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大秦:儒道至圣 > 第141章 政令推行

大秦:儒道至圣 第141章 政令推行

作者:旧日守望者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7 07:18:0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星辰大海,目前来看虽然有些遥不可及,但并非不可能实现。

毕竟连兵魔神这种东西都有,那么遨游星空,也算是合情合理。

嬴政一直从下午待到了晚上,直到苏玄出言提醒,他这才恋恋不舍的结束观星。

他在这一刻,他莫名的想到了韩非曾对他说的话。

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去窥视百万年的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

如果是现在的话,他可以给韩非一个准确的答案。

凡人的视野,确实窥探不了百万年的天地,但通过天文望远镜,他可以将亿万年的宇宙尽收眼底。

他释然的笑了起来,谁又能全知全能,洞悉一切?他只需要比其他人看的更远,做的更好,那就足够了!

“谁能想到,小小的几块玻璃组合在一起,竟有这般妙用!”嬴政神色感叹。

从望远镜,放大镜,再到天文望远镜,发明带来的变化以及重要性,他已经开始深刻感知到。

“寡人准备搭建一座观星台,让阴阳家观测星辰轨迹,重新制定二十四节气。”嬴政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天文望远镜的妙用,准确的二十四节气,更加顺应自然规律,可以更好的帮助农民进行耕种播种。

“阴阳家的月神和焱妃,想必对天文望远镜十分感兴趣,先生可要把握好机会。”嬴政又开始关心起苏玄的终身大事。

苏玄哭笑不得,这是让自己早点娶妻在秦国安定下来?

不过也好,奉旨泡妞,以后摸鱼的时候,谁也说不了自己什么。

“寡人本来准备亲政之后再颁布先生的政令,如今看来,越早实施越好,明日寡人便召开朝会,让文武百官共同推行此事。”

“还有此物,也是越早推广越好!”嬴政拿起一颗土豆,捧在手心,笑意盎然。

苏玄站在嬴政身侧,静静聆听,时而发表一下意见。

在这之后,嬴政又问了有关土豆和番薯的种子数量问题,什么时候适合播种,播种周期又是多久,全部都了解完后,嬴政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

次日,麒麟殿上。

“寡人今日召集诸位,是有一件大事宣布。”嬴政扫视朝堂,沉声道,“昔日寡人得遇苏玄先生,如孝公遇商君,先生曾向寡人言述强秦九策,寡人深以为然,今日便推行政令,诸君且观之,有何意见,不足之处,都可当场提出。”

赵高在嬴政的示意下,拿着一道道书册递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有人看着手中的书册,不由神色感慨,往日里他们阅览奏章都是拿着厚重的竹简,上朝拿的是玉笏,现在全部都换成了纸质版的奏折。

变化之快,让人内心感触。

他们翻开奏章,第一篇就看到了科举制三个大字。

带着疑惑,他们看了下去。

在以往,文臣想要当官,更多的是靠举荐,游说,小部分的是靠学校培养,而武将则是军功授爵制,通过斩首来获得功劳。

但科举制里面,则是大力提倡学校培养。

简单来说,就是成立国立学校或者地方学校,通过成体系的教育系统来培养人才,当学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科考。

而科考又分乡试,县试,郡试,以及殿试。

通过乡试,便有童生的称号,通过县试,可以获得秀才称号,通过郡试,可以获得举人称号。

获得举人称号,便有授官的资格,只不过初始官职较低,若是不想授职,则可继续进学。

所有的授官,皆由朝堂亲自钦定,极大的加深了官员和朝堂之间的联系。

武人的科举就要简单的多,通过比武考试,获得第一名者,便是武举人,初始官阶便是百夫长。

武人里面同样也有文试,通过兵法策论,沙盘对战,成绩优异者,同样可以授官。

如果两项第一,则是会授准千夫长,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你有一个掌控军队熟悉的过程,三个月后自动晋升千夫长。

至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则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儒法并行,但同样允许有其他学科的存在,只要是能帮助到国家发展的,就允许诸子百家的人传播他们的学说。

里面甚至明确的说出了要举办百家学说峰会,邀请诸子百家共镶盛举,凡入选者,其学说皆可在秦国举国推广。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不由内心一震,下意识咽了一口唾沫,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了,只怕诸子百家都要沸腾。

这是要将诸子百家尽收己用,将天下贤才尽入大秦彀中啊!

而这还仅仅是第一篇,后面的八篇策论,又是何风采?

他们一篇篇的往下看,《农耕篇》,《水利篇》,《吏治篇》,《税法篇》......,越往下看,内心越是震撼。

因为每一篇都事无巨细的阐述了实行政令带来的好处,会给秦国提升多少国力,面对这样近乎完美的策论,他们甚至找不到什么太好的观点去反驳。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足足看了大半个时辰,嬴政也耐心的等了大半个时辰。

先生带给寡人的震撼,如今让你们好好感受一下!

看着朝堂衮衮诸公,他莫名觉得有趣。

“大王,臣认为《税法篇》不妥。”有官员站了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有何不妥?”嬴政问道。

“大王,《税法篇》中将诸多杂税合并为一统一收纳,只收取钱财,不再收取粟米、刍藁等杂物,确实方便,但若是大量农户售卖粮食,恐导致价格大跌。”官员回道。

“这个你无需担心,到时寡人会派人在各地修建粮仓,以市价收取,由官府统一运回中央。”嬴政平静回答。

“大王,臣也反对《税法篇》,在以往,我大秦赋税主要分为口赋、户赋、田租、刍藁、献费,凡税收之民,三分可取其二也,如今三分仅取其一,国库收入大大减少,岂非减少我大秦的国力?”

“你的意思是,寡人不该提高农户的待遇吗?”嬴政认真道。

“并非如此,只是六国皆是如此,我大秦......”

那人刚准备说下去,立马就被苏玄打断了。

“满口胡言!我大秦可是仁义之国,六国那般无道之国,岂可和我大秦相提并论?王上乃圣德之君,心怀万民,此等举措颁布,必然天下归心,六国之民,皆喜迎王师!”

义正言辞的的一番话,说的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原来我大秦,竟是仁义之国?

那人顿时哑口无言,退回队列,继续阻止下去,岂非玷污王上圣德之名?

嬴政嘴角微扬,为何他敢降低如此之多的赋税?因为苏玄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而且他在降低田亩税的同时,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效仿六国,重新设立了商税。

最早的时候秦国乃贫苦之地,为了吸纳商旅,不收取任何商税,如今的秦国,繁华远胜六国,压根不缺几个商人。

至于苏玄给他的底气,则是颗粒分明,洁白如雪的雪盐。

盐是生活的必需品,销量庞大,而这种雪盐,一旦出现在市场上,压根就不会有对手。

就像先生所言,以六国之财,供我大秦子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