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赋圣”司马相如

中国历史故事 赋圣”司马相如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中国汉代汉景帝执政期间,宫廷中有一位武骑常侍,名叫司马相如,他是蜀郡(现今四川南充地区)人士。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出于对战国时期名相蔺相如的敬仰,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司马相如。自幼酷爱阅读,精通琴艺,尤其在辞赋创作方面极具天赋。为了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司马相如通过捐纳的方式获得了一个官职。初入宫廷时,他也曾怀揣欣喜,然而日久却发现,由于汉景帝对于辞赋并无特别兴趣,宫中之人大多忙于逢迎皇帝,无人欣赏他的辞赋才情,这使得司马相如深感压抑,无法施展其才华。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王刘武进宫探望汉景帝,得知司马相如擅长辞赋,二人遂热烈交谈,司马相如深受感动,与梁王以及当时着名的辞赋家邹阳、枚乘和庄忌等人交往渐密。在他们的影响下,司马相如的辞赋技艺日益精进。为了感激梁王的赏识,司马相如特意创作了《子虚赋》献给梁王。

之后,梁王再次邀请司马相如创作赋文,司马相如应其所请,完成了《如玉赋》。梁王对此极为赞赏,赠予司马相如一把名琴——“绿绮”。此琴以其纤细雅致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悠扬悦耳的音色闻名遐迩,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与“绿绮”琴相得益彰,令人赞叹不已。

不幸的是,梁王刘武不久后去世,司马相如悲痛之余,考虑到宫中已无懂琴赏赋之人,便以生病为由向汉景帝请求辞官,返回故乡。

临邛县令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好友,得知司马相如归乡且心中抑郁,便多次邀请他到临邛作客。司马相如几经犹豫,最终接受了好友的邀请,来到了临邛暂居。

当地首富卓王孙闻听县令请来了贵客司马相如,认为这是攀附权贵的好时机,便设宴款待司马相如。席间,卓王孙不断赞誉司马相如的才情,并恳请司马相如抚琴一曲。司马相如借酒助兴,弹奏并吟唱了一首《凤求凰》。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恰巧听到琴声及词句,顿时心生涟漪,悄悄从屏风后凝视司马相如,而司马相如也注意到了卓文君,两人一见钟情。卓文君原本许配给一位贵族后代,但未及过门,未婚夫婿便去世,留下她独守空房。然而,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深深打动了她的心扉,于是两人决定私奔至成都。

卓王孙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认为女儿此举有损家门声誉,并声明断绝一切经济援助。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因司马相如已不做官,家中积蓄逐渐耗尽。面对困境,卓文君毅然决定与司马相如重返临邛,在街头开设酒肆,卓文君亲自售酒记账,司马相如则参与店中的杂务工作。

消息很快传遍临邛,卓王孙在愤怒之余,也开始担忧家族颜面受损,加之考虑到司马相如虽暂时失意,却仍有可能东山再起,加上心疼女儿受苦,最终决定妥协。他派人送去百万铜钱、百名奴仆,并将本打算作为卓文君陪嫁的财物悉数赠予。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收下后,满心欢喜地回到了成都。

时光荏苒,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刘彻即位。一日,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为梁王所作的《子虚赋》,对其优美的文采赞不绝口,误以为是前朝某位着名辞赋家之作,遗憾未能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得知该赋的作者正是当代蜀郡的司马相如后,汉武帝喜出望外,立即召司马相如入京。司马相如再度进入皇宫,受到汉武帝对其辞赋才能的高度赞扬。他表示,《子虚赋》描绘的是诸侯狩猎场景,若有机会,他愿意为皇帝创作一篇专门描述皇家狩猎盛况的新赋。

这就是与《子虚赋》齐名的《上林赋》,两者内容紧密相连,《上林赋》更是在《子虚赋》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叙述,辞藻更为华美。在这两篇赋中,司马相如创造性地设计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虚拟角色,通过他们之间的问答讨论,既肯定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倡导简朴生活,同时也颂扬了帝国的雄浑气势,暗讽了帝王和官员奢华无度的生活方式。从此以后,汉代辞赋界纷纷效仿司马相如,大量作品开始围绕国家事务和皇室生活展开创作,这也使司马相如获得了郎官的官职。

公元前135年,大将军唐蒙为征服夜郎而在巴蜀地区征募数千兵力,并调动西郡数万民工从事后勤保障,为树立军威,唐蒙采取了残酷手段,导致巴蜀民众恐慌不安。汉武帝闻讯震怒,认为唐蒙此举有失民心,最终派遣司马相如前往巴蜀安抚百姓。司马相如抵达后,撰写了《谕巴蜀檄》一文,向当地民众澄清唐蒙行为并非朝廷本意,并慷慨解囊赠予粮食,有效地平息了事态。

为进一步巩固巴蜀地区对汉朝的归属感,司马相如又撰写《难蜀父老》一文,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少数民族与朝廷和睦共处的益处,从而赢得了巴蜀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有力推动了汉朝对西南边疆的开发进程。

此后,司马相如一度因被指控受贿而遭罢免官职,然而汉武帝深知其才华不可埋没,一年后再次启用了他。此时的司马相如已对官场斗争心生厌倦,除偶与汉武帝一同游猎外,更多时间沉浸在书房研读。当目睹汉武帝沉迷狩猎活动,司马相如适时创作辞赋,以秦二世胡亥的历史教训警醒武帝勿荒废国事,武帝深受触动,愈发器重司马相如。当得知汉武帝热衷追求长生之道时,司马相如拾起未竟的仙人题材,倾注心血完成了《大人赋》。

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病重获准回乡休养,不久后离世,弥留之际不忘叮嘱家人将其着作呈献给汉武帝。司马相如遗留下的辞赋共二十九篇,其中《梨赋》、《鱼葅赋》和《梓山赋》仅有题名而无具体内容。明代学者张溥编辑的《司马文园集》收录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为我们保留了司马相如的部分珍贵遗产。

汉代文学中,辞赋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司马相如无疑是汉赋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辞赋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语言优美,展现出超凡的审美情趣,足见他对辞赋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历史上鲜有赋作家能与司马相如比肩,甚至连史学家司马迁亦对他推崇备至,在《史记》中专为司马相如立传,凸显了他在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