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风雨雁归来 > 第43章 一墙分两端

风雨雁归来 第43章 一墙分两端

作者:江小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02:06:2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惊蛰前一日,福康面馆总算是正式开张了,门头上挂了红绸,大大的招幌被挂在一根竹竿上,迎风飘飞着,唐家甚至还请了一班吹笙、吹唢呐的鼓乐班子,热热闹闹地奏起了乐,引了不少百姓前来围观。

临近午时,热腾腾的面就出锅了,有人喜欢第一个尝鲜,迫不及待地当第一批食客,也有人持观望的态度,等着问问这味道如何,再考虑要不要来吃。

福康面馆的面倒是种类丰富,按干湿来分,有汤面和拌面;按粗细来分,又有宽面和细面。每样面的配菜也都有很多种类,有清淡养生的,也有浓油赤酱的,让人可以随意挑选。

新店开业,福康面馆的店小二十分热情地提了个食盒来找曹静和,笑着说:

“我们七小姐说了,她与娘子有缘,小店新开张,日后还得多靠娘子帮我们推荐些食客。今儿个七小姐请您吃面,您先尝尝鲜,帮我们品品这味道如何,有什么意见尽管提!”

曹静和大大方方地接过食盒,又让蘅娘给小七装了一盒米糕,作为回礼。那面是两碗,显然是给唐玉也装了一碗,曹静和便拎着食盒去了后院。

“快来尝尝你热心肠的妹妹送的面!”

曹静和将食盒放到圆桌上,从中取出小七给准备好的两双新筷子,唐玉挽起衣袖,冲曹静和说:

“我来端,小心烫。”

说完,他从曹静和身后绕到食盒跟前,伸手端出了两碗汤面,面是刚盛好的,还冒着热气,闻起来就很香。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到小七送来的那两双木筷子,筷子的造型很独特,粗的那一头是镂花设计,十分精美,竟不像是寻常面馆会准备的筷子。

曹静和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坐到绣墩上,拿起筷子轻轻搅了搅面汤,笑着说:

“哇!好像很不错的样子!”

唐玉也伸手拿起筷子,愈发觉得那筷子上的镂花变得眼熟起来,他又垂眸看向那碗面。面是很细很细的手擀面,这非常考验厨子和面的柔韧性以及切面的刀功,面汤看上去很清淡,没有什么大油,但是闻起来又很香,上面叠放着几片牛肉片,还有少量葱花和香菜。

曹静和没有注意到唐玉的疑惑,已经开始品尝,她喝了一口面汤,忍不住夸赞道:

“味道真的很不错!你快尝尝,这面汤虽然是牛肉汤,但是十分清冽,一点也不油腻糊嘴!竟然有一种泉水的感觉!”

泉水。

唐玉心头一颤,一些早已深埋在心头最深处的记忆倏地翻涌而来。

他终于想起来了。

“唐玉,你怎么了?”

曹静和见他神色凄然,连忙搁下了筷子,唐玉却顿了顿,忽然沉声道:

“我认得这碗面,我最后一次带她出去玩,在长安街上的一个面馆,吃的就是这样一碗面,叫泉水牛肉面。”

曹静和微怔,她很快便意识到,唐玉口中的“她”,是小七。

很多年前,长安还没有沦陷的时候,唐玉还是宫里的御前侍卫,小七生辰那日,他特意告了一日假,回府为她庆生。可是那日吕姨娘偶然说了一句“唐玉这孩子越长越像他母亲了”,昌平侯闻言直接破防,把吕姨娘大骂了一顿,甚至连庆生宴都不给小七办了。

小七大哭了一场,唐玉为了哄她开心,便带她出去玩,在街上买了各种好玩的好看的,直到逛得肚子饿了,小七看到街边有家面馆,便要进去吃面。唐玉虽不喜吃外面的东西,但是他难得出宫陪一陪妹妹,自然什么都顺着她。

他们那日吃的正是这样一碗泉水牛肉面。泉水牛肉对肉质的要求非常高,要用清水泡出血水,不停地换水,直到把肉泡干净,然后用泉水下锅,加入桂皮八角香叶等大料,再放入适量的盐,便不再加任何多余的调料。

煮好的牛肉汤清冽却不寡淡,用来煮面刚刚好,再把牛肉切成薄片,往面上一放,撒上香菜葱花,一碗热气腾腾的泉水牛肉面就出锅了。而那家面馆用的筷子正是精美的镂花木筷,据说那面馆的老板是木匠出身,很喜欢雕刻,那种镂花木筷便成了他店里的特色。

几个月后,戎狄打入长安,故都沦陷,昌平侯携一家老小逃往汴京,自此后,兄妹二人便失去了联系。至于那家面馆后来如何了,唐玉也未再留意过。

再相见时,他已成为妹妹亲手垒起来的那座衣冠冢。

曹静和静静地听着唐玉的讲述,她忽然意识到,唐七此举显然是已经觉察到了什么,她应该是起了疑,认为曹静和的丈夫就是六哥。

而这碗面和这双筷子,就是无声的问候。

一墙之隔的福康面馆后院里,小七孤零零地坐在院中桃树下的石桌旁,眼前是一碗同样的面,和一双同样的筷子。

这碗面和这双筷子她记了八年,她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六哥有一天会突然出现在街头,再像好多年前那样带她出去玩,带她吃好吃的。

其实,她的疑心并不是在住进曹静和铺子里时才有的。早在那之前,她就发现六哥原本潦草的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整洁,显然是有人背着她偷偷打理过。她是闺中未嫁女,没有那么多机会出门,可是她每次偷偷去祭奠六哥,都能看到六哥的坟前有新的糕点和水果。

那里只有两座坟,一座是唐玉的,另一座便是那个立着无字碑的,静和姐姐说那里安葬的是她的妹妹。那么除了曹静和,还有谁会来这里祭奠?那些贡品大约都是曹静和放在那的吧?可她应该不仅仅是出于好心,因为小七很快就发现了,那些贡品都是唐玉从前爱吃的。

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怎么可能精准地知道她六哥喜欢吃什么?况且连坟头都要漂漂亮亮的,打理得干干净净的,这倒像是六哥的行事风格。

不知怎的,小七忽然想到了曹静和身边那个始终戴着帷帽的病秧子丈夫。

那日她逃婚,好巧不巧地闯进了曹静和的铺子,像是冥冥之中有天神指引着一般,她又见到了曹静和。也是在那天,她第一次听到了那位官人的声音,虽然没有看到他的脸,可那个声音她始终忘不掉。

那时,她心中的疑惑已经越来越强烈,她索性住在了曹静和的家里,借着去厨房里学东西,趁机向阮娘打听那位官人的身世。可那位官人太神秘了,神秘到连阮娘都不清楚他的来历。

但她有预感,那就是六哥。

她不知道他这些年经历了什么,怎么会突然病成这样,她也不相信父亲说的“只要活着就证明当初叛国了”。她只想知道六哥到底有什么苦衷,为何不与她相认。

她相信六哥,六哥绝不会是叛臣,只要他愿意和她相认,解释清楚这一切,她就会选择相信六哥,永远做他的好妹妹。

隔着那道墙,小七拿起筷子,夹起碗里的面,她料想,六哥现在应该也吃到这碗面了吧,他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暗示吧,他应该会来和自己相认吧?

今日可是她的生辰啊,她都二十岁了,早已不是当年跟在他身后叽叽歪歪的小姑娘了。

院墙的那一头,曹静和望着唐玉,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准备怎么办?她都已经把隔壁的铺子买下了,就是下了决心来和你相认的。你今天不认,她来日也会亲自找过来,你恐怕是躲不掉的。”

“我知道。”

唐玉面色平静,只苦笑着说:

“可我能说什么呢?我现在什么也不能告诉她。明日就是惊蛰,帝后要举办春耕仪式,山鬼此前送来谍报,揪出那个叛徒也就在此一举了,如此至关紧要的时刻,我不会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

昌平侯府毕竟是世家大族,在京中太过扎眼,他一个有妇之夫,去见昌平侯府的七小姐,就算再小心谨慎,也很难不被人发现。外人若是都知道了他就是昌平侯府的六公子,势必又是一场风波。

唐玉只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默默拿起筷子,像吃一碗再寻常不过的面一样,一声不吭地吃完了那碗泉水牛肉面。

曹静和不敢问他好不好吃,个中滋味,想来只有他自己明白。

……

惊蛰,晴好。

太阳刚刚升起,帝后的步辇就缓缓驶出宫门,被一众太监和宫女簇拥着,朝着祈天台而去。虽然已经许久没有同床共枕,帝后在外人面前依然和睦,让人看不出任何的破绽来。

祈天台是皇家祭祀祝祷的地方,帝后将带着众嫔妃先去行祭祀之礼,祈求神明保佑一年的风调雨顺,再换乘马车去往郊外,亲自犁地播种。所以在登上马车之前,皇后要先更衣,换上方便劳作的衣裙。

祭祀之礼十分繁琐,奏乐,占卜,祭天,请神,拜谢……一整套流程下来,身着凤袍礼服的贺知君已经开始冒汗。好不容易完成了春耕仪式,侍女和太监连忙跟着贺知君去祈天台的偏殿里更衣。

贺知君不喜欢太多人近身伺候,进了偏殿后便将太监们留在了殿外,宫女们留在了殿内的外间,只有两个贴身侍女跟着走进了里间,却也在二道门外就驻足了。唯有贺知君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心腹跟着她进了二道门,将门关好,准备为她更衣。

贺知君解开了腰带,褪去又长又厚重的外袍,就在那心腹拎起凤袍的瞬间,一个黑影借着衣袍的遮挡倏地从角落里窜出,抬手便是一记掌刀劈晕了那心腹女官。

贺知君大惊,刚要呼喊,那人已一只手捂了她的嘴,另一只手点了她的穴,她只觉喉中一僵,顿时便说不出话来了。

这一切皆在电光火石之间,那个黑衣人甚至没有弄出什么动静,门外的两个侍女浑然不知。

他从贺知君身后走出,站到她面前,缓缓揭开了头上的帷帽。贺知君怔了怔,一时愣在了原地。

他们已经八年多未见了,他早已不再是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郎,岁月也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他蓄了短须,看上去愈发沉稳干练。

多日来积压在心头的委屈终于被无限放大,贺知君鼻头一酸,忽然泪如雨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