皆厄,故而,远离方为上策。

然而,未及五步之遥,寇准的目光已疾速扫向他,"齐巡检留步,此事亦关乎于你!"

"微职领命!"齐凌身躯微僵,无奈转身。

"休以为能置身事外!"寇准似洞悉他意图逃离,瞥他一眼,沉声道:"若三教本为一体,你便是其余二教之眼中钉。即便闭门不出,亦难保自身安宁。"

稍作停顿,他又继续道:"此外,你或许不知。永兴军路一处控鹤司分署,因你而覆灭。都头王全以下,仅有一名余姓队正幸免于难!"

齐凌双目骤然瞪大,紧接着,口唇微启,却未吐一字。

控鹤司都头王全曾于他逃亡之际截住他,却又故意放他离去,企图借追踪他捕获更大目标。

而他,为摆脱王全追踪,也曾故意将王全引入红莲教一处分舵附近,并纵火焚烧了分舵。

本以为凭借王全等人的修为与警觉,即便与红莲教冲突,也能安然脱身。岂料,王全等人竟遭dang项飞龙氏全军覆没。

不妥,此事必有蹊跷。

齐凌清晰记得,dang项飞龙氏女首领白泽曾为带他至夏州,与红莲教徒刀剑相见。

若dang项飞龙氏早与红莲教暗通款曲,白泽当日绝不可能与叶凌莲冲突,双方联手擒下他,再议"猎物"归属才是正理!

那余姓队正定在撒谎,寇准被其所蒙蔽!

下一瞬,齐凌心中已有定论。然而,他依旧闭口不言,无意提醒或反驳...

欲揭露余队正的虚伪,他需告知寇准,丹项龙司的监察判官白泽,曾为庇护他,率麾下丹项密探与红莲邪教激战。

接着,他需解说白泽此举缘由,以及他与丹项龙司间的深厚联系!

言及寇准,李继迁次子李德昭,因赏识他的才华为父效力,此言恐怕难以取信于寇准。

“如何,你与王都头相识?”寇准洞察秋毫,见齐凌神色异常,眉头紧锁,低沉追问。

“寇丞相,在下曾与王都头有过一面之缘。他念旧情,有意饶过在下。”齐凌察觉失态,轻叹一声,道出部分实情。“在下原拟待冤情洗清后亲自致谢,不料竟永失此机。”

“他因你伯祖父之情放过你?”寇准疑惑低喃,却不详究细节,转而注视折惟忠。“好吧,你先讲,将目前调查所得全告知李都监。”

“遵命!”折惟忠恭敬行礼,清嗓开言,“李将军,齐巡检,约半月之前,在开封府,接到控鹤司徐监事失踪案。随后发现他遭弥勒教首领毒手,抛尸水中。而弥勒教主要活动区域并不在汴梁……”

他年纪与齐凌相仿,却擅长查案,口齿伶俐。寥寥数语,便将掌握的情况详尽道出。

原来,他在追查徐监事案之际,控鹤司现任司使刘文和找上寇准,如实报告了弥勒教、纯阳教在河北、京东、两淮的动向。

寇准恰逢奉旨前往永兴军路,彻查红莲教事宜。发现三教行事方式如出一辙,故又进宫求得旨意,携折惟忠同行。

至永兴军路,折惟忠明察暗访,发现红莲教借助迷惑、贿赂、胁迫以及助人晋升等多种手段,已将永兴军路官府蛀蚀得千疮百孔。

此外,红莲教还暗中与丹项龙司的隐蔽据点有密切关联。

此时,开封府官吏前往河北、京东调查弥勒教、纯阳教的急报传来。弥勒教私下勾结大辽南面安抚司,而纯阳教背后的支持势力指向新罗!

“绝无可能,新罗乃蕞尔小邦,敢在大宋境内肆虐,只需一支兵马,便能让其国主后悔莫及!”李继迁越听越是疑虑,拍案低喝,打断了话头……

"老将军目光如炬,洞察秋毫!"折惟忠立刻恭敬地拱手,"所谓新罗国的援助,无非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在我看来,西夏的飞龙司与大辽的南面安抚司,亦有一方在作假。这三家教派,实乃一脉相承。而真正的危机就在这里,红莲邪教仓促发动叛乱,已被老将军一举荡平,但其余两家却安然无恙,毫发未损。"

"只需派兵逐一清剿即可!"李继和又一掌拍在案几上,冷笑回应。

话落,他心中却深知,此言实难成真。

若弥勒宗与纯阳教不生事端,朝廷难以定其罪名。

更关键的是,这两宗与地方官员的纠葛极深,朝廷不施重手,地方官员也会为了自保庇护这两宗信徒。

若朝廷雷霆一击,河北、京东、两淮六路之地,势必动荡不安。

"若有确凿的叛逆证据,提前肃清弥勒宗与纯阳教,自是正理。"折惟忠的看法与李继和不谋而合,他点头高声道,"然而难点在于,开封府至今未能查清这两宗的势力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再者,若不揪出这两宗的真教主,即使消灭他们,也只是除掉了空壳而已。不久后,新的宗派改头换面,又将崛起。"

稍作停顿,让李继和、齐凌二人消化一下,他又继续道,"红莲邪教那次叛乱,未等党项兵马配合,便被李都监一举击溃。下次却不可能再有这般巧合,李都监无法恰好路过平乱。更难预测的是,若非他们先叛乱,而是党项的铁鹞子或是辽国大军先行侵入,两宗随之响应,大宋恐将生灵涂炭!"

"这…"李继和脸色阴沉,握剑的手掌反复张合。

若红莲、弥勒、纯阳三宗如折惟忠所言,实为一体,并且背后有辽国或党项支持,那对大宋而言,犹如心腹之患!

若不尽早找出这三宗背后的操纵者,并切断他们与辽国、党项的联系,内外勾结之局迟早会成真。

"李都监,寇某明白你欣赏齐参军的才智,想让他留在麾下效力。寇某也清楚,他在你军中比去做定安县令更为安全。"寇准的声音突然响起,句句直指李继和的心底,"但都监可曾想过,若不挖出三宗背后的教主,对齐参军的报复将永无止境。除非他终身不出兵营,否则迟早会被敌人找到机会!而都监你,即便再是廉颇再生,又能守护他几时?万一将来你告老还乡,继任的镇戎军都监,还会像你一样全力保护他吗?"

"这…"李继和低吟,却无法说出反驳的话语...

"还有你,齐家后辈。"寇准目光转至齐凌,声音中蕴含着无奈与愠怒,"老夫明白,你心中尚有怨气,故而不愿遵从老夫的计策。老夫承认,年初朝廷对你的惩处确实过重,愧对了你的一片忠心。但大宋败北,短时间内无力对抗红莲教与其他邪派,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

未等齐凌回答,他又连忙补道:"老夫知道朝廷已让你心寒。我不想强人所难,让你充当诱饵,助老夫与折判官铲除红莲教。但老夫期望你能思考,是否能置身事外,超脱这场纷争?"

"再者,大宋毕竟是你的故乡,你伯祖父、祖父、父亲的基业皆在此地。当然,这些你可以视若无睹!然而,若大宋因内奸与外敌勾结而亡,这浩渺天地,何处能容你立足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