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 第143章 变局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第143章 变局

作者:老姜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9 12:28:5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寇大人,微臣欲求一令,不返汴梁,直赴河北之地!"正当齐凌与窦蓉二人情感交融之际,经略安抚司府内,折惟忠已向寇准主动请缨。

"何故忧虑,难道你觉得王曙一人之力不足以应对?”寇准放下手中卷宗,眼神深邃,神色严峻。

折惟忠沉思片刻,微微颔首,“王大人洞察秋毫,断不会惧他人暗中算计。然而,王大人毕竟为文职,陪同巡查河北的于哲武艺虽高,却过于江湖习气。若弥勒教危急之下孤注一掷,微臣担心王大人难以抵挡。”

"谁敢——"寇准眉峰耸立,威严自显。

但下一刻,他却摇头叹息起来。

并非敢不敢的问题,若弥勒教势力如红莲教般庞大,一旦察觉王曙触及其要害,冒险除掉王曙将是必然之举。

而王曙,确系文弱书生,毫无自卫之力。不像折惟忠和齐凌这两位将门之后,刀剑一出,五六个壮汉近身不得。

若弥勒教仿照日前黄河之畔,派遣一批死士,王曙的生命便岌岌可危。

至于王曙身旁的副手于哲,正如折惟忠所言,武艺超群,行事却过于江湖气,缺乏防人之心,极易让刺客得手,猝不及防!

"厉以贤的供词已核实完毕。方以势、茅升等贪墨朝廷俸禄,为红莲教卖命的昏庸官员,皆逐一落网。永兴军路大局已定,短期内不会有更多波澜。”折惟忠观察寇准面色,低声阐述离府的理由。

"嗯,确实如此。只是……"寇准皱紧眉头,低语沉思。

永兴军路的红莲教案件,目前可以说已梳理清晰。

京兆府兵马都辖厉以贤一生作恶多端,却是个易屈之人。被齐凌与折惟忠联手押回府衙后,未待寇准施压,便全盘托出他知道的红莲教详情。

随后,寇准依据厉以贤的供词,顺藤摸瓜。在消息泄露前,迅速逮捕了那些领取大宋俸禄,却在红莲教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叛徒。

如今,除红莲教教主身份尚不明,圣女余柏莲与少女叶凌莲落水生死未卜外,其余核心成员要么战死安化,要么落入法网。

即使教主最终侥幸逃脱,想恢复先前实力,不历经十年以上苦修,无异于白日做梦!

没有红莲教在大宋内部的接应,党项酋长李继迁扩张领土,攻打宋朝州县的难度将成倍增加……

随着丹火源源不断地供给大宋边疆军队,各种利用火器对抗敌方铁骑的战术也被不断研发演练。下次当项鹞子与大宋勇士在战场相遇,若双方皆无后顾之忧,胜负之数,恐非轻易可料。

局势看似一片大好,按理说,大宋副宰相寇准应当暗自欣慰才是。

然而,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即使红莲邪教已被彻底铲除,他的忧虑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重。

以往他在中枢辅佐两代天帝,双脚几乎未曾踏出汴京,因此即便知晓大宋某些区域政局**,也未料想能**到足以动摇国本的程度。

如今,目睹红莲邪教在永兴军路的罪行,以及它对地方官府的深度渗透,寇准心中不禁生出阵阵寒意。

兵马都监和知州竟沦为红莲邪教的左护法和右护法,两位通判成了气运使和福禄使。还有一个通判,三位县令,以及五位主簿,竟甘愿充当邪教的分舵主!

至于主簿以下的小吏,及各地所谓的“乡贤”,暗中投靠红莲邪教,助其肆虐的人数,更是难以计数。

可以说,大宋永兴军路已有半数疆域在红莲邪教的掌控之中。其教主一道法旨,有时甚至比朝廷的圣谕更具效力。

加入红莲邪教的官员所获利益,远胜于尽忠职守。

在永兴路的官场,尽职之人未必有晋升之机,而加入邪教者却能得到全教势力的支持,前程平坦无阻。

若非齐凌这位耿直的年轻人忍受不了不公,被县令张威和主簿周崇联手排挤后毅然反击,揭露周崇身为主簿却为红莲教舵主,盗卖官粮的恶行,红莲邪教或许还能暗中发展壮大许久,朝廷才会有所察觉。

假若再让其发展三五年,永兴军路的官场上,恐怕半数以上官员都将沦为红莲圣母的忠实信徒。那时,教主一声令下,便可能造就第二个李继迁。

此情此景还不是最糟的。

更糟糕的是,红莲、弥勒、纯阳三大教派皆由同一教主操控。如此一来,三大教派在永兴军路,河北东西两路,京东与两淮地区同时作乱,瞬间能使大宋江山失守半壁!

万一耶律或辽国与三大教派内外勾结,刚刚安定几十年的中原大地,或许又要面临血流成河的浩劫!

若真如此,他寇准便是亡国之臣!

不仅愧对当今帝皇的提拔之恩,更对不起大宋千万黎民百姓。数十年后,史书之上,他将留下可耻的骂名!

“寇相是否担忧,下官与王使君不在,开封府会有所遗漏?”折惟忠极为聪慧,见寇准沉默不语,立刻猜到对方的忧虑,压低嗓音向寇准求证。

寇准视折惟忠如自家晚辈,淡然一笑,道:“然也,开封府有守护京都安宁与皇城安全的重任。老朽或许疏漏,若你与王曙二位皆不在,歹人窥探到空隙,恐生祸端……”

他话留半句,折惟忠心领神会,微笑着接道:“末将并不忧虑常人鼠窃狗盗,他们不过是潜入皇宫窃物炫耀而已。末将忧虑的是,有人居高位,心藏叵测!”

“你有确凿证据?是谁?只要有丝毫线索,老朽甘愿背负骂名,也要未雨绸缪!”寇准闻言一震,急切追问。

“没有!”折惟忠毫不犹豫地摇头否认。

接着,他深深叹息,继续道:“不过,末将不信,一个小小的孔目能在两年间,瞒天过海,独吞控鹤司送往汴梁的所有情报,还抹去一切痕迹。更不信,除齐判官外,无人曾上报提醒,关注永兴军路的异动。”

“你所言有理,老朽也存疑,红莲教教主与朝中某高位官员交往密切。然而此刻,老朽手中并无丝毫线索,岂能像在永兴军路般,拉着天子,逐一排查所有三品以上官员及皇室子弟!”寇准无奈点头,叹气附和。

在永兴军路,他可自由施展。但在汴梁,他的每一步都受限重重。

别说逐一调查可疑的官员和皇族,便是要查一个六品监察丞,若无充足理由,也要面对同僚质疑与谏官的弹劾。

“故此,末将打算先从外围着手,断其根基。”折惟忠猛然拍案,声音却低沉下来,“开封府北院之事,寇相可暂命杨文广接手,他武艺不逊于末将,亦深得天子信赖。若末将能如对付红莲教一般,铲除弥勒教与纯阳教,那朝中那位官员与三教教主,就成了无本之木!即便他们位高权重,也无法达成图谋!”

“嗯,正是如此。”寇准略作思量,轻轻点头,旋即,视线又急切地投向折惟忠,“你何时动身前往河北?”

“宜早不宜迟,末将领来的禁军皆是骑兵,自长安至大名府,只需十日行程!”折惟忠早有筹谋,当即给出了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