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 第21章 进局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第21章 进局

作者:老姜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3 05:19:2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巡检真是太学才子,高明啊!”火光下,弓箭手和乡勇们各自散去,心中暗暗赞叹。

尽管只相处了半年多一点,金牛寨的大多数弓箭手和乡勇已经深深地接纳了这位年轻的巡检。他聪明,擅长赚钱,从不独占好处,而且懂得灵活变通。更令人赞赏的是,他还提升了大家在周围百姓心中的地位,让大家的社会形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要知道,历来,当差役并不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百姓们害怕差役背后的官府,心里对他们个人却充满了轻视。即使每次弓箭手或乡勇的职位空缺,都会有人争破头去争取,但大家追求的只是那份收入和额外的好处,而非职业本身的尊严。甚至有些自称为耕读世家的大家族里,生活无忧的族长和长辈们会对担任差役的年轻一辈冷眼相待,好像他们损害了整个家族的声誉一样。

不过,近几个月,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新来的齐巡检用各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了那些琐碎的纠纷,如找牛、找羊、打野猪、掏狼窝等事情,周围的百姓对金牛寨的弓箭手和乡勇的态度明显变得热情多了。以前,百姓们见到他们就像躲避瘟疫,现在虽然还是不太愿意接触,但至少不会那么急于避开。有时面对面相遇,他们还会给出一些微笑。

尤其是齐巡检的才子名声传播开来后,百姓们对弓箭手和乡勇的态度更是提升了一个层次。尽管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齐巡检的喜爱而波及到他们,但仍然显着地提高了这些“乌”(差役)的社会地位。就连那些自封为耕读传家的大家族,对那些因生活所迫去金牛寨担任差役和乡勇的年轻一辈,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例如,有时族中长辈举办寿宴,过去那些被另眼相看,只能自己坐在门口的差役,现在也有机会被族长叫到身边坐下交谈。虽然大多数时候,族长问的还是关于金牛寨那位才情出众、“背景”据说也很硬的齐巡检,而且常常叫错差役的名字。但又有哪个年轻人会拒绝在家族聚会上靠近核心位置,受到族长和长辈的关注呢?况且,并非所有族中的长辈都那么视力模糊。

有些家族的长辈眼光更长远,他们认为能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才子,不会永远困在偏远之地。一个能在太学上舍读书,还有位神通广大的师兄的才子,肯定不会一辈子只做个九品巡检。万一哪天齐巡检飞黄腾达,当上了县令、知州、通判,甚至是转运使,他身边总会需要几个得力的亲信。说不定自家的晚辈哪天就会跟着齐巡检一起转运,鸡犬升天... ...

与其等到以后才去和晚辈缓和关系,扯上亲戚的情分。

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像个真正的亲戚那样相处。

反正就是说几句好话,露几个笑容,或者在饭桌上多添一副碗筷,就算最后发现自己看错了人,作为长辈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人情的冷暖,大概就是这样。

冷的时候,看得见它的冷漠。

暖的时候,能用内心清晰地感受到。

弓箭手和乡勇们察觉到周围人对他们态度的转变,自然会思考原因。

越思考源头,就越发现像齐巡检这样做事得体、待人诚恳,还能带手下兄弟一起赚钱的上司,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第二个。

同时,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家一些长辈的推测,齐巡检不会在金牛寨待太久,很快就会平步青云。

因此,即便在金牛寨里有人和巡检不是一条心,他们也不希望看到齐凌在晋升前陷入什么麻烦中。

今晚,当他们听说齐凌选择假装失明,心中的敬佩之余,还有一种莫名的宽慰:“这样也好,这样大家都不用为难!”

然而,王武、牛巨等人还没来得及完全松口气,

窗户在火光的映照下突然打开,齐凌巡检的声音再次从屋里传出:“张帆,你去盘点库存,把最近半年查处的私盐全都找人搬去巡检所的大堂!”

“王武,你去张家庄招募百姓救火。今晚参与救火的人,每人发两斤精盐。火灭后立即兑现!”

“牛巨,你快骑马去县衙报信,如实报告你看到的情况!”

“杨威、刘鸿,你们俩分头骑马去窦家堡、周家庄、李家寨、刘家窑招募人手,同样的条件,每人两斤精盐。让大家带上水桶和扁担,到三十里外的火点周围集合,等待调度!”

“许蔷……”

“贾良……”

还没等大家劝阻,命令如流水般一个接一个从窗户里传出。

“这……”牛巨、王武、张帆等人带着不同的情绪应答,转头看向窗户。

借着火光,他们看见了一张苍白的脸。

苍白得像大病初愈,嘴唇和眼角却带着明显的黑眼圈。

头发和鬓角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河里游泳回来。

原本挺拔高大的身躯突然变得有些驼背,明亮的眼睛如今布满了血丝。

“愣着干什么?听清楚了就快去!”齐凌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一定很狼狈,也知道突然改变计划会让手下人感到困惑。

但他无法解释原因,只能绷紧脸庞,大声下达命令。

这半年多逐渐积累起来的威望,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尽管内心充满疑惑、犹豫甚至反抗,但当弓箭手和乡勇们察觉到齐凌语气中的愤怒,他们立即齐声回答:“是!”然后,他们小跑着分头去执行命令。

三十多里的山路确实遥远。

等他们赶到,该烧的东西可能早已化为灰烬。

巡查召集了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一起去灭火,虽然代价高昂,但也相当于给兄弟们找到了几百个同伴。

不管粮草库那边发生了什么,也不可能让成百上千的救援者同时陷入困境。

(注:困境是指被牵扯进诬告中。)

此时此刻,齐凌无暇顾及手下兄弟们的感受。

他一边迅速换衣服,一边咬着牙弯腰对自己胸口说:“记住,只有这一次,绝不会有第二次。而且,你不能干预我具体怎么做。否则,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心脏部位没有回应,但疼痛减轻到他能忍受的程度。

齐凌感到非常屈辱,却无可奈何。

他明白,如果在战乱年代,自己成为俘虏,肯定熬不过第一次酷刑就会叛变。

就像刚才,他咬牙坚持,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那种刀割般的心痛。

所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只是给他找个台阶下。

所谓不能干预他具体做法,更是多余。

他已向“残魂”低头求和,后者还会在乎他用什么方式履行承诺吗?

他的心脏受“残魂”控制,如果今晚偷懒,后者自然有办法再次让他痛苦不堪。

......

弓箭手和乡勇们行动迅速。

半年来,从走私贩子那里没收的私盐,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就被抬到了齐凌平时审案的大堂上。

这些盐都是顶级的凌盐,洁白如雪,细腻如砂糖。

平时,弓箭手和乡勇们哪怕洒落一点都会心疼地皱眉。

今晚过后,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有句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况,很多乡亲热情肠,他们需要的不是奖励,而是一个领头人。

随着王武、杨威、刘鸿等弓箭手骑着骏马,举着灯笼,高声宣布齐巡查给出的救火赏金,临近金牛寨的几个村庄里,原本因火光惊醒、犹豫是否去救火的百姓立刻有了动力,纷纷拿起工具,跟随王武等人向马后出发。

通往永兴军路第四粮草库所在的牛头山方向,火光照亮了半边天空。

然而,乡亲们举起的火把仍形成一条条明亮的长龙,坚定地沿着山路向火源聚集。

白天刚下过雨,山路湿滑,大家无论多么热心急切,也无法走得很快。

直到两个时辰后,所有的队伍才在牛头山脚下集结完毕...

西北地带的马匹充足,齐凌和他的手下兄弟们因为有马代步,比普通百姓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到达。然而,仅仅几十个弓箭手和乡勇,面对那燃烧了半边天的大火,又能有什么办法呢?齐凌组织兄弟们多次冲锋,但都无法接近火源。

他们只好在火场的上风处砍伐树木,清除杂草,防止火势失控蔓延,同时等待援军的到来。等到大部分百姓赶到,粮草库的火势已经开始减弱。

为了确保安全,齐凌把百姓分成四组,由王武、杨威、刘鸿、张帆各带一组,轮流打水灭火,向火势的下风方向施压。这个方法立即见效。

粮草库在选址时就考虑了取水便利,所以离溪流并不远。牛头山虽名为山,其实只是一座小丘,山头不高。在弓箭手的引导下,百姓们用桶和盆接力从溪水中打水,逆风泼洒,持之以恒。

灭火的速度逐渐超过了火势向上风方向反扑的速度。随着火线被冷水压制,逐步向下方收缩,几段被烧毁的院墙慢慢显现出来。

与电视上展现的不同,并非所有建筑都是青砖碧瓦。即使是为西北前线提供支持的重要粮草库,它的院墙也是用黄土筑成的。由于高温,倒塌的土墙已经变形,表面甚至有些陶器般的结晶。冷水一淋,破碎的声音不绝于耳。

"小心别靠得太近,别让热气烫伤了!"尽管齐凌上辈子没参与过灭火,但在部队里学过如何避免火焰伤害,于是果断地大声命令冲在前面的乡勇和百姓,"先集中力量往一段院墙泼水,等它完全不冒热气了,再泼下一段。别急着往里冲,以免被火势反扑,变成饺子馅。"(注:饺子)

"是,巡查官!"

"好,好,知道了,巡查官放心!"

"巡查官英明……"

响应声此起彼伏,其中夹杂着明显的奉承声。弓箭手、乡勇和百姓们,不管是否理解齐凌的意图,都坚决执行了他的命令。一段段倒塌的院墙被水冷却,更多的墙体渐渐显露出来。

依靠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救火,齐凌命令兄弟们稳步向前推进,跨过湿润的院墙,将冷水泼向院子里的其他火源。一波接着一波,毫不松懈。

仿佛感受到了百姓们的努力,到了深夜,天空又开始下雨。起初,雨势很小,像是火上加油。但很快,雨越来越大。

"巡查官真是有福之人,连老天爷都在帮助我们!"弓箭手、乡勇和百姓们士气大振,高声呼喊,向火场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是老天爷心疼大家太辛苦呢!"齐凌抬头擦掉脸上的雨水,笑着回答,接着大声喊道:"大家注意脚下,没烧完的粮食可能会很烫,小心别陷进去烫伤自己!"

"知道了!"

"遵命!"

"巡检放心!"

弓箭手、乡勇和百姓们纷纷应答,一片嘈杂。

然后他们继续向粮草库的核心地带挺进。

"许蔷,贾良,你们各带五个人,去周围搜查一下。"齐凌向大家挥手示意,收起笑容,迅速转向两位熟悉的乡勇小头目,"如果发现守粮草库的士兵,不管是死是活,立刻带回来。"

"是!"许蔷和贾良两人应声执行命令。

齐凌再次抹去脸上的水,骑马跨过已冷却的断墙。大雨中,火势正在明显减弱。

其实他已经可以找个地方避雨,但他留在火场附近,完全是因为前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与同伴共进退。

尽管留下来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唏嘘嘘…"马匹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一边努力保持平衡以免摔倒,一边发出委屈的抗议声。

齐凌迅速低头,借着剩余的火光,隐约辨别出那是一具被烧焦的牲畜尸体。

头部朝外,看起来火灾发生后曾试图逃跑。

但由于被院墙阻挡,最终未能逃脱火焰和高温的侵袭。

不对,牲畜尸体旁边似乎还有一个被烧成焦炭的人。

没有蜷缩成一团,而是倒下的姿势。

齐凌愣了一下,本能地跳下马,抽出刀,想用刀尖在地上划个圈,将人和牲畜的尸体圈起来,以便县城的验尸官检验。

"叮!"刀尖似乎碰到了什么东西,发出清脆的声音。

齐凌又是一惊,借着火光仔细一看,发现是一个破碎的陶罐。

大约三斤装黄酒坛子大小,因为是陶器,经受住了大火的高温。

现在被雨水一淋,破碎的边缘隐约散发出一圈圈亮光。

是油渍!没烧干净的油渍!

即使齐凌之前有所猜测,仍被这个隐藏的事实震惊。

有人故意纵火。

然而,大火燃烧了这么久却没有蔓延。

刚一开始下雨,火势就立刻减小。

起火的是粮草库。

但里面可能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

这种情节他在前世的影视剧中见过无数次,简直是再老套不过的桥段。

如果写成小说,肯定会遭到读者的猛烈抨击!

而今晚,如此经典的情节竟在他眼前真实上演!

"我说过,你也答应过,不会有第二次。"齐凌果断跳上马,拨转马头,同时郑重地对自己说,

"我什么都没看到,也无能为力。"

"别逼我,我疼得要死也不会管。

大不了,我把身体还给你。

我去当个孤魂野鬼算了!"

...

他迅速在心里怒吼,骑着马冲出了粮草库。

身后,暴风雨随着夜风,倾盆而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