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风雨雁归来 > 第132章 往事付笑谈

风雨雁归来 第132章 往事付笑谈

作者:江小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02:06:2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陆明被押解抵京之后,自知勾结戎狄、扰乱回纥内政的罪名已经逃脱不掉,但是陷害戚成贤一事已经过去十八年之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揪着不放。

面对皇上的质问,陆明只说自己偷偷供奉戚成贤的牌位是因为戚成贤曾是自己的战友,自己于心不忍。但戚成贤毕竟是因为叛国才被射杀的,自己不敢光明正大地供奉,只好把戚成贤的名字藏在陆家祠堂牌位的后面。

这个理由仿佛说得通,可是皇上却不相信。以陆明这些年在西域都护府坐吃三方的情况来看,他是绝对想要独霸一方做个“土皇帝”的,他不会允许有人来分走自己的权利。

所以,戚成贤死后,陆明应该很开心才对,怎么可能还去设牌位祭奠?

于是,贺皇后给皇上出了个主意,让皇上直接以“私自祭奠叛国将军”的罪名,下旨将陆明处死,满门抄斩。

果然,陆明听到自己是这样的罪名,顿时大惊,他还以为皇上已经查明了戚成贤是被陷害的,所以才质问他牌位一事。

既然皇上还要以维护叛臣的罪名将他陆家满门抄斩,这是不是意味着皇上还不知道戚成贤是被冤枉的?

陆明连忙在牢里大喊,他要见皇上。虽然他勾结戎狄已是死罪,但他总要再为族人争取一下。陆明改口,称自己之所以偷偷供奉戚成贤的牌位,是因为自己知道戚成贤是被冤枉的。

这可是他亲口说的,戚成贤是被冤枉的。

皇上又问,陆明是如何知道戚成贤是被冤枉的?既然知道他冤枉,为何这些年却知情不报呢?

陆明巧舌如簧,称先帝昏庸,自己证据不足,不敢贸然提及此事,而自己之所以会请喇嘛为戚成贤写一些忏悔、赎罪的祷告词,全因自己无法为其鸣冤而感到自责。

他说得情真意切,若是个不晓得实情的,只怕就真信了。

但大周的暗卫营是皇上的耳目,专门负责跟踪、打探、刺杀,他们千里迢迢去一趟西域,又怎么可能只偷了一个牌位?

陆明被押解时,他的陆王府也便被查封了,王府里的那些幕僚,不乏当年跟着陆明驻守军营的心腹——陆明是怎么陷害戚成贤的,总会有人为了活命,吐个一干二净。

那人被暗卫营的人带到了朝堂上,跟陆明当面对质。陆明一见,顿时慌了。

当年,他故意让自己的亲信在军中散播谣言,假称戚成贤多日不进攻,实为密谋叛降。军中的暗哨即刻给先帝送去密报,先帝昏庸,未经彻查便下了密旨,让暗哨除掉戚成贤。

那心腹如实说出了当年之事,这与陆明此前高呼“戚成贤蒙冤”的证词刚好对上了。

是陆明自己说戚成贤冤枉的,却又不给戚成贤鸣冤,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戚成贤的冤情就是陆明一手造成的。

陆明这下终于放弃了挣扎。

经过多方查证和陆明自己的供词,自他驻守西域都护府以来,曾多次与戎狄以及其它各部族勾结,贩卖边塞情报。从陆王府中查抄出的金银已堆成了小山。

陷害忠良、多次勾结外族、擅自干涉藩国内政,这几项罪名任凭哪一项单独拎出来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更何况如今是数罪并举。

最终,这位大周朝唯一的异姓王爷被革除官职、褫夺王位,仍逃不过满门抄斩的命运。

在他被斩首的那天,戚文前去观刑,她不仅是以一个藩国太后的身份,还是以戚成贤独女的身份。

那一刻,陆明终于知道了自己为何会有今日了——早在十八年前,戚成贤的女儿戚文就开始在西域暗查他了。

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他曾经过分拥有的这一切,其实早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刽子手挥起大刀,手起刀落间,头颅落地,鲜血四溢,一段被尘封了十八年的奇冤,就此明了。

这日,本该是戚成贤七十岁的生辰。

大周皇帝下旨,追封戚成贤为骠骑大将军,加授平西王爵位。

诸事落定后,皇帝也赦免了戚文的欺君之罪,并手书一份诏书,恩准回纥新汗王继承汗位,并正式尊戚文为回纥汗国太后,令其携新汗王尽快返回西域,主持国事,安顿边塞。

西域都护府不可一日无长官,为了防止今后再有人仗着大西北无人问津,一人独大,皇帝决定在西域实施军政分权,驻扎当地的将领不可兼任西域都护府长官。

经过朝臣们的一番商议,最终由江渊举荐的一名麾下副将驻守西域,另一名年轻有为的朝臣出任西域都护府都护。

江渊之所以力荐自己的心腹去驻守西域,其实是为了可以随时保护戚文,而江渊此举,也是希望江沧能够看在他的面子上,回成国公府居住。

但成国公知道,这件事还需他亲自去求江沧。

由于江沧的忠信侯府还没有修建好,他仍带着素素和黄谆住在简陋的江府。

瞿惊云已准备离开他,去做一个真正的道姑,为天上的姐姐祈福,也为姐夫和素素祈福。

此前,江沧曾问过她是否愿意嫁人,过寻常女子的日子。只要瞿惊云点头,江沧愿意收她进自己的族谱,给她寻个好人家,以妹妹的名义将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可是瞿惊云却婉拒了,她只道:

“曾经沧海难为水。妹妹不愿嫁去别人家,但也绝不会让姐夫为难。”

这些年来,瞿惊云留给江沧最深的印象,便是那个永远在姐姐身边忙来忙去、清冷又决然的身影。

瞿惊云仿佛只在乎姐姐,对谁都没有很深的感情,可是她那道清冷的目光每次落到江沧身上时,才会忽然变得炙热起来。但那份炙热也只是一瞬,便又迅速消失了。

瞿惊云本是一个备受欺凌的外室之女,一直未入族谱。瞿家视其为门第的污点,其他兄弟姐妹更是把她当做奴婢使唤来使唤去,一言不合就打她骂她,只有瞿惊鸿这个长姐疼爱她呵护她。

瞿惊云自知长姐出嫁后,自己在瞿家便再无立足之地,不如随姐姐嫁入成国公府,哪怕只在她身边做个丫鬟也好。

江沧就这样默默接纳了陪嫁过来的瞿惊云。

当年一个意外的契机,聪慧的瞿惊云识破了江沧的卧底身份,便一直默默地帮他做事,守口如瓶。

人总是会慕强的,姐夫处处都很好,瞿惊云也真心敬爱着他。

可江沧是独一无二的,这世上再不会有第二个江沧,他是属于姐姐的,也只能属于姐姐。

在瞿惊云的心里,姐姐是这个世上对她最好的人,哪怕是后来病了疯了,姐姐偶尔清醒的时候也会格外爱护她,怕她吃不饱穿不暖。

姐姐喜欢的人,她不该沾染分毫。哪怕是给姐夫做妾,也是坏了自己与姐姐今生的情分。

更何况姐夫亦是重情重义之人,已立誓不会再续娶,而瞿惊云自己亦不愿将就于他人。

听到惊云妹妹要去做道姑,江沧的心里到底还是不舍的,他原是想好好弥补一下这个妹妹,让她过上正常人的日子,可如今,江沧却愈发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他一个人害了人家姐妹两个。

他太清楚惊云妹妹的心意了,她之所以执意要去做道姑,是因为小姨子和姐夫的关系太容易被世人编排。

姐姐活着的时候,她在江沧身边不为过,可是如今姐姐都死了,她还没名没分地留在江沧身边,迟早会惹来旁人的闲言碎语。

瞿惊鸿的死,终于成了横亘在江沧与瞿惊云之间的一道厚障壁,他们谁都迈不过去这个坎,谁都要死守着心里的道义,不论情深情浅,最终都不会有任何结果,唯余红尘内外,两两相忘。

后来,成国公亲自来找江沧,江沧还是不肯回成国公府去住,他甚至告诉父亲,亦不必将自己的名字重新写进族谱了。

“我若回去,便又成了江家的嫡长子了,父亲让江渊这个世子如何自处?”

“可这世子之位本就该是你的!”

“不必了,我已是忠信侯,又新任鸿胪寺少卿,这成国公的爵位还是由江渊来承袭吧。”

他自己是曾经失去过的人,又何必让弟弟再承受一遍呢?原就是从奢入俭难,江渊这个世子做得好好的,侯琬瑜也是要做世子夫人的,他这个大哥并不想给弟弟和弟妹添麻烦。

最主要的是,一门双爵位到底太扎眼了些,江沧既然已从族谱上除名,不若就此分作两家,也不至于皇恩过盛,惹人嫉恨。

流水不争朝夕,争的是滔滔不绝。

忠信侯府建成后,江沧也曾上禀皇上,请他看在黄谆也为社稷立功的份上,准许他日后科考入仕。

但皇上说,黄谆的父亲黄展鹏到底是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黄谆的身份容易被世人诟病,江沧既已自立门户,何不为黄谆更名改姓,将这个外甥记到江沧自己名下,作嫡子教养。日后黄谆参加科举,也是以忠信侯世子的身份,合情合理。

皇上对下臣体恤至此,江沧自然是欣然应下了。

……

陆明问斩后,戚文终于要返回西域了。

在她离开汴京前的几日,曹静和跟唐玉一直陪着她待在驿馆。

戚文心里始终觉得最对不起这个女儿,可怜曹静和连八岁都不到就失去了母亲的陪伴,却还被曹守拙这个唯利是图的爹送进了宫。哪怕后来曹守拙真的因为立功被勉强封了个世袭三代的永乐伯,戚文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与他没什么可说的了。

曹守拙只得在戚文居住的殿外向她行了一礼,远远地看了她一眼,又默默地退了出去。

知道母亲很快就要回西域去,曹静和暗地里哭了好几回。这段时日她陪在戚文身边,是这二十多年来最快乐的时光,戚文带她吃了烤肉、喝了葡萄美酒、品尝了热乎乎的烤馕。

曹静和像一只终于被放出了笼子的小鸟,在母亲的身边叽叽喳喳,陪着母亲从汴京的城南逛到城北,又从城东逛到城西,再也不用躲躲藏藏,提心吊胆。

人最开心的时光总是比难熬的时光过得快些。戚文返程的日子终于还是到了。

临别前,曹静和跟唐玉、江沧一起送母亲出城,行至郊外,戚文不舍地拉着一双儿女的手,虽红了眼眶,却强忍着没有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娘不敢奢求你们原谅娘的自私,可这十多年来,默延可汗对我十分爱重,回纥的子民亦敬我爱我,我不可能抛下他们,抛下新汗王。日后长路漫漫,咱们再相见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曹静和连忙摇了摇头,安慰着戚文说:

“娘,你千万不要这样说。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我的母亲,你不能因为生下了我们,就失去自己的人生了。母亲只要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静和永远都支持母亲!”

曹静和是笑着送戚文上马车的,直到回纥的车队渐渐远去,徒留满地的车辙印,离愁别绪才骤然被放大。她再也控制不住心底的难过,忽然蹲在地上抱住自己,伤心地痛哭起来:

“可我还是想要娘亲……”

此时,马车里的戚文也忍不住拉开车窗,看着远处只剩下模糊轮廓的汴京城城门,亦是泪流满面。

她能猜到自己走后女儿肯定会哭,会伤心,会难过,可她却不能不走。新汗王也是她抚育长大的,她总要顾及一方。如今是大周皇帝亲自下旨尊她为回纥汗国的太后,回纥就是她的责任和使命。

这条去往西域的路,是她在十多年前就走过的,人这一生,开弓便没有回头箭。她最终还是要向着大西北而去,成为大周西北边境之屏障,与大漠孤烟相守,与中原沃土相望。

……

仲夏之时,大周忽然遴选了四十余名宫女进宫。这日,贺皇后听说曹静和在戚文回去后一直闷闷不乐,便邀她去宫里小聚。

汴京宫虽仿长安宫而建,规模却无法完全复刻,贺皇后领着曹静和来到一座新修建的宫殿前,这宫殿虽小了些,但曹静和一眼便认出了它的原型——这是从前长安宫里的建章宫。

贺皇后领着她走了进去,这里面的一应摆件皆与建章宫一模一样,包括那建在地下的暗阁。

“静和,本宫的兄长如今执掌大周谍报组织,戎狄虽然败退,但是为防有他国觊觎中原沃土,大周仍需秉烛夜行之人。”

“娘娘和皇上是要培养新的细作吗?”

贺皇后笑着点头,抬手打开了暗阁的门,负责教习的女师傅们已经带着两排宫女站好。她们年纪尚轻,稍大些的是原先就在这里的宫女,也不过十来岁,但其余多数都是新选进来的,皆是七八岁的模样。

当年曹静和进宫时,也是这样的年纪。她的目光与那些宫女清澈的眼神在暗阁中碰撞,忽然有一个瞬间,她好像看到了十八年前的自己。

如今,大周的地下组织也需要新的血液了,百年王朝弦歌不辍之下,总有秉烛夜行者薪火相传。

曹静和走出宫时,已近日落黄昏,一抹夕阳洒在她的肩头,她迎着晚霞望去,回忆忽然席卷上心头。

她也曾和一群小姐妹在宫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又在戎狄战火的吞噬下各奔西东。自从细作花名册公之于世以后,贺怀君也多次尝试与各据点联络,但曹静和却始终没有等到一个来自建章宫的姐妹回家。

还能有消息传回的谍者,终究寥寥。

但曹静和不会放弃,她将会继续打听细作花名册上那些尚未回归的战友,直到这一生走到尽头,直到远方再不会传来故人的消息。

或许有一天,她也能在白发苍苍的年纪与失散多年的战友们重聚建章宫——转身一笑,我们这一段。

(正文完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