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刘秀建立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 刘秀建立东汉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昆阳大战后,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了悲壮的祭天仪式,然而,绿林军旋即对长安展开了猛烈进攻。王莽在一千多名随从的陪同下,仓皇逃至长安的渐台。曾在昆阳与绿林军激战的王邑,并未伴随王莽一同逃亡,而是选择率军在城墙上顽抗,抵挡绿林军一**的冲击。然而,王莽军终究抵挡不住猛烈攻势,几乎全军覆没,目睹此情此景,王邑只好带领残部撤退至渐台与王莽汇合。王莽一行人在渐台内惶惶不安,却无法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部分人甚至产生了各自逃生的念头。王邑之子与侍中王睦私下密谋逃离,被王邑发现后,他厉声呵斥,并强迫儿子穿上官服,陪伴在王莽身边,寸步不离。

绿林军最终攻占长安,得知王莽和一批王公大臣藏匿于渐台,立即向其发起猛攻。最终,包括王莽在内的上千余人悉数被杀,新朝至此宣告灭亡。

然而,新朝覆灭后,河北各郡县并未迅速归附于更始帝刘玄。当时,全国多地仍有独立政权存在,山东的赤眉军势力日渐壮大,河北境内更有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刘玄的统治地位远未巩固。为招抚河北,刘玄亟需派遣一名合适人选前往。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锁定在刘秀身上。尽管刘秀的兄长刘演曾图谋叛乱,但刘秀并未与其同谋,且在刘演死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复仇情绪。刘秀的才干和实力众所周知,唯有他能胜任招抚河北的任务。然而,大司马朱鲔和李轶等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刘秀的能力超出绿林军其他将领,一旦再立新功,恐有如刘演一般造反之虞。刘玄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心生犹豫,但除了刘秀,确实无人更适合此重任。刘秀洞察刘玄的心思,通过巴结左丞相曹竟,在刘玄面前极力表现忠诚,并誓言永保对更始帝的忠贞。刘玄被刘秀的诚挚打动,于公元23年十月封刘秀为破虏将军兼大司马,派他前往河北招抚地方势力。

然而,刘玄给予刘秀的待遇却极为苛刻,不仅没有配给军队和粮草,仅让他乘坐一辆简单的马车前往河北。刘玄很快就意识到,让刘秀前往河北是个巨大的失误,犹如放虎归山,为自己带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刘秀抵达河北后,巧遇旧友邓禹。邓禹劝说刘秀自立门户,并预测更始政权不会长久。事实上,刘秀心中早已萌生自立之意,邓禹的建议更坚定了他的信念。然而,面对河北强大的地方势力,尤其是刘玄未赋予他任何军事资源的情况下,刘秀几乎无法与这些势力谈判,更遑论镇压。他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想过逃回长安。幸运的是,刘秀得到了上谷郡和渔阳郡的支持,成功攻占邯郸,并募集兵力、收纳降兵,逐渐在河北建立起稳固的根基。

刘玄对此一无所知,依旧沉湎于宫廷享乐,重用自己的亲信,滥封自家人,杀害绿林军多位首领以及那些直言劝谏或反对自己的大臣。百姓与朝臣私下皆将他比作秦二世。许多有识之士不愿为刘玄效力,有的隐居山林,有的投奔赤眉军,还有不少投入刘秀麾下。

公元24年,赤眉军在弘农拥立年仅十五岁的刘盆子为帝,率军北上进攻长安,更始帝刘玄猝不及防,匆忙下令抵御。与此同时,刘秀在河北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刘玄腹背受敌,走投无路,最终于公元25年九月向赤眉军投降,不久后被赤眉军将领下令处死。

赤眉军虽然占领长安,但因烧杀抢掠的暴行,失去了民心,地主豪强也不愿与其合作。在无奈之下,赤眉军决定重回山东,刘秀瞅准时机,在半路上设下伏兵,经过几番交战,赤眉军全军覆没,历时十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终告结束。

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鄗县(今河北柏乡)举行登基大典,重建汉朝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为汉光武帝。

东汉建立后,刘秀集结重兵平定了各地割据势力,至公元36年实现了全国统一。汉光武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举措;对待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则采取恩威并施的外交策略。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边疆安定不再饱受战火摧残。后世的皇帝遵循汉光武帝的治国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东汉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