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古邑侠踪 > 第23章 新问题

古邑侠踪 第23章 新问题

作者:旧檀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14:36:2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话说秦时月将任务跟金不换一说,金不换也很振奋,并且摩拳擦掌地开始起草文稿。

第二天,时月拿到金不换起草的稿子,两眼都直了。

根本就不是应用文的写法,语言和风格都像中小学生写的作文一样。

时月知道,这不是语文功底不行,而是对应用文这类实用文体的特点没有掌握。

应用文有特定的格式,更有特定的面貌和气息。

格式属于形式上的东西,是最容易掌握的。难的是表达的方式、过程和语气、视角、格调等方面的掌控。

譬如,多用陈述句,慎用修辞手法,少用议论,几乎没有描写和抒情。

再如,措词要力求准确、平实、简洁、客观,而不求生动、形象、感人之类。

如此等等,个中差异,非写过无以明白。

特别是对于原来擅长写散文的人来说,学写公文往往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难在哪里?

难在要把你原来可在笔尖随意驱遣的华丽词藻全部放弃,把胸中激荡的各种美好的情感置于一边,从头到尾冷静客观地陈述工作的各种要素,这不是一件味同嚼蜡的事情么?

这种提倡逻辑性而抛弃形象性的过程,却恰是一个极富理性的过程,是一件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力、高度的概括力、准确的表达力的事情。而且事前需要充分的准备,充分的资料收集与研究,有时甚至需要实地的调查与采访。

写一份有份量的材料,有时光资料就要看一大堆。

所以,公文写作,是一个“功夫在诗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理性的过程,是集思广益、深入浅出的结果。

这刚好与文学创作的感性与随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作家往往就写不了公文。很多作家连个通知都拟不好。

这不是指格式的问题。格式可以忽略。是连句子都写不通。

作家要能写公文,必须专门学习过,锻炼过。惟有经历脱胎换骨般的阵痛,方能实现成功的蝶变。

为了培养金不换,时月将他叫过来,先跟他讲了上面的意思,让他明白公文与散文的区别,写作思维、习惯和风格上转变的必要,有个思想准备。

时月深有感触地说:“唉,当年我到战区司令部,左写右写都过不了关啊。不光是要写通知、通报、通告,还要写函、纪要、计划、总结、命令、请示、报告、批复、讲话,等等,各种公文。起初还不以为然,长官改了还不服气,后来一对照,就明白了:公文就得那么写,没有第二条路。”

时月告诉金不换,当年在战区写材料时,简直像打攻坚战。一稿通不过,再写;二稿通不过,再写。反复地揣摩、对比、修改,以至于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为了写好一只材料,经常是挑灯夜战,通宵达旦,以至于有了头晕眼黑的毛病。

一问军医,竟然是患上了低血糖。

金不换听了,说:“秦团,我明白的,我那稿子肯定也过不了关,恐怕比你初学时写的还要烂多了。”

时月说:“也不是烂,是路子不同。公文与我们在校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还有小说、散文、诗歌、特写等等相比,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目的、用途、写作准备、行文方式、遣词造句、语言风格、语气格调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不同。别急,慢慢的就适应了。”

金不换愉快地说:“秦团,我知道,您是怕打击我的自尊心,在安慰我呢。谢谢您对我的爱护!下面您直说吧,该怎么改。”

秦时月于是就内容、句式、语调等诸方面,对金不换作了辅导,让他回去重写。

临了,他说:“如果我这次直接为你改好,你不会吃痛的,进步就慢。只有一稿一稿地改,一遍一遍地对比,你才能自己走出来。对啦,还有标点。你末尾用那么多分号干什么?好像一大片蝌蚪向我游来,让我害怕哦。应用文的每个段落结束之后,原则上都应该用句号。感情号、破折号、省略号,几乎不用。你这个分号呢,只能用在并列分句之间。独立的句子不叫分句,那在语法上叫单句。所谓分句,是相对于‘总句’‘整句’而言的。也就是说,它有个前提,就是整个句子必须是个复句。通俗地讲,由好多句子构成的长句子,称作复句。复句中包含的几个句子,才可称为分句。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才能用分号。你现在在每个段末用分号,表示各段的意思并列,对吧?以后记牢,意思再并列,段末也不能用分号哦。”

金不换听秦时月一说,兴高采烈地说:“秦团啊,您不做国文老师真是太可惜了。我念书时如果有您这样的老师,那国语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呢。”说完开开心心地去了。

接下去,时月也没去催,由金不换慢慢地体会和起草。

这保安团的乱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要纠风,也决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因此眼下这通知和规定,也就慢慢酝酿吧。

草稿出来后,肯定还需要秦时月修改。改好,还要经过团务会议商议。等表决通过后,再对稿子进行修改。逐级审核通过后,才能予以实施。

你看,做一项工作,会遇到一连串的问题。你不去做,啥事没有;一做,许多问题都冒出来。

而且环环相扣,环环都需要会干事的人。

这时,人才的宝贵,才充分显现出来。

要不,吃吃喝喝的,谁不会?而且,越是能吃喝的,越是能讨得上司的欢心。

结果呢?大家都不想成为什么人才。

因为人才只有做的份。做完了,就没他啥事了。

功劳有人背,吃喝有人陪,他只有靠边站的份。直到下一次又需要有人挑大梁了,才会被人想起。

眼下,他秦时月想做事,就需要人才。人才少了,自己也难免受到掣肘,付出更多的心血。

一个人,再能干也没用,力量总是有限的。

想要干事创业,得拉起一支队伍。那就不要急。慢慢地培养,慢慢地引进吧。

对了,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锅粥。”凡事不可太急,都有个过程。

仅说金不换那稿子吧,就急不得,也急不来,不能逼。

写文章可不是靠蛮力就可以的,逼急了,会将人逼疯的。

让他慢慢地磨,慢慢地悟。悟了,也就会了。

想到当年自己写材料时的那种拼劲,秦时月心有余悸,也对当年的自己心疼不已。

他既然是过来人,就要懂得爱惜别人。决不能因为当年自己受过苦,现在也让别人来受苦。

他要让别人尽量少吃苦,少走弯路。至少不要像他一样,把低血糖都急出来和拼出来。

当然,他对自己所吃的苦,是无怨无悔的。

当年也没人逼他。是工作在逼他。是他自己逼自己。

后来,低血糖痊愈了,他写公文也慢慢适应了,出师了,从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整个战区的一枝笔。

从写材料上,时月也切身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因此在军事训练上也一样从严要求自己。

他的擒拿格斗,后来都是与侦察兵一起训练的,并且各项技艺,丝毫不落下风,从此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爱护。

旧檀有《无为》诗劝世:

智者不寻事,

清闲互不烦。

人生三万日,

何故不求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