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三国:和貂蝉喝酒 > 第149章 参见主公

三国:和貂蝉喝酒 第149章 参见主公

作者:李发发5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6 02:36:2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此事非同小可,此事必须传遍周遭之人,一旦泄露,将难以逆转。

在这凡尘世界之外,各大诸侯与世家中显赫之辈乃至普罗大众皆将得知此消息。刘协随之迅速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与此同时,在另一方天地,曹操已返回自家府邸,秦毅亦回到府上,刚刚落座不久,凳子尚未暖热,便有一访客登门拜访。

此人并非他人,正是先前曾有过合作关系的智者荀彧。荀彧来访后直截了当地问秦毅:“此前主公带你一同去找刘协了吗?”

秦毅微微点头,荀彧乃一方谋略大家,同时也是曹操麾下一员猛将,两人私下关系甚笃,因此秦毅听到这个问题后并未迟疑,直接透露了实情。

荀彧闻此言,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点了点头,随即离去。目睹此景,秦毅内心深处不禁生出一丝困惑,不明白事情究竟为何发展至此。

然而他并未过多追问,毕竟那是人家心中的主意,若不愿吐露,他也无权过问。

两日后,刘协已决心采纳此策,经过深思熟虑,他认定此举最有利于自身突围而出,他希冀使秦毅变得更加强大,如此便有机会与曹操争夺些许权柄,从而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故而,他怀揣着这个打算。

而在这一刻的另一边,曹操尚不知晓彼处之事,此刻正与众谋士在其府邸品茗闲谈,这段时日里并无大事发生。

恰在此刻,一位宦官步入厅堂,朝曹操施礼道:“曹主公,陛下有请。”

这位宦官虽然地位看似低下,但颇有眼色,言辞之中不乏礼貌之意。曹操闻此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料定陛下已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有了回应,并已做出决策。对此,曹操坚信刘协必定会接受自己的提议。

故而,如今只需前去摘取胜利的果实即可。同时,他还带上秦毅一同前往。对此,秦毅自是欣然从命,二人一同踏入宫门。

甫一进入皇宫,行过大礼后,曹操便目光炯炯地凝视着眼前的刘协。

刘协此时毫无犹豫,径直将一封密令递给身旁的宦官,后者随即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曹操为大元帅,秦毅为天机阁丞相,请二位接旨。”

此言一出,曹操原本含笑的眼眸陡然一滞,转瞬之间流露出一丝不同寻常的神色。眼前的局面显然与其设想相悖,显然对方是在针对自己。原先他意欲担任丞相之职,却不料被封为了大元帅,此职位转变之巨大,实非寻常。

丞相执掌朝廷内外之事,其地位远高于大元帅,这便是他最初向刘协提出的要求。然而他未料到刘协竟会对他这般设局,更没想到刘协竟有如此大胆之举。

他遂质问道:“不知陛下此举何意,莫非其中有朕未知的好处所在?”

刘协摇头以对,而后从容答道:“当日不是你自己所说么?一位为丞相,另一位为大元帅,朕并不识得尔等二人,故唯有如此安排。”

“如今圣旨已颁,想来两位应当不会有问题吧,这正合你意。”

刘协言毕,满脸无奈与无辜之色,让人见状恨不能将其扼腕。然而此刻的曹操却强压住怒火,面上浮现出笑意,朗声道:“微臣领旨。”

曹操表现出一副坦然受之的样子,然而秦毅却并非愚钝之人。

他立刻察觉到其中端倪,刘协分明是在布下离间之计,企图挑拨他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在军中,秦毅虽常出奇谋,但最终拍板决策仍需曹操点头。倘若他成为丞相,则事态或将失控。

秦毅深知,如若自己位居丞相高位,一切必将陷入混乱。作为聪明人,他一眼便看穿了其中的猫腻,因此并未立即应允,而是大步上前,直面刘协言道:

“陛下万万不可,微臣实在愧不敢当这丞相之位,此职位实非吾所能担当。”

此话一出,曹操脸色骤变,他未曾料到秦毅竟会主动拒绝这一任命。丞相之位,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沉吟片刻即明白秦毅此举的原因:秦毅手中并无兵权,即便成为丞相,又能有何作为?显然,秦毅聪明得很,早已识破刘协的离间之计。

然而,就在电光石火之间,曹操心头又萌生了一个新的计谋。他转向秦毅,开口道:

“既是陛下之意,无需再争论,此事关乎皇命,若随意改动,岂非劳民伤财?如今陛下已然首肯,此事便不再更改,就此敲定吧,这对于所有人而言,皆是件大好事。”

曹操说出这番话,令秦毅始料未及。他扭头看向曹操,只见曹操正对自己微笑,立时明白过来,原来曹操早已洞察刘协必然有所抵抗,否则反常之举便是不正常的表现。于是,秦毅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便遵从天意,接受这重任吧。"

刘协的话语刚落,其脸色不禁掠过一丝惊异,眼中闪烁着一丝不确定,然而终究未曾表露出来。

至少,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预料,未曾让曹操得偿所愿,也未让曹操最终登上丞相之位。

随后,他笑容隐含深意,朝二人开口道:

“既然两位已然应允,两日后我会聚集众人,公开宣布此事,那时,世间之人自会知晓。”

闻此言,曹操并无异议,立即点头赞同。

在一片看似和睦的氛围中,曹操与秦毅离别皇宫而去。

离去之际,秦毅心中仍有困惑,直截了当地向曹操发问:“主公,您为何刚才不提自己欲成为丞相?我认为他未必敢违抗您的意愿。”

曹操微笑着摇头,回应道:

“在我治下的大军之中,你是我最为倚重之人,想必你也听说过,我是个性多疑之人。”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外界所传那般,我对你们并非毫无信任,尤其是对你,我秦毅,全然无需有任何疑虑。”

“长久以来,你本有机会背叛于我,自行建国,甚至可一举吞并我,然而你并未这么做,始终效忠于我,担任军师之职。因此,无论是你成为丞相,还是我担此重任,对我来说并无太大差别。”

这寥寥数语,瞬间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秦毅心中无愧,的确,他并无取而代之的野心,对他来说,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曹操给予足够的信任便已足够。

于是,他默然接受了这一切,不再多言。

此刻,曹操又开口道:

“况且你智谋超群,做事雷厉风行,将来若是出任我的丞相,此举也可视为提前练手。日后我或许会君临天下,那时,你秦毅自然便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听闻此言,两人相视一笑,其中之意不言自明——曹操未来很可能成为那个统治天下的帝王,而秦毅则注定成为他的丞相。

既然如此,提前熟悉丞相之责自然无妨。

此时,秦毅再度开口:

“主公,也许我们并无这般忧虑,但下属们恐怕会有别样揣测,甚至怀疑我存有篡位之意。此事望主公能为我澄清。”

曹操闻声,毫不犹豫地答道:“自然不成问题,此事交由我处理即可,你只需安心担当将军之职,不必顾及琐碎事务。有我在,刘协掌握在我们手中,不至于出大乱子。”

秦毅感受到曹操的信任,内心舒畅不少。他出任丞相虽无压力,但他亦担心曹操因此起疑。如今听到这番话,心中的顾虑稍解。

第307章

即使秦毅并无任何恶意,一旦曹操对其生疑,今后行事难免束手束脚,彼此关系也可能变得紧张。为此,他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毕竟,在曹操帐下效力已久,就如同铁石磨砺出情感,且他的野心并不宏大,直至今日,他依然坚守自我信念。

“主公,请放心,往后之事定不会让您失望。”

秦毅再次保证道。

原本曹操有机会成为丞相,却主动将位置让给秦毅。秦毅明白,若曹操真想当丞相,必会排除万难。然而曹操并未阻止秦毅,这显然意味着他对秦毅的信任毫无保留。

秦毅对此深感欣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此举赢得了他的敬佩,让他倍感舒适。

此刻,皇宫深处,刘协目睹两人离去后,嘴角勾勒出不易察觉的笑容。

“看来秦毅果然答应了此事。如此甚好,我倒要看看他们会掀起何种波澜。我不信曹操真的能忍受住,不对秦毅产生诸多猜忌。”

实际上,刘协对军队中的情报了解仅限于表面,殊不知在此之前,秦毅已有多次率军征战的经历。没有秦毅,就没有今天的曹操。虽然曹操生性多疑,但他同样重情重义。加之秦毅智慧过人,做事更为机敏果断。

有如此贤才辅佐,无疑如虎添翼。然而,刘协并未意识到这些,反而沾沾自喜地坐镇皇位。

“看样子我可以长时间稳坐皇位而无忧了,只是那些获得权力之人意志薄弱,让我有机可乘。”

刘协始终坚信,曹操与秦毅之间,一人是丞相,一人是将军,丞相怎会甘心受将军指使?一次两次或许能忍,次数多了必然会产生裂痕。

然而此刻,身旁的小太监忽然开口提醒道:

“陛下,确如您所说,他们二人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立刻分道扬镳。毕竟他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根深蒂固,轻易难以割裂开来。”

“但也并非不可能,现今秦毅势力日益壮大,倘若他心生称王称霸之念,我们倒不如暗中派人接近他。”

“若有秦毅共同筹谋,一旦他有这样的想法,必将迅速崭露头角,届时我们在背后助力他崛起,岂非更有利?”

“更何况在我看来,这秦毅实乃一股潜藏的忠诚之力,倘若我们在暗处助其崛起,那么我等亦能借此机会浴火重生,重掌整个天渊帝国的权柄。”

这个名叫凌霄的小侍卫所言,确实颇有深意。刘彻听完之后,微微颔首,然而旋即眉头紧锁,紧接着便询问道。

“你说得虽有道理,却还需给我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否则我依旧困惑不解。”

刘彻从未有过如此宏大的设想,竟然意图收服秦毅,令其为自己效力,这样的念头他之前从未有过。在他看来,能安稳地坐拥帝王之位已是不易,至于那些权力斗争,显然并非他所能驾驭,因此他忍不住追问下去。

小侍卫凌霄立刻回应:“我们不妨派人秘密告知秦毅,我们可以全力支持他,届时只需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并未明确表示拒绝……”

“那么我们就尚存一线生机,即使他表面拒绝,只要此事不泄露给曹魏,那就意味着仍有转机。”

“这样一来,便可逐步分化曹魏的军队力量,从而让我们有机可乘,夺得真正的统治权。”

这番言语如晨钟暮鼓,使刘彻瞬间领悟其中奥秘,他点头赞同道:“你的计策确有独到之处,此事就交由你去筹办。待到大汉帝国真正复兴之时,你的地位必不会低微。”

听得此言,凌霄心花怒放,随即着手安排人手接触秦毅。另一边,秦毅回到府邸后,一直在揣摩此事。如今看来,他成为当朝宰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秦毅内心并不愿接受这个职位。原因有二:首先,此举易引发曹魏的猜忌;其次,他自己手头尚有许多军事之事需处理,实在无力再去兼顾整个大汉帝国,他自认并无那样的能耐。

但这事既然曹操提了出来,他只能暂时应允,毕竟待到将来真正掌控天下之时,一切都由曹操统筹安排,届时他在宰相之位上日积月累的经验必将大有裨益。

秦毅思索片刻后,便不再纠结于此,而是专心研究如何才能胜任宰相一职。要知道,虽然汉朝表面上兵力寥寥,但刘彻每日依然要处理许多事务,毕竟维持正统皇室秩序至关重要,否则刘彻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当他沉思之际,门外忽然传来通报之声:“有一名宦官求见军师!”

秦毅一听便知来者何人,遂应声道:“请他进来。”

他知道对方此次前来必定有所图谋,故欲亲耳听闻其真实意图。

不多时,一名宦官走进庭院,向秦毅禀告:“军师,我方有一事相求,望您出手相助。”

秦毅略感好奇,反问:“有何事,但讲无妨。”

宦官环顾四周,发现院子里还有几位仆从侍立,遂提议道:“此处或许不便详谈,不如移步内堂详述为佳。此事牵涉多方利益,需谨慎为之,不宜在外人面前提及。”

说话间,宦官目光流转,显然是在暗示周围还有旁人窥视。秦毅瞧在眼里,不禁哑然失笑,已然料定对方的目的所在。

“那好吧,随你进去便是。”秦毅深知无需担忧什么闲言碎语,经过之前的交流,他对曹操的信任已毋庸置疑,怎会因这点小事生出间隙?

何况,他也想看看这位宦官究竟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随之,二人步入屋内,秦毅径直落座于椅上。

宦官忙俯身关上门,脸上堆满笑意,望着秦毅低声道:“军师,或者该称呼您为宰相大人了,您是否曾设想过有一天能雄霸天下?为何甘居他人麾下,受制于人呢?”

“要知道久居他人之下,命运终究掌握在别人手中。像您这般才智出众之人,将来必遭遗弃的命运。纵观历朝历代,凡如您这般聪慧的人物往往遭遇杀身之祸。故我以为,军师您对此事应早日筹谋才是。”

听罢此言,秦毅心头一震,明白过来宦官的真实用意。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回问道:“这话我听着似有所指,还请你明言。”

秦毅故意引导对方吐露实情,他想听听宦官究竟有何企图。随后宦官解释道:“军师果然英明,既然如此,我直言不讳。我是奉陛下旨意而来,若您有自立门户之心,陛下愿册封您为永恒的宰相之位。”

“只要您能辅助陛下稳固皇权,并在未来收复天下后,承诺将所有兵马尽数交予您指挥,不知您意下如何?另外,若您答应此事,我们一方势力也将全力以赴配合您,并且绝无丝毫怨言。”

听见这段话,秦毅陷入了沉思。这时,宦官瞥见秦毅的反应,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然而,下一刻,秦毅猛地一脚踢在他的身上,怒斥道:“此事休要再提,再提休怪我不客气!”

在神秘的幻灵世界中,"我必将你们所有生灵尽数抹灭,尔等休想令我有所动摇,速速退去吧!"秦毅冷冽的话语如同寒冬的冰雪,刺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说完这番话,那位名为太监的存在瞬间面如土色,惶恐至极,急匆匆地解开了禁制之门,狼狈逃窜而出。

目睹此景,秦毅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只是刘协的表现比他预想的更为狡猾且心思缜密。

然而,实际上刘协身边的势力微弱得可怜,若非如此,也不会让他轻易说出那样的话,驱使对方离去。

而在同一时间,收到消息的刘协勃然大怒。然而站在他身旁的小侍卫却走上前来,沉声道:“陛下无需如此愤怒,其实这件事并非无法理解和应对。”

“如今秦毅虽因此事并未动摇,但我们只需挑明其中的问题,他内心必然会产生动摇。我们只需寻找合适的时机,逐步瓦解对方的力量,短期内想要一举击败他,并非易事,至少以我们的当前实力难以做到。”

小侍卫的话颇具深意,刘协听罢,默默点头,心中却暗忖:倘若曹操对此毫不知情,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几日后,整个许昌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整个城池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封赏仪式,即将册封新的丞相与大将军。

消息一经传出,震惊四海八荒,随之而来的是在许昌城举行的宏大仪式。在仪式之上,刘协命令其身边的仙官宣告了任命,曹操被封为大将军,而秦毅却被授予了丞相之职。

这让周围观礼的一众仙妖皆感意外,甚至有人不解为何丞相之位没有给予大将军更高一层的地位,反而赐予了秦毅。然而他们虽心中疑惑,却又不敢当面发问。仪式结束后,整个许昌城陷入了一场沸沸扬扬的议论之中。

原本曹操期待的是在宣读任命后,许昌城欢声雷动,进而顺利掌控全局。然而事与愿违,城中不少有识之士已然洞察了这其中的微妙变化,就如同刘协早已预见的一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了此事并迅速传播开来,甚至有人揣测秦毅已经有了篡位之意,一时之间解释不清。

面对此情此景,曹操起初并未过多在意,他深知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胜过空洞的言辞。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曹操这般豁达,比如荀彧,作为曹操麾下顶尖的智囊之一,他对此事倍感忧虑。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担心秦毅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荀彧在曹操府邸门前徘徊不定,心中反复权衡:“我要不要进去?如果进去,岂不是显得我多事,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果不去问问,万一真的出了岔子,我又该如何是好?”

最终,荀彧深吸一口气,毅然决定踏入府邸,至少要去了解一下曹操的真实态度,若发现问题,则需尽早规劝;若无误,则加深印象,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曹操误会秦毅。

此刻,曹操正在书斋研读兵法,身为即将登台的大将军,他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虽然平素身为主公,他处理事务极为认真,但对于具体的军事策略却不曾涉足。于是,他决心多加学习,以防将来真有需要用到之时。

当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见识。在他看来,身为一国之君,必须通晓各方各面,否则又怎能坐稳江山?

不得不承认,曹操此举展现出其宏大的格局和深远的目光。

不久,一名侍卫前来禀告:“启禀主公,荀彧求见!”

曹操抬眸瞥了一眼,随口吩咐道:“往后,荀彧前来见我,无需通报。”

“遵命!”

曹操对荀彧等人一直信赖有加,毕竟这些都是他麾下的谋士,他对他们的待遇自认不薄,认为他们断不会做出背叛之事。

这正是曹操驾驭人心的独特手腕!

荀彧走进书斋,恭敬地向曹操行礼:“参见主公!”

曹操轻轻点头:“起身吧,今日来访必有要事,说吧。”

荀彧立刻回应:“正是如此,今日臣听说许昌城内局势动荡不安。”

“刘协颁布的圣旨将主公您封为大将军,却将秦毅军师提拔为丞相,此事引发了诸多猜测和议论。”

...... ...

荀彧神情严肃地继续说:“臣也因此忧虑不已,故此特来请教主公,您对此事如何看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