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好好地活 > 第32章 家访

好好地活 第32章 家访

作者:鄂佛歌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9:51: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晚上写作业时,金海仍是排斥着赵小禹。

赵小禹坐在炕桌前,金海则搬了只高凳子坐在炕棱前,把水泥炕棱当成桌子,这样就需要同时点两支蜡烛。

孙桂香正要发火,赵大顺止住了她:“没事没事,不就是多费一根蜡吗?”

睡下后,金海刻意和赵小禹分开一段距离,但他迟迟睡不着,翻来覆去,被子呼呼地扇着风。

同样睡不着的还有赵天尧,他中途起来两次,去听儿子的房。

第一次没什么动静,他以为两人总算消停了。

到了半夜,又去听了一次,搞得比昨晚都激烈,都能听到炕板的咚咚声,不知是怎么弄出来的。

他在心里长叹一声:“完了完了,这事还能天天做吗?顶饭吃啊!”

但当他第二天起来时,见孙桂香在外屋擀着面,炉膛里的火烧得正红,锅里煮着黄灿灿的肉臊子,香气在屋里弥漫,他却又是另一种想法,还得是有个女人啊!

不怕笑话地说,赵家几乎不吃面条,嫌麻烦,远不如烙一张锅盖大的干烙饼省事。

当地有句俗语,条子省,疙瘩费,要吃烙饼须卖地。

意思是说,面食里面,面条是最省面的,小小一碗面,做出的面条就够一家人吃;烙饼是最费面的,至少每人要吃一碗面的烙饼。

但赵家宁愿吃最费面,又干涩难咽的烙饼,也不愿吃最省面,又爽滑可口的面条,只因太麻烦,费时又费力,和面、醒面、擀面、切条、下水煮,还得准备臊子。

这就是女人的智慧和耐力,她们总是能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优质的生活,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

赵天尧进了东房,赵大顺还在呼呼大睡。

“起吧,都起来了,就差你一个了!”赵天尧喊道。

赵大顺嘟囔了两句,拉起被子蒙住了头,继续呼呼大睡。

日子照旧。

赵小禹听说,武家的五女子武玉凤退学了。

写诗事件的第二天,她就退学了。

过了几天,高老师要去赵小禹家家访,赵小禹自然欢迎。

真是难为了这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当天放学,她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横梁上驮着金海,后座上驮着赵小禹,沿着建团渠的渠坝颠簸了十来里,到了新建队。

正赶上吃饭,高老师倒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脱鞋上炕,坐在炕桌边。

赵天尧和赵大顺却有点难为情,一是因为高老师年轻漂亮,二是因为她是俩孩子的老师,不知该以何种礼节接待她,不知说什么话合适,所以基本都是孙桂香和她聊天。

高老师首先向三位家长汇报了赵小禹和金海的学习情况。

“……他俩都不错,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班长;一个爱学习,一个热心肠,你们家长就放心好了……”

然后询问两人在家里的表现。

赵大顺说:“小禹就是跳,倒也不算太坏,从小没娘,野惯了,你们老师多担待些。”

高老师说:“怎么能说坏呢?赵小禹挺好的呀,学习虽然不算太好,但也是中上等,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各方面都挺不错的。我当时只是觉得他比别的同学大一些,就指定他当了班长,计划着后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重新选举,现在看来,他很称职,不用重选了……”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赵小禹放走叶春梅那件事上。

赵大顺不好意思地说:“丢人啊!”

“丢什么人?”孙桂香白了他一眼,“小禹就是心眼儿好,怕那姑娘受罪。”

赵天尧叹息一声:“白瞎了那么多的钱!”

高老师说:“大爷,你别这么说,小禹做得对,买卖人口是犯法的,是要坐牢的。将心比心,假如那是你的姑娘,被人卖到山沟沟里,你是什么心情?钱丢就丢了,丢了还能挣回来;德行没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我觉得小禹很棒,这事做得很对,我为他骄傲!”

说起武家的事来,赵天尧很激动,眼眶中泛着泪花。

“高老师,你是当时不在场,没看见那个情况,武家几十口人堵在门口,拿?头的拿?头,拿镰刀的拿镰刀,四五尺长的铡草刀都亮了出来,要卸小禹的胳膊和腿,逼得我和他爸给人家下跪磕头,啊呀呀,高老师,我当了十几年的兵,眼睛都打瞎了,什么时候给人说过软话?头可断,血可流,骨气不能丢!可是还不行,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把枪拿出来,放了一枪,他们才撤走。”

说着,他解开衣扣,给高老师展示身上的几处伤疤。

“这都是子弹打的!我九死一生,把敌人赶跑了,现在却连自己的孙子都保护不了!”

高老师面色凄然,说:“难为你们了,但是大爷,我相信,时代在进步,好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坏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好人能得好报,坏人能受到惩罚。”

饭吃完了,家访也进行完了,高老师要走,说:“赵小禹,你带我去一趟武飞龙家。”

赵大顺立刻警觉起来:“你去他家干什么?”

高老师说:“武飞龙的姐姐武玉凤不是退学了吗?今天我说我要去新建队家访,武玉凤她们班的班主任让我给武玉凤捎句话,劝她回去继续上学,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惩罚,但上学是她的权利,没有人能剥夺。她马上要上初中了,现在退学,可惜了,听说她的学习还不错,别一时冲动,毁了前途。”

赵大顺问:“武玉凤犯了什么错误?”

高老师看向赵小禹,见他低头不语,神色闪烁,料到他没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家人,便说:“没什么大事,老师批评了她几句,她就不念了。”

赵小禹领着高老师走在村路上,向他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高老师很是善解人意,她知道武家和赵家矛盾颇深,如果赵小禹领她去武家,恐引起误会,便说:“你给我指一下他家就行,你不用过去了。”

走了一会儿,望见武家,赵小禹便指给高老师,自己返回家去了。

他天不怕地不怕,但还是怕武家。

那天下午,高老师去武家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赵小禹不得而知,他只知道,就在第二天,武家的二媳妇王翠萍死了,吊死在自家院门外路旁的一棵大树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