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好好地活 > 第167章 名字的学问

好好地活 第167章 名字的学问

作者:鄂佛歌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9:51: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你怎么了?”赵丁旺不认识似的看着女儿,又在她额头上摸了摸,“这也不发烧啊,怎么糊涂了?你姥爷姓柳啊,小名叫柳三,大名叫柳勇智。”

“那我姥姥呢?”

“你姥姥怎么了?”

“我姥姥叫什么名字?”

“啊!”赵丁旺一脚踩住了刹车,转过身关心地望着女儿,“怎么去了一趟农村,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你姥姥现在还活着呢,你的名字都是她起的,你竟然忘了她的名字?”

“我当然没忘啊,”赵筱雨撒娇地跺了跺脚,“我就是觉得奇怪嘛,她那个年代,人们都没文化,怎么起的名字那么好听?”

“你姥姥可不是没文化,她识字不少呢,能看懂古唱本。”赵丁旺重新开动了车子,“旧社会的名字都好听,那时人们不识字,但给孩子起名都要请教教书先生的,每个名字都有寓意,比如你姥姥的名字,董淑兰,淑质英才,兰心蕙质。还有你妈的名字,柳舜然,舜是五帝之一,然字代表着美好,比如嫣然,欣然,陶然……”

赵筱雨噗嗤一声:“你也是旧社会出生的,怎么名字那么难听?”

“我的名字难听?谁说的?”赵丁旺不以为然,“丁旺,丁旺,人丁兴旺,多好的寓意啊!”

“人家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呢,你还人丁兴旺,”赵筱雨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分明是和政府对着干嘛!”

“那是现在,过去人丁兴旺,就代表着大户人家,这是最美好的祝愿!”

“唉,”赵筱雨沮丧地说,“我姥姥给我妈起的名字那么好听,为什么给我取的名字这么随意,信手拈来似的,不然也不会和人同名。”

“哈哈,”赵丁旺笑道,“不怪你姥姥,这个年代的名字都简单,男的就是建国,志强之类,女的就是红梅,美娥之类,你就知足吧,没给你取个赵牡丹就不错了。九零后的名字就好听多了,不过只是好听而已,没什么寓意,讲什么笔数啊,偏旁啊,五行啊,反倒把文字的本来意义都丢失了。”

转了个折,又说:“不过你姥姥当年给你取的名字,不是现在这三个字,xiao是晨晓的晓,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yu是大禹治水的禹,是‘禹惜寸阴’的寓意,让你每天从一早起来就珍惜光阴,是我觉得不像个女孩子的名字,下户口时给你改成了这三个字。”

赵筱雨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么和那个家伙使用了同一个“禹”字。

酒厂对面有个小工地,一台挖掘机正在挖着地基,赵丁旺将车停在路边,指着那个工地说:“咱们家这套房子赶年底就建起了,一共三层,三楼整层全是你的。”

“我才不稀罕呢!”赵筱雨嘟着嘴说了一句,下了车。

赵丁旺也下了车,从后备箱取出女儿的行李箱,说:“你自己回家吧,爸爸还得去公司,这两天公司事多,中午得陪客户吃饭,就不回去了,你自己在家认真写作业,农村也让你去过了,你就别再乱跑了。”

说完上了车,驶进了对面的厂区。

赵筱雨拖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路过那个小工地时停留了片刻,消沉地嘟囔道:“房子再大有什么用,连人都没有了,还人丁兴旺呢。”

她家现在住在那个小工地后面的一条胡同里,也是一套大院子,她的姥姥董淑兰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穿着一件紫红绸子的衬衣。

她已经很老了,满脸皱皱巴巴,一张嘴向里扁着,显然是牙齿掉光了,头发却没全白,黑的发亮,白的闪光,梳理得根根分明,整个人显得很干净。

赵筱雨进门问候了一声“姥姥”,董淑兰迟缓地转动着双眼看了一会儿她,蠕动着没牙的嘴:“这几天你上哪去了,怎么不在家?”

“去我同学家住了几天。”赵筱雨走过去,蹲在董淑兰面前,揉捏着她的双腿。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屋里走出来,是赵家的保姆张姨,问候了一声赵筱雨,拎着她的行李箱回屋去了。

赵筱雨和姥姥说了几句话,也回了屋,洗了手,净了面,给妈妈和姥爷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然后从衣柜里拿出家庭影集翻看着。

她找到了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虽然照片老旧,光彩褪去,颜容模糊,但仔细看,年轻时的妈妈简直就是现在的自己。

又找到一张姥姥二十年前的照片,竟和妈妈的那张遗像极其相似。

听爸爸说,妈妈长相随姥姥,她的长相又随妈妈,如果把三人同一年龄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较,简直就是三胞胎,可惜那时条件差,没能留下太多的照片。

姥爷只有一张照片,很瘦,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嘴巴稍稍有些歪,却是一脸的英武和正气,尽管没佩枪。

姥爷去世得早,赵筱雨对他的印象不太深,只记得他脾气出奇的好,经常被脾气暴躁的姥姥喊进骂出,他从不争辩,只是嘿嘿地憨笑。

比较有印象的一件事是,在赵筱雨五六岁的时候,她从外面回来,无意听到屋里的姥爷和姥姥吵架,姥姥“柳三柳三”地叫骂,骂的间歇,赵筱雨清楚地听到姥爷叫了一声“嫂子”。

后来赵筱雨问姥姥:“我姥爷为什么叫你嫂子啊?”

姥姥愣了一下说:“你听错了,他说的是饺子,他想吃饺子,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哪有饺子给他吃?”

那时赵筱雨虽然不懂大人间的称呼,但可以肯定姥姥说了谎话,因为她分明听到的是“嫂子”,而不是“饺子”,这两个词虽然近似,但区别还是很大的,她的耳朵很灵。

而且姥爷一直对姥姥唯命是从,绝不会在困难年代提出“吃饺子”这样的无理要求。

更关键的是,她在问姥姥之前,已经问过姥爷了,姥爷的说法则是:“我不是叫你姥姥嫂子,我是叫前院你李奶奶嫂子,你听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筱雨渐渐遗忘这件事,但偶尔也会想起,她总觉得,姥爷和姥姥不像是一对夫妻。

姥爷不是个唯唯诺诺的人,那时爸爸收酒瓶子,经常会和人发生争吵,被人欺负,七十来岁的姥爷总会扑得像头猛虎似的替爸爸出头,打起架来比年轻人都猛,说明他的脾气并不好,但他对姥姥却像对待亲娘一样孝顺,任她打,任她骂,百依百顺,有时连年幼的赵筱雨都心疼姥爷,痛恨姥姥。

当年姥爷当兵可能没有坚持到最后吧,姥姥常骂他是懦夫,骂他是逃兵,可是赵筱雨觉得,姥爷一点也不像懦夫,更不像逃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