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王允施计除董卓

中国历史故事 王允施计除董卓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公元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挟持汉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至洛阳,随后悍然废黜刘辩,拥立刘协登基,是为汉献帝,董卓则自封为相国,集大权于一身,朝廷的一切重大决策无不由其裁决。董卓独断专行,横征暴敛,严酷统治之下,对于任何敢言其非者均毫不留情,残酷杀害,造成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无人敢公然违抗其意。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黑暗的时刻,尚书令王允站了出来,他来自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少年得志,仅十九岁便在朝廷担当重任,历任豫州刺史、河南尹等要职,直至董卓掌控朝廷后,王允仍受重用,被任命为尚书令。他深谙董卓的性格及其所掌握的恐怖权力,明白直接对抗只会招致自身灭亡。于是,王允选择了忍辱负重,表面上对董卓表现出绝对的忠诚与服从,以此骗取董卓的信任,逐渐成为董卓身边的红人,大事小事几乎均由王允经手处理。

尽管如此,王允并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悄然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策。同时,王允也在暗中联络各方反董卓的力量,包括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有识之士,共同谋划如何推翻董卓的暴政。王允巧妙地通过提拔诸如杨勋这样的坚定反董卓官员,将其安置在关键位置上,还假借讨伐异己袁术之名,实则为削弱董卓的势力并防止其逃脱做准备。

公元191年,董卓为了表彰王允的“忠诚”,欲封他为温侯。王允本想拒绝这一封赏以免引起董卓疑心,但在士孙瑞的提醒下,意识到此时拒绝反而可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一封号。至公元192年,正值春耕时节,连续两月的大雨使得农田无法耕种,百姓愁苦不已,朝廷借此机会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王允与同僚在祭坛之上,面对阴雨连绵的景象,感叹国运衰微,更坚定了除去董卓的决心。

他们决定借天灾为契机,尽快实施铲除董卓的计划。董卓身边有一位义子吕布,虽表面上与董卓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但实际上双方互相猜忌颇深。王允抓住这一点,游说吕布参与到除董卓的行动中来。起初吕布有所顾虑,不愿亲自下手,王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董卓乃国家之祸首,天下皆知其罪恶,且吕布与董卓并无血缘关系,不应再对其效忠。一番话语深深触动了吕布,最终促使吕布下定决心参与行动。

适逢汉献帝久病初愈,朝廷举办盛大庆典,王允抓住这一绝佳时机,预先安排好一切。他指示吕布部下的都尉李肃挑选十名精锐士兵装扮成宫人,伺机行动。庆典当日,董卓刚踏入未央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瞬间出击,团团包围了董卓。惊慌失措的董卓大声呼救,却不料身后出现的是手持兵器的吕布。吕布不再犹豫,挥剑斩向董卓,这位曾一度威震朝野的权臣就这样倒在了亲信的剑下。

董卓死后,他的尸体被抛于街头,受尽侮辱,其家族成员亦遭到清算,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王允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勇气成功清除了国家的毒瘤,为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赢得了一丝喘息的空间。此事过后,王允正式接手录尚书事一职,主导朝廷日常事务,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成为了那段动荡岁月中的一抹亮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