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三文钱一个?你这卖的也太贵了点,都可以买一斤黑面了,都是乡里乡村的,再便宜一点吧。”
婶子们一听到这个价格就跟炸锅似的,这样的价格她们怎么吃的起,这简直就是吃钱呀。
虽然这东西吧,嗯,确实是很好吃,吃过一个之后也还想再吃一个,但是确实太贵了。
对她们来说,一年的主要收入全都在田地里头,平分下来一天都没能赚多少钱,哪怕是平时鸡蛋这些也都是留着卖钱换家用补贴家里的。
这种反应在大嫂的意料之内,她佯装沉思了一番,随后表示,“婶子,确实是要这个价格的,你们看这可是大米弄出来的,里面还加了糖,这些可都是精贵的东西呀。
再者你们想想,我们一大早就起来干活了,这大米得要泡得要磨的这些也需要不少的功夫,你们早上也看到了,我家小妹是怎么样在石磨那里磨米浆的。”
众人想想也是,大米这玩意她们一年都不会吃上两回,确实是精贵东西,又加上更加珍贵的糖,还有那么多的人工,他们一个鸡蛋也至少能够卖三四文钱了。
这样一想其实也觉得还好,要是自己来弄的话不说弄不弄得出来,但是肯定是舍不得的。
家里头连用大米煮干饭都觉得是奢侈,更别说是费那么多的功夫来蒸这个米糕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宝山媳妇,你也知道我们村里各家的情况,要是在去年三文钱一个我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今年确实是不行了。”
随后这些婶子又看向林母,表示出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的,希望可以再便宜一些。
“好吧,看在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份上,这样呀,十文钱四个,可真的不能再少了,再少的话我们宁愿留着自己吃,这些可都是粮食。”
王氏故作为难的说道,她十分的聪明,没有一起报价,因为第一次报价不管是什么价格,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觉得很贵的。
想要占便宜就是人的正常心理,这一点大嫂洞悉人心是十分到位的。
果然,大家一听王氏让步了,开心的不行,虽然还是觉得有些贵,但这味道可真是迷人,让她们愿意支付这个钱来尝尝。
“好好,就依照你说的,十文钱四个,我要八个,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毛买少了可不够吃。”
比较富裕的婶子当即就掏钱了,拿出了二十文钱。
“大家先别付钱,家里头的碗少,你们都回家拿自己的碗来装吧,有零钱最好,不然你们要是给的太大我们小门小户的也找不开。”
王氏喊住了大家,语气十分的欢快,颇有一丝自嘲的意思,让大家欢乐起来。
因为这里面肯定也有没带钱想要先欠着的,在村里头这种小钱欠着欠着其实就等于是没有了。
所以王氏为了不得罪人,就借着让大家回家拿碗的间隙顺便拿钱,这样一会就可以少一个忘记带钱先欠着的借口了。
“哎呀,还是你会说话,老嫂子,你是个有福气的,闺女能干,娶的儿媳妇又这么会说话,你以后且有福气享着呢。”
大家能够得到这便宜,自然也要夸赞一下林母,将林母说开心了,以后想吃的时候才能有实惠嘛。
大家纷纷回去拿碗去,有些比较尴尬的也赶紧先暂时脸红离开了。
等大家都离开后,林母看向大儿媳,给她竖了一个大拇指表示高度的赞赏和认可。
这个大儿媳确实不错,虽然不识字,但是待人接物,做事说话都是井条有序,丝毫不慌乱,以后要是大儿媳当这个家她是绝对放心的。
到厨房找闺女,见她们还在蒸米糕,林母随身问了一句,“春花,你估计今天可以蒸多少个米糕?”
随即将刚才的情形都和闺女说了,估计那些人一会回来还会有更多的村民跟着过来,这要是少了可就不够卖了。
林春花数了一下,刚刚第一锅已经出去了,差不多是有三十个,加上吃掉的,现有的只有二十个。
剩下的米浆大概可以再蒸个四锅,也就是顶天了一百二十个左右。
“好好,今天咱们可能要小赚一笔了哈哈。”林母十分开心,这段时间家里头都是用钱的,除了卖粮食那会有了一点进项,就没有其他进项了。
不然按照往年的情形,这时候可以秋收了,至少卖粮食也是有几两银子的。
林春花听到母亲的描述,就对自己这个大嫂十分的佩服,没有想到大嫂还有这个本事,看来她们以后搞钱是有希望的。
但是二嫂就不太行了,她比较内向,不善于沟通,但是做事是很踏实的,二嫂就负责制作,后面的准备也很好。
林春花心里有了些构想,事实证明这个米糕是很适合这个时代人的口味的,如果到镇上卖米糕的话就按照大嫂说的这样来卖就很好。
不到两刻钟的功夫,村里的那些婶子就都陆续回来了,而且被林母说中了,还带来了不少的好奇的妇人。
“婶子,听说你家有米糕卖,我们能不能看看是什么样子呀?”有年轻的女人直接开口询问。
其实不用看,她们刚刚在门口的时候就闻到了这股子香甜的味道了,这可是好东西,住在乡下的地方,一辈子没有吃到过什么好东西,难道尝尝米糕都不可以?
果然,林母她们带着大家到堂屋看了那白白胖胖的就跟天上的云朵一样的东西之后,个个都震惊了。
“宝山媳妇,我刚刚要的八个,给我放碗里就可以,钱我刚刚可是给了你的。”刚刚给了钱的婶子挤到了前面来,直接把碗递给了王氏。
王氏自然欣喜的答应了,用筷子给这个婶子夹走了八个,眼看着瞬间就少了一半了。
“我,我也要八个,给,这是钱。”
“我要四个。”......
大家争先恐后的,就怕买不到这米糕了一样,有些年轻的妇人看到有人已经买到了,赶紧回家拿钱和碗去了。
“大家都别急,厨房还有,一锅一锅的来,不过数量不多,咱们一次最多买八个,留些给后面的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