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之山河谋 > 第一百零二章 羲之病逝

重生之山河谋 第一百零二章 羲之病逝

作者:傅锦书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06:05:3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九歌答应可足浑凌月留在宫中教习清河公主,她想到要将此事告知师父百里卿鹄,向他辞行,便与可足浑凌月说明了缘由,赶了回来。回到太原王府时,有小厮来送信,九歌代师父收了信,便到诸公子学堂边去等百里卿鹄下课。

看着学堂中的众人,初来时是一批人,现如今,又换了另一批人,短短一两年,这北燕,这邺城,换了人间。她记得,当初救她回北燕的慕容令当初常坐的那个位置,窗外有棵杏树,树影常常映到他身上,他就在窗边与诸公子一起读书。而如今,慕容令重伤回邺城,转而又回到他父亲慕容垂身边,随父慕容垂一同镇守辽东。

想着慕容令,九歌忽然觉得这个画面很熟悉,似乎当初也有这么一个少年郎,坐在窗边苦读,少年常坐的窗边种着一小片竹林,竹影经常映照在他身上,竹林边,有三两只桃花,也常常探到窗前来。

记忆中,仿佛有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常常托腮看少年与师父百里卿鹄讲经论道,在春日里央他给自己摘桃花,在夏天央他给自己摘桃子,秋天拉着他策马天地间,冬天拉着他跟在一个年长许多的少年郎背后。

大雪天,一群人走在回廊之上,女娃娃被那年长的少年牵着走在最前面,还不忘转头朝这少年扮鬼脸,少年朝他宠溺地笑着,他的身旁,还有许多少年人和女儿郎。那个少年,面容有些模糊,但很像之前在未央宫中,与自己闲聊的苻坚,而那个年长的少年是谁,她却想不起来。她会是那个女娃娃吗,她不敢确定,那仿佛就是她,又仿佛不是她。

正愣怔间,诸公子散学,因她曾帮师父百里为诸公子做批注,有些相熟的少年郎,便到跟前来与她见礼。众人四散之后,九歌上前,将小厮送来的信递给了师父。

百里卿鹄拿着信,回书房后,将信拆开,看着其间内容,字虽不多,百里卿鹄眉头却越皱越紧,看着握紧了拳,眉眼间似有泪意。许久,百里卿鹄才叹了口气,忍住情绪。九歌给他端了茶来,接过茶,问九歌道:“你今日来找为师,是有何事?”

九歌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笺递给百里卿鹄,里面写了宫中诸事。百里卿鹄看完,喝了口茶,对九歌说:“为师不阻止你教习公主,她本是个可怜人,你与她师徒一场,多为她着想,也是应该的。至于小皇子凤凰,他到这世间本就为渡劫而来,他自有劫难造化,你可以在侧点拨,但不可为其师友,以免祸及己身。”九歌知道师父是为自己好,忙点头称是。

说完,百里卿鹄又饮了口茶,许久才对九歌说:“近些日子为师有事将到东晋一趟,往后便回伏牛山去了,你一人在北燕保重,往后你无论是去往苻秦、凉国、东晋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凡有所需,凡有所惑,皆可到伏牛山来找为师。”

九歌不知道师父为什么会说自己往后会去那么多地方,但师父所说,总有种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感觉,她不愿深思,便在小笺上落笔,写到:师父去东晋做什么?

百里卿鹄看着字,朝她道:“你可还记得王羲之?”听见熟悉的名字,九歌忙忙点头,只听百里卿鹄喉间一梗,继续道:“王右军病逝,为师与他相识一场,自当去送他一送。”

王羲之病逝……九歌仔细回溯有关琅琊王氏的记忆,似乎上一次见他,仿佛还是王凝之与谢道韫大婚,再往前,便是兰亭集序。

九歌在小笺上写:九歌能否随师父同去?

百里卿鹄见字,朝她说:“当然可以,你既答应了要入宫中教习公主,若要随我去东晋,便与宫中说清楚便好。”

九歌闻言,当即手书一封,命人送到宫中,言明要随师父到东晋送别故人。可足浑凌月拿着信,去清河公主住处,见清河公主正命人收拾住处,想要少师与她同住,可足浑凌月见状,当即泼了盆冷水,向公主道:“少师有事要去往南边,不知何时回还,不然母后便为你另请高明好了。”

清河公主本还兴冲冲地让随侍收拾屋子,听见这话,就像霜打的茄子般,瞬间沮丧起来,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眼泪直掉,哭道:“为什么都不要清河呢?”

可足浑凌月见状,忽然有些自责,上前抱住清河公主朝她说:“你若想去送她一送,哀家便许你出宫。”

清河公主闻言,泪眼婆娑道:“母后,我能不能随少师去一趟南方,我怕她去了就不回来了,清河随她去,她总要把清河送回来的。”

可足浑凌月闻言,有些犹豫道:“你那么小,到南方之地去,少师未必愿意带你,不如你留在宫中,由其他人为你启蒙,待少师回还邺城,再来教习公主,如何?”清河公主闻言,又哭闹起来。

傍晚,清河公主偷溜出宫,去太原王府找九歌,诓骗她说太后允许她随少师去往东晋之地。当夜里,小皇子凤凰突发恶疾,可足浑皇后被琐事绊住,待发现清河公主不在宫中之时,公主早已随九歌和百里卿鹄到了东晋境内。

一路上,百里卿鹄想起王羲之此生,与他相识之时,还是羲之初随伯父王廙、叔父王彬南渡,投奔出镇建邺的琅琊王司马睿之时。

那时,百里卿鹄还是司马家小公子,只是因其命格不详,才两岁便被送往伏牛山,对外称早夭。待他童年回家之时,得遇王羲之,那时,羲之讷于言敏于行,为人刚直,又素来仰慕前代隐逸高士,百里卿鹄因自幼在深山中修行,又能言巧辩,常常为羲之出头,后来,两人志趣相投,引以为知音。

再后来,琅琊王司马睿死,百里卿鹄避世入深山修行,两人便再也没有见过。再后来,百里卿鹄出世,在诸国之间教习诸公子,再见时,王羲之已官至临川太守。再后来,百里卿鹄在诸国之间辗转,王羲之赴武昌任征西将军参军,后任长史。

王羲之此生,自他二十三岁入仕之后,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称病辞去会稽郡职务,后放情于山水之间,弋钓娱乐,赋闲会稽境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卒葬于剡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