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一直都如初见 > 第九十六章 情有所寄

一直都如初见 第九十六章 情有所寄

作者:笔战群儒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05:1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还是家乡好啊!”望着空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大厦上方庄严肃穆的国徽,任老不由得热泪盈眶,仿佛在向全世界分享着自己久违的激动与欢悦。

这市委大院,虽说我是初次到来,但大院前面的人民大街,却并不陌生。

半年多了,终于又回到了这熟悉而又亲切的地方。任老说的不错,还是家乡好,就连这凉风吹在身上,都甚感舒适。

“您老莫不是……台湾华夏集团的总裁任擎天先生?”在海外华人接待办门口,一位二十多岁的工作人员,打量着任老,猜谜语般地称道。

“呃……你怎么知道?”我们三人都禁不住一怔,这位同志怎知任老的身份?任老更是错愕不已。

“呵呵,果然是您老啊,是这里告诉我的。”只见他拿出一本杂志,并恢谐地指着杂志上的封面人物,“您老本人可比海报上的图片,精神矍铄多了。”

“谢谢,谢谢你这小同志!”林秘书与我禁不住会心一笑,任老不禁连连致谢。

“您老客气了,叫我小苗就行。”小同志热情、礼貌地向任老拱手致敬,随即冲办公室内朗声报告,“鲁主任,有贵客来访啦。”

“您好,请问你们是……”一位着装端正的中年人士,向任老伸出友谊之手,热情而不失稳重。

“您好,这位是台湾华夏集团总裁任擎天先生,这位是任老的秘书林女士,我是任老的司机。”我逐一向对方介绍了我们各自的身份。

“这位便是我们的海外华人接待办鲁主任。”小苗同志不失时机地向我们介绍着这位中年官员的职务。

“久闻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一睹任老风范,实乃后辈之荣幸。”不愧为接待办专职人员,鲁主任出言得体,而又不失亲切。

“鲁主任过奖了,得蒙当今政府宽恕,老朽方才不至于无家可归,我任某实是感激涕零啊。”想是思绪万千所致,任老激动难抑。

“任先生真是赤子之心,历史之悲哀,党与人民已既往不咎,还望先生不必深责。倒是先生赤胆忠心,为祖国的建设尽心尽力,实乃人民之福。”鲁主任深明一个曾经的国民党人之愧疚,婉转地给予任老宽慰。

“能为祖国的建设,略尽绵薄之力,实感荣幸。感谢党和人民的高风亮节、宽宏大度,我等方能重回祖国的怀抱,思先前之过,实感汗颜呢。”任老实是诚挚之致,已几近哽咽。

对于任老来说,对面的鲁主任,或许就带表着党和国家政府,自己身为一个曾经的国民党人,必须要给党、给政府、给人民一个明确的态度。

“过去的,都已成为历史,如今,百业待兴,祖国的繁荣昌盛,还需两岸三地的所有同胞齐心协力,携手共进。还望先生不要心存屏障,祖国是欢迎每一位去而复返的爱国人士的。”鲁主任深明任老情绪之复杂,热忱而又不失庄重地晓之以国家政策,加以宽慰。

“谢谢,谢谢党与人民的宽容!”任老再次郑重地向以鲁主任为代表的国家政府,由衷地表示感谢。

或许,对于任老而言,只有能够得到祖国人民的谅解与接受,才是自己这种有着特殊身份之人至高无上的荣耀。

“得闻先生重返故土之喜讯,市委市政府领导要亲自为先生接风洗尘,时间已不早,尚不知先生是否另有安排?”鲁主任向我与林秘书会心一笑,示意我俩务必陪同任老一并前往。

“未能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怎能再叨扰衣食之父母?如此厚待,老朽实是受之有愧啊!”得闻这般盛情款待,任老颇感承受不起。

“迎接海外爱国同胞,本就是地方的份内之事,尤其如任先生这般,为国家的建设尽心尽力而又不计回报之士,理应尊为上宾。”鲁主任开诚布公地明确了当今政策。

“谢谢,谢谢党和政府的礼贤下士,老朽可就恭敬不如从命啦。”任老再次感谢,对政府的盛情款待甚感欣慰。

对于任老这样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爱国海归,接风宴之丰盛,就不必多说了。

宾主落座后,小苗同志对双方逐次做了身份介绍。做东的七、八个人,无一不是河口市身居要职之士。有市高官,市长,政法高官,市计划局长等人。

酒宴上,无不对任老敬重有加,就连我与林秘书,由于身为任老的部下,也充分享受到了贵宾的待遇。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这让我不免颇感受之有愧。因为时值全国各地正大力贯彻“招商引资,全面发展”的方针。

有道是,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由此可见,众位领导无疑是将我视为了“引资者”之功臣。

交谈之际,众人纷纷赞我“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等等,无不是美誉之辞,实是让我颇感受之有愧。一时间却又解释不清,也只得含糊其辞地任由大家赞誉一番。

翌日,应任老之意,在“华侨接待办”干事小苗同志的陪同下,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去了任老心心念念的故乡——河口市滩头镇徐家疃村。

车子行驶在平坦的乡村关道上,望着两旁徐徐倒退的垂杨柳,以及一座座焕然一新的庄户庭院,任老禁不住热泪盈眶:“全变了,变得……都已认不出来了,昔年哪有这些红砖大瓦房?好啊,老百姓总算过上好日子啦,真是天翻地覆啊!”

对于故乡的改颜换貌,任老不免为之感慨不尽,不由得饶有兴致地感受着眼前的乡土气息,仿佛已沉醉在其中,而不能自拔。

由于时隔近半个世纪之久,又因黄河滩区内的村庄住所原本就不稳定,故而,与任老印象中的家乡旧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乡间道路与河流支干,也已面目全非。即便是让任老亲自去找寻印象中的故居——滩头镇徐家疃村,也不过是只记得旧居的大概方位。

根据任老所提供的故居信息,在镇政府有关部门的查询下得知,滩头镇所辖区内,却没有“徐家疃”这个村庄。

不过,在印象中的“徐家疃”那个位置附近,倒有一个叫做“前进新村”的行政村。

得闻“徐家疃”村已不复存在,任老禁不住颇感失落,“‘徐家疃’可是生我养我的故居,怎么会消声匿迹?就因为村里有个徐姓大户,故而该村取名为‘徐家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