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古邑侠踪 > 第108章 阿饼显宝

古邑侠踪 第108章 阿饼显宝

作者:旧檀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14:36:2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秦时月忽然想起一事,说:“阿饼叔,既然燕落村的人都是梁山泊好汉浪子燕青的后代,那会武艺么?”

“武艺?什么叫武艺啊?”阿饼说着,身子摇摇晃晃,脚步踉踉跄跄。

小薯要去扶,但每次都扶空,而阿饼明明在东倒西歪,小薯就是碰不到。

几次之后,时月以手制止小薯,并示意他仔细看那阿饼的步伐。

只见阿饼穿着棉背心的身子,虽然显得有些臃肿,酒多以后脚步凌乱,身子也摇摇欲坠,但脚步虚而不浮,虚中有实,始终有一条腿起支撑作用,故而重心在变化中依然很稳,身子也就成了不倒翁,每次倾斜均是有惊无险,能够化险为夷。

那对手臂呢,随着脚步的游走和身子的欹正,在体侧与头顶一伸一缩,活像乌龟的脚肢。

秦时月也故意装着酒多步乱,尝试着用身子去撞阿饼,但每次也都被他轻灵地躲开。

起初,时月还以为阿饼只是靠巧合与运气罢了,但次数多了,每次都能被阿饼堪堪避过,这就引起了时月的重视。

经过观察,时月发现阿饼动作虽慢,但时机拿捏的很准,所以总是能以最小的幅度,最小的力,化解时月的冲撞,这就不是运气的事情了,而是一种很高的功夫。

使到兴奋处,阿饼一个后仰,头肘已支在草地上,但后背、臀部与双腿全是凌空的,双脚如古树盘根一般牢牢地抓在地面。

你欺身过去,他以肘和头为支点,一仰身使个后翻,就让身子面对着你了。

趔趣几步,忽然又俯跌于地,一副烂醉如泥的模样。可突然间,身子又从地上平平跃起,金枪鱼一样往前蹿了一个身位。

练武之人都知道,这种位移,完全是靠四肢于瞬间触地反弹时生发的整劲,是依赖全身高度协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共振力”。

之后,阿饼翻身仰天,单腿贴着肚子一扫,肩背一挺,人就从地上起来了,使的却是“乌龙绞柱”,灵活得像只猴子。

小薯凑近时月耳边说,团长,演义上讲武松和鲁智深都是醉拳的高手。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都是戏台上非常经典的武戏段子。莫非这老头是得了他们的真传?

秦时月笑着纠正他,说,人家不是“老头”,而是“前辈”哦。得祖宗真传么,完全有可能的,谁让他的祖宗是梁山燕青呢。

他再看阿饼的动作,越发觉得跟通常的打拳有些不同,双臂伸缩上下自如,很像乌龟在水里游动的模样,于是笑着说:“阿饼叔练的或许是上乘的乌龟功,大巧若拙啊。”

“什么乌龟,别,别功夫啦……”阿饼一边步子跌跌撞撞,身体摇摇晃晃,一边自言自语。

秦时月听了,想是人家也半醉了,并无心思与他谈论武功,便也打住,不再追问他功夫的出处,倒是跟阿饼说:“阿饼叔,今晚大家酒也多了,时候也不早了。夜风起来,当心感冒,我看大家还是各自回家吧。”

阿饼嘴里说:“好,好,家去啦,家去啦。”跌跌撞撞之间,已在前面慢慢拉开了距离。

时月由于心里想着案子,脚下慢了,不知不觉已落在后面。

小薯酒量不及时月,今晚舍命陪君子喝了一通,早就不胜酒力,摇摇晃晃地跟在时月后面。

时月不管他。

他始终认为,男子汉大丈夫,不会喝酒还能干什么?酒量和胆量都要练出来的。如果先天酒量不行,那么后天练功作补。总之,不管怎么样,一个男人,顶天立地,如果连杯酒都对付不了,怎么还能驭马如风,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呢?

阿饼一个人哼着小调径自到家。

家是两间柴门,一间烧火做饭,一间吃饭睡觉。门不锁,风进风出,吹得檐下挂着的红辣椒、玉米棒摇摇摆摆,荡来荡去。

这阿饼不锁门。也是,家徒四壁,锁什么门呢?不锁,省得拿钥匙,进进出出多少方便。

阿饼脱了鞋,也不脱衣裤,直接在板床上伸展四肢囫囵躺下。

他这个样子,真的是应了一句形容光棍汉的讨巧话,叫做“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次日,又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想起来再起来,想不起来可再原地做梦。

《三国演义》当中有首描写诸葛亮卧龙岗生活的诗篇,看官可曾记得?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此刻,如果用这首诗来形容阿饼过的日子——潇洒随意、自由自在的日子,怎么样?

秦时月觉得,二者相当匹配。

其实,诸葛亮那样心怀理想的人,住在山中,不过是《红楼梦》中描写的贾雨村一样,“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罢了,还做不到真正的清心寡欲、四大皆空。倒是像阿饼这样的人,没有家人,没有职业,没有抱负与想法,整天无心无事,高枕无忧,才是真正的旷达与出世呢,真正的放下与无求呢。

过了一会,鼾声停了,阿饼竟然突然起身下床,用力抬起一只床脚,将一样东西举在手里左右端详,一边看,一边呵呵笑着自言自语:“什么乌龟,别,别……”

有人在外面扒着窗子看,却是秦时月与张小薯。阿饼貌似疯疯癫癫,在秦时月看来却更为神神秘秘,所以他招呼着小薯尾随而来。

此时,两人隔着窗子看进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那醉汉阿饼手里举着的,不是砖石,却是一只老鳖。

时月想,那八成是一只鳖干吧,竟然拿来当床脚石垫,也多亏他想得出来,这家伙。连块砖头都懒得拣,真是懒得不能再懒了。

正思忖间,却见阿饼用指头弹了一下鳖头,鳖头竟然缩了进去,四只脚也动了几下——天啊,那鳖竟然是活的!时月和小薯顿时面面相觑。

阿炳迷朦着双眼满意地笑笑,然后将老鳖塞回床脚,嘴里嗫嚅着:“什么乌龟,别,别功夫……”一个翻身倒下,再不言语,不一会就“呼噜呼噜”地打起鼾来。

秦时月在窗外发着呆。他想起阿饼刚才脚步漂浮的身手,又听他几次自言自语的话,才反应过来,原来阿饼讲的话是:“什么乌龟,鳖,鳖功夫……”

联想刚才看到的床脚下的老鳖,可以推想,这老家伙在渡口练的,原来是鳖功啊,难怪看着像乌龟,而且总是能躲过时月的进攻。

哈呀,一个别人眼里的光棍、闲汉、流浪汉、醉鬼,原来是个武林高手!

象形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我们伟大的先人,通过观察、模仿和琢磨猫、狗、猴、蛇、虎、豹、鹰、兔、螳螂、仙鹤等动物的姿态,创造出了相应的拳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武术的宝库,也为许多内功心法提供了重要源头。

同时,这种师法造化,吸收天地万物和宇宙星辰精华的做法,也为广大练功修行的人和哲学家、艺术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壶溪一带从来都有“千年乌龟万年鳖”的**,是说乌龟寿命够长了,而鳖的寿命更长,那就说明鳖的呼吸吐纳功夫还在乌龟之上,可见其厉害,也难怪庙下村一带会有十八只金鳖的传说。

时月联想到闭目师父教给自己的云拳,发觉它与阿饼打的鳖拳有不少相通之处,特别在松柔和绵软上面,在心静重心稳而其他一切皆可处于动荡变化之中等方面……

这个豁然开窍,让秦时月好生激动,益发对燕落村生起一份特别的情感,对下一步的寻宝也生出新的信心来,并对金台、燕青的武学思想产生更多的遐想。

秦时月推开阿饼家的门进了屋,将睡梦中的阿饼叫醒,说天太晚了,不回城了,想与小薯在他这里留宿一晚。

小薯又掏出银圆递给阿饼,阿饼以手作挡,说;“随便睡,不要钱。”

秦时月真心说:“我们宿夜店的话,还是要钱的,你拿着吧。”

阿饼摇摇头,说:“我要你们的银子干什么?金子我都有,也不在乎。”

“金子?你哪来的金子?吹牛吧,哈哈!”小薯笑着说。

阿饼听了,骨碌一下起身,揭开灶台边咸菜缸上面的木盖, 一只手往缸里一掏,又抓出一只鳖来。

秦时月想,这阿饼也真是疯疯癫癫的,怎么床脚下有鳖,咸菜缸里也养着鳖啊!不过,他盯着看了半天,发现这只鳖没有动,这回难道真是死的?

看着他狐疑的目光,阿饼告诉他,这鳖,倒真是死的,因为它是一只金鳖。

啊?秦时月急忙抓过来,果然是硬而沉的,掂一掂分量,足有一斤左右。乖乖,那得值多少钱啊!

他记得上次破获鱼埠头大江鱼杀案后,他专门去查询了黄金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北宋的一两黄金,相当于九两白银。南宋时金价翻了一倍,一两黄金可兑换20两白银。一两白银可购两石约290斤上好的大米。也就是说,一只金鳖,在南宋可购大米六万斤啊。

时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发现这鳖都跟上次鱼桥埠酿成血案的那只金鳖一模一样,于是从水缸里舀出一瓢水,到门口将金鳖冲洗了一下,放在烛光下看,见鳖背上刻着一个繁写的“台”字,顿时大喜过望。

经问,这金鳖是阿饼的男阿太(壶溪土话,“祖先”之意)传下来的。

那阿太原先是甑山台基庙的出家僧人。后来流落到村里,慢慢的就还俗娶妻。

刚才在壶溪边,阿炳酒后所练的,叫“灵鳖神功”,也是阿太传下来的。

此功讲究浑身放松,所有动作都要沉肩坠肘,以腰胯带动四肢,追求全身的松沉与整劲。

秦时月想,看来,那“十八只金鳖”的传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至少目前已经发现了两只。那么,余下的十六只会在哪里呢?难道也被其他僧人带走了不成?而且它出自台基庙已有铁证。鳖上面的“台”字,既是台基庙的实证,又让人联想到金台,只差文字记载佐证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早已飞向了百花谷、药庄及闭目师父天坑上的茅棚。他想,等拜访过母亲、师父和师妹们,他就上甑山拜见闭目师父,去寻找燕青和金台留下的宝藏,然后就可以回百花谷过年,再去屏峰园拜年。

想着与亲人们团圆的情景,他的心里别提有多么开心。但想到冬至马上就到, 30日是腊八节,1947年1月21日就是除夕,22日为春节,而日本人全力追踪金台武学着作已有多年,连河野、“铁拐李”等人都掌握了这首藏宝诗,那会不会有另外的人已掌握了更多的东西?秦时月不得不感到强烈的紧迫感。

时月来到门外。夜深了,好静,连声狗叫都没有。一弯弦月挂于峡谷上空,壶溪的流水清晰可闻。

时月与小薯在房前拉开架势开始练拳。

他们一般都是起初各自练,到后来再来看对方练,然后再进行切磋。

由于时月技高一筹,他的疑问与指点,往往讲在关键处,讲到小薯的心尖上,因此倍受小弟欢迎。

他每天在睡前和起后练拳,几乎雷打不动。有时午饭前时间允许的话,他也会练上一趟。他信奉“拳不离手”的古训,更相信“勤能补拙”之理。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苦心人。

但时月凭练功以来的体会,知道修行光靠勤奋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思考,要靠开悟,要得益于因缘机会,要靠冥冥当中积累的福报……

回想起阿饼如老鳖游移的动作,他将它结合进自己练的云拳当中,觉得肘坠指实,肩也松了不少,后背内气豁然贯通,嗞嗞地直往后脑勺上冒,全身也变得更加暖和,右手背和右脚背像有热水在淌一样,温暖舒服极了……

旧檀有《邪眼乜世》诗记阿饼:

眼斜只为世风偏,

心正才得高枕眠。

但唤渔樵三五个,

清宵把酒话神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