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好好地活 > 第46章 认祖归宗

好好地活 第46章 认祖归宗

作者:鄂佛歌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9:51: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这是?”赵小禹愣住了。

许清涯说:“这鱼是我爸一早炖的,我爸说,过年一定要吃鱼,年年有余。记住,这条鱼今天不能吃完,要剩下一些明天再吃,那才叫真的有余。饺子是猪肉白菜馅儿的,年前就包好了……”

她说着,忽然朝着一个方向招手,“金海!”

赵小禹回头一看,只见穿着新衣服的金海背着一个尼龙编织袋跑了过来。

他跑到赵小禹和许清涯面前,看看许清涯,问:“你怎么在这儿?”

“我给赵小禹送点吃的。”许清涯晃了晃手中的白布袋,指了指赵小禹手里的盘子。

金海将编织袋放在地上,先从里面掏出一瓶青城老窖,放在夹耳窗的窗台上。

“这个给你爷爷喝。”

金海比较排外,他虽然和赵家人共同生活了将近一年,但除了叫赵小禹哥哥外,自始至终没叫过赵大顺爸爸,也没叫过赵天尧爷爷,和赵小禹提起他们时,都要加个“你”字,提起孙桂香时,也总是“我妈”。

即使是叫赵小禹哥哥,也要看心情,看场合。

金海又从编织袋里掏出一卷绿色的纸,“这是对联,我妈说,第一年贴绿的,第二年贴黄的,第二年贴粉的,以后就能贴红的了。”

把对联放在窗台上,又撑开编织袋给赵小禹看,他微喘着气,得意洋洋地炫耀道:“剩下的全是炮!”

赵小禹扫了一眼,看到袋子里一片五彩缤纷,有蓝色的电光炮,有红色的大地红,还有各种颜色的花炮。

赵小禹看了看金海,又看了看许清涯,急忙偏开头,他的眼里又进沙子了。

许清涯兴致勃勃地说:“那咱们贴对联吧!”

三人回了屋,在炭炉上熬了半锅浆糊,找来梯子贴了对联,许清涯和金海走了。

许清涯临走时邀请赵小禹和金海晚上去她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她家买了一台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机,她说她家的杆子栽得最高,信号最好,图像最清晰。

望着许清涯和金海送来的那些东西,以及之前孙桂香准备好的各种吃食,赵小禹心里很不是滋味。

无疑,这是他有生以来过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

晚上,赵小禹并没有去许清涯家看电视,不知金海去没去。

他把许清涯送来的炖鱼放在锅篦上蒸热,又煮了一些饺子,爷孙俩盘腿坐在炕上默默地吃着。

赵小禹换上了新衣裳,和金海的新衣裳是同款,是孙桂香年前给他缝的。

孙桂香也给赵天尧缝了新衣裳,但赵天尧没穿。

赵小禹把金海送来的青城老窖拿出来,赵天尧拿在手里看了半天却没打开,说:“拿上这个,明天去给你爸妈拜个年。”

“我不去!”赵小禹立刻拒绝。

“去吧,孩子,”赵天尧爱怜地抚摸着孙子的头,“那到底是你的生身父母,打断骨头连着筋呢!爷爷没几年活头了,你该认祖归宗了。”

“他们把我卖了,我死也不会认他们的!”赵小禹气呼呼地说。

“他们没有卖你,我也没有买你,那两千斤麦子是人情,是酬谢,他们生你一回不容易。”

“反正我不认,我不要离开你!”

“我没有让你离开我,但迟早一天,我会离开你的。你和他们走动走动,到时候我死了,你也能有个依靠。”

“你永远不会死!”赵小禹大声喊道,眼眶中噙着泪。

但正月初一上午,赵小禹还是跟着爷爷去了前进四队,他生身父母的那个村子。

新建队距离前进四队大约十来里路,但赵天尧腿伤未愈,走路需要借助拐杖,体力也跟不上,走走停停,到中午才到了那里。

前进四队比新建队富裕,八几年就通了电,盖起了不少红砖瓦房,房子也比较密集,人口数量也比新建队多多了。

但赵小禹的生身父母家比赵家强不了多少,他家应该是全队最穷的,一个破院子,一套破房子,几间凉房和粮仓,都已年代久远,泥皮脱落,露出了里面的土坯。

一条大黄狗叫嚣着扑出来,赵小禹捡起一根木棍,挡在爷爷前面。

屋门打开,陆陆续续出来十来个人,除了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一个和赵小禹年龄相仿的女孩外,剩下的全是毛头小子,从十来岁到二十来岁不等。

他们似乎并不认识赵天尧,喝退了狗,带着疑惑的眼光望着两人。

赵天尧哈哈一笑:“永文,不认得我了?我是建设新建队的赵天尧啊!”

又按着赵小禹的肩膀介绍道:“这是我的孙子小禹,也是你的儿子,来给你们拜个年!”

赵小禹感觉到这家人对他并不友好,在得知了他的身份后,并没有表现得多么亲热,只是尴尬地一笑,脸上甚至带着怀疑和警惕的神情。

这家人姓陈,家长叫陈永文,是赵小禹的生身父亲,今年四十多岁,但贫穷和操劳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瘦高个儿,长脸,紧贴着头皮的短头发已经花白。

陈永文和老婆丁俊仙在二十多年前结婚,原本计划着生四个孩子,两男两女,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老婆的肚子像是开过光似的,左一个右一个地生小子,就是生不出女子来。

越没什么,就越爱什么,两口子充分发挥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顽强精神来,一鼓作气生了八个儿子,有时一年一个,有时两年一个。

怀上第九胎时,两口子商量,如果这胎是女子,就留下;如果是小子,就送人,那时已经包产到户了,自己的孩子得自己养,负担太重了。

可巧不巧,这次生了一对龙凤胎,先生出来的是儿子,就是赵小禹,送给了赵家;后生出来的是女儿,取名陈慧,小名九妹,就是那个和赵小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尤其是像陈家这么密集的生法,八个儿子加上一个女儿,有上小学的,有上初中的,有上高中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把陈永文两口子操磨得身心俱疲,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饥荒是越拉越多。

陈永文把爷孙俩让进屋里,端来油炸的茶食招待他们,说着客套话,东拉西扯,词不达意,在听说赵大顺死了后,他更是如坐针毡。

赵小禹对陈家人没什么好感,无论是这些人还是这个环境,他都不喜欢,甚至有点排斥。

他甚至怀疑,那对中年夫妻根本不是他的生身父母,那八个半大小子也不是他的亲哥哥,那个腼腆的小姑娘更不是他的双胞胎妹妹,一定是爷爷搞错了,他原本就是赵大顺亲生的,和别的任何人都无关。

他姓赵,不姓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