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第1章 大禹治水

中国历史故事 第1章 大禹治水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遥远的尧舜时代,正处于冰河期晚期,全球气候开始回暖,冰雪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严重。古黄河改道自苏北平原入海,淮河水系淤积不畅,引发了泰山以西至沂蒙以南、苏北地区的大规模洪水灾害。《尚书·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生动描绘了当时洪灾泛滥,淹没大地的悲壮场景。

农田被毁,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他们只能借助木舟登上高地避难,原有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尧帝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共同商讨治理洪水之策。各部落首领一致推荐鲧作为治水人选。尽管尧对鲧的性格有所顾虑,但在紧急关头仍决定派遣鲧去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鲧采用筑堤堵截的方式来治理洪水,然而洪水势头凶猛,不断冲垮堤坝,鲧虽奋力东堵西补,但九年努力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甚至鲧因私自盗取天帝的神土“息壤”以图填塞洪水,却导致洪水更为肆虐。最终,鲧因触犯天条被天帝惩罚,死于羽山之野。

尽管鲧未能成功治水,但他的失败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训。随着尧禅位于舜,舜委任鲧的儿子禹继续完成其父未竟的治水大业,并配备后稷、伯益、皋陶等贤臣辅佐。

禹深感父亲因治水未成而遭难,他决心继承遗志,全力以赴治理洪水。禹聪明睿智且坚韧不拔,在接受任务后,他与众人一起跋山涉水,从黄河源头到下游进行详尽的实地考察,沿途记录地形地貌和水情特征,其间遭遇恶劣天气,不少同伴不幸罹难。

经过深入研究,禹认识到堵塞并非良策,转而采取疏导的方式。他计划加深拓宽黄河主河道,疏通支流使其汇入主流,同时加固堤岸并清理低洼地区的淤泥,将陆地与湖泊明确区分开来。此外,他还计划疏浚大小湖泽及各分支河道,确保一旦水位上涨,水流可顺畅流入主流,最终排向大海。

禹亲自带领助手和民众,手持简陋的石制工具,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治水征程。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禹始终身先士卒,激励着民众团结一心,矢志不渝地与水患抗争。他们在崇山峻岭间开凿河道,其中一次在河南洛阳南郊的高山中段,开辟了一条宽阔笔直的水道,成功解决了山洪威胁周边百姓安全的问题。

在禹的带领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治水的伟大胜利。他的智慧与坚韧,以及广大民众的辛勤付出,不仅根除了水患,也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代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开部落联盟会议,物色继承人。禹治水有功,深得民心,大家都推选禹,于是舜就把联盟首领之职禅让给了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