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缇萦救父.

中国历史故事 缇萦救父.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汉文帝即位后,以其深厚的仁德和孝道闻名于世,他倡导简朴生活,以道德和孝悌精神引领天下,自己常常身着粗布深衣,宫中的嫔妃也都摒弃奢华,服饰简洁。这一举动赢得了长安乃至全国百姓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戴。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一位名叫淳于意的医生,因误诊致一名富商的妻子死亡,被县令逮捕,准备押解至长安接受肉刑的处罚。淳于意曾在太仓令的职位上任职,廉洁自律,公正不阿,深受百姓敬仰。厌倦了官场**,他毅然辞职,投身医学,潜心研读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一日,这位富商携妻子求医于淳于意,淳于意诊断后开具了药方,却不料病人服药后病情恶化,最终不幸离世。富商悲痛之余,控告淳于意医疗事故致人死亡,官府调查确认事实后,判决淳于意承受肉刑,即将其鼻割、足刖,并在其面部黥墨标记,因其所在的临淄郡无权执行此刑,故需将淳于意押解至长安。

淳于意膝下无子,只有五个女儿,当他被投入囚车,看着围绕在周围的五个女儿,不禁痛心疾首,感叹命运不公,未能赐予他一个儿子来挽救家庭的危机。最小的女儿淳于缇萦听到父亲的感慨后,深感痛楚,决定不顾一切也要救出父亲。面对家人的劝阻,她坚定了跟随囚车前往长安的决心。

到达长安后,淳于缇萦托人代笔写下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亲自递交至宫门,请求将信转呈给汉文帝。信中写道:

“我是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父亲曾为太仓令,清正廉洁,深受民众敬爱。今因误诊致人不幸身亡,被判肉刑。父亲为官之时,未曾有过丝毫侵害百姓的行为,他绝非故意害人性命。而肉刑的残酷在于,它剥夺了受刑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旦遭受劓鼻、刖足、黥面,这些伤痕将成为永恒的耻辱标志,使人陷入绝望的深渊,丧失重新做人的勇气。我愿舍身为奴婢,以换取父亲免受肉刑,给他一个悔过的机会,以免抱憾终身。”

汉文帝读罢缇萦的信,深受触动,感慨万分。他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指出刑罚的目的应是促使犯罪者悔过自新,而非将其推向绝望的边缘。于是,大臣们集思广益,提议将肉刑改为笞杖,即劓鼻改为笞三百,刖足改为笞五百。汉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废除了残酷的肉刑,同时,他还借机废除了株连罪。缇萦的孝行不仅拯救了父亲的生命,更推动了汉朝刑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少女而言,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在实际执行笞杖刑罚的过程中,发现三百或五百笞往往会导致犯人丧命,这就使得原本旨在减轻刑罚残酷性的改革显得更为残忍。因此,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继位后,进一步调整了笞杖的数量,使之更加合理,从而真正实现了宽仁治国,造福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