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汉明帝天竺求佛

中国历史故事 汉明帝天竺求佛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汉明帝即位后,深刻意识到王莽暴政对国家内外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紧张。为缓和矛盾,他派遣使者前往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通过交流与关怀,逐步恢复和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友好联系。同时,汉明帝在国内积极推崇儒家思想,以儒学为核心,加强对各级行政机构的管理和中央集权的强化,明确规定后宫嫔妃的亲属不得干预朝政,以免形成裙带关系,危害国家政治稳定。对于功绩卓着或是出身高贵的大臣贵族,汉明帝同样采取审慎态度,严密防范他们滥用权力。在法制方面,他坚决执行律法,对违法乱纪者决不姑息。

在成为太子期间,汉明帝就对儒家学术表现出深深的敬仰,他的老师是当时儒家学派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学者桓荣。得益于自身的聪明才智,汉明帝在学问上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登上皇位后,他更是身体力行,常在太学——国家最高学府中讲授儒家经典,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每当遇到难题,无论多么复杂,汉明帝总能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解答。

时光流转至东汉永平十一年,一件奇事引发了汉明帝对佛教的关注。一日夜晚,汉明帝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全身散发金色光辉的人端坐于半空之中,头顶环绕一圈白光,身影飘忽不定,那人忽然指向西方,随即疾驰而去。梦醒后的汉明帝对此梦寓意百思不得其解,遂在朝堂上向群臣讲述,期待有人能解读此梦。

听到这个描述,众臣默然相对,无人敢于轻易发表意见。这时,一位名叫傅毅的大臣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据闻西方有一国度,民众信奉一位被称为佛的神只,陛下梦中之人指向西方并飞逝而去,极有可能就是这位佛。”汉明帝听后精神一振,立刻命傅毅详述有关那个国家的情况。傅毅娓娓道来,原来这个国家被称为身毒或天竺,在西汉时期就与中国有过交流。昔日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征讨匈奴时曾到达休屠国,从休屠王的宫殿带回了一尊据说是从天竺传来的金像,备受休屠王的尊崇,并将其供奉在宫殿之中。汉武帝得到这尊金像后仔细鉴赏,发现其形象与汉明帝梦中之人颇为相似,遗憾的是这尊金像在战乱中失去了踪迹。

得知这一切,汉明帝决定派人前往天竺一探究竟。于是,郎中蔡愔和秦景肩负使命,带领着大批物资和队伍,踏上通往天竺的旅程。他们一路向西行进,在大月氏国停留之际,巧遇了两位来自天竺的僧侣——摄摩腾与竺法兰。蔡愔和秦景热情邀请两位高僧前往汉朝传播佛教,两位高僧接受了邀请,随同汉朝使者一起回到了中原大地。

两位高僧将佛经和释迦牟尼金像乘坐白马带回洛阳,汉明帝亲自出城迎接,安排他们在负责接待外来宗教人士的鸿胪寺居住。汉明帝请两位高僧进宫为其讲解佛经,尽管由于文化差异,他对佛经的内容理解并不深入,但却对释迦牟尼金像情有独钟,觉得它与自己梦中所见的人物极为相似。在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专门建造了一座寺庙,以供天竺僧人居住。鉴于两位高僧是用白马驮载佛教经典的,这座寺庙因此被命名为“白马寺”,标志着佛教正式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