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好好地活 > 第245章 送别

好好地活 第245章 送别

作者:鄂佛歌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9:51: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几天,赵小禹忧心忡忡。

以陈慧的性格,不管她考没考上,考上了哪个学校,她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的,她家人多地少,绝没有那么忙;就算再忙,跑到公社打个电话的时间总该有的。

问过老七和老八,他们说,他们回过一次家,但那会儿高考刚完,陈慧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赵小禹想到了学费的问题,陈慧很有可能也只是考上了个民办大学,民办大学的学费要比公办大学高出几倍,她家现在债台高筑,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实属不易。

其实赵小禹早就计划好了,妹妹的学费他来出,无论如何也要让她完成学业。

他现在两头领工资,每月能拿到差不多两千块钱,在当时的黄水县来说,绝对属于为数不多的高收入群体了,但他毕竟上班时间短,加上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着实没存下多少,好在搞传销那会儿,挣了一些钱,金海上大学的费用,就是动用的那笔老本。

只要把学费交了,每月的生活费,他的工资完全可以负担,陈慧是个懂事的孩子,生活简朴,绝不会乱花钱。

眼看着开学临近,陈慧还是没有消息,赵小禹坐不住了,正要回农村找她,这天上午,陈慧突然出现在赵小禹面前。

“嗨,九哥,俺来也!”

陈慧显然在暑假期间没少干活,晒成个黑煤球,但她永远是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永远散发着一种阳光的青春之美,和成熟的母性光辉,即便是黑煤球,也是最有魅力的那块。

陈慧说,七哥和八哥上了班,家里的劳力更少了,整个暑假,她一直在干活,家里十几亩小麦,全是她和两个哥哥一镰刀一镰刀割完的。

之后种了白菜和蔓菁。

之后又做起了泥水营生,把屋里屋外修补了一遍,以前的房顶不行了,像筛子似的,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她索性号召起全家人,把屋顶揭起,重新铺了一遍。

她俏皮地说:“九哥,这回的大门墩,你肯定一脚踹不坏了。”

那是陈家给陈慧换亲时,赵小禹气得一脚把陈家大门墩踹下一块坯子,还给他的亲生父亲当起了老子。

陈慧说,她考上了西南部的一所大专院校,是公办的,因为地处偏僻,因为没有名声,报考的人少,就让她捡漏了。

陈慧说,学费她已经搞定,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免息的,这段时间之所以没联系赵小禹,就是因为一直在办这个事,抽不开空。

陈慧说,她来县城玩两天,就要去西南部了,她想提前去适应适应那里的环境。

得到这个消息,赵小禹悬着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他欣慰地望着意气风发的黑妹妹,心中忽然一阵难舍,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妹妹转眼间从一个扭扭捏捏的瘦弱小女孩,长成一个大大方方的结实大姑娘了。

在那间出租屋里,九妹给了他太多的欢乐和感动,她总是在他最孤立,最无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在他这一边,陪他笑,陪他哭,陪他战斗,由他奚落,由他撒气,由他任性妄为。

赵小禹连忙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赵筱雨,赵筱雨当即赶来,一对好姐妹激动得手拉着手跳起了舞。

赵筱雨说:“我以为你报了清华北大呢!”

陈慧哈哈大笑:“你以为我傻啊!”

陈慧对两个姓赵的相爱相杀的爱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表示祝福,只是两位老人的突然离世,又让她伤感了一阵。

其后三人在县城玩了两天。

赵小禹给了赵筱雨一千块钱,让她给陈慧买几身衣服,包括内衣、内裤这些,嘱咐她要买质量好的,赵筱雨气鼓鼓地瞪着赵小禹:“只给她一个人买啊?”

赵小禹嘿嘿一笑,索性把一个月的工资全部贡献了出来,赵筱雨却没要,说:“慧慧的我来买。”

三人去了一趟风哨口,赵小禹从酒厂的维修车间借了一把电钻,买了一个细钻头,陈慧先用粉笔在纪念碑背面的名单下面写好,赵小禹用电钻小心翼翼地刻出一行字:

赵天尧(1915-2000),“风哨口战役”主指挥。

然后三人摘来野花野草,编了一个大大的花环,献在纪念碑前,默哀良久。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陈慧要走了,赵小禹帮她订了全程火车票,都是卧铺。

在火车站的月台上,赵筱雨抱着陈慧哭成个泪人,陈慧却只是憨憨地笑。

火车开动了,陈慧从窗户上探出头,冲两人挥手,这时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汹涌而出,两人的身影在她的视线中变得模糊。

火车一声长鸣,惊碎了时空,陈慧的视力再次恢复时,火车已在一片旷野上飞驰,一种陌生感和孤独感扑面而来。

别了,亲爱的九哥!

别了,亲爱的筱雨!

陈慧从行囊中取出一封厚厚的牛皮纸信封的信件,抽出录取通知书,怔怔地看了片刻,然后慢慢地撕成细条,再进一步撕成碎块,将胳膊伸出窗外,一松手,朵朵白花漫天飞舞,仿佛在祭奠她的青春岁月。

对面铺上坐着一个中年大叔,觉得陈慧的举止怪异,就拿起那个牛皮纸信封看了看,问:“这是个技校吧?”

陈慧说:“算大专吧,是民办的。”

“那你怎么撕了?不去上了?”

陈慧没说话,她的思绪和火车背道而驰,沿着铁路线,飘回了黄水县,飘回了农村。

这个结果,是陈慧预料到的。

上初中时,她的成绩能稳定在上游;到了高中,就基本在中游了,但黄水县三中的中游,其实和下游没多大区别,只是勉强能升学,学校根本没得选择,在不知分数的情况下盲报志愿,全凭运气。

她按照高中低档选了一些学校,为了保险起见,在最后又填了一所被老师们公认为最差的学校,偏偏就是这所学校录取了她。

这是没办法的事,世间就是这么不公平。

百里之外的定东市一中,这次高考再创辉煌,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府的学生比例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最后一名也考上了不错的本科,但与它仅隔几条街的定东市二中,却遭遇了无一名本科生的惨败。

可是谁曾想过,这些孩子原本是一样的,也许在小学、初中时,成绩不相上下,只是后来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差距,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画了一条生死红线,这边的人冲上云霄,那边的人却跌落谷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