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王濬楼船破吴

中国历史故事 王濬楼船破吴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野心勃勃的司马昭不仅篡杀了魏帝曹髦,更灭掉了蜀国,势力如日中天。然而,他尚未来得及挥兵吴国,便因病逝世。其子司马炎承继了父亲的晋王之位,他比父亲更加果断狠辣。短短数月间,他便废黜了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魏国自此消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在洛阳登上帝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他追封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此时,吴国的皇帝是孙皓,孙权的孙子。他残暴无道,荒淫奢侈,不仅大修宫殿、沉湎美色,还制定严酷的刑罚来欺压百姓。大臣和百姓虽心怀怨恨,却敢怒不敢言。在孙皓的挥霍下,吴国国力日渐衰微。

司马炎登基后,首要之务便是灭吴。眼见吴国在孙皓的治理下民不聊生,司马炎和大臣们认为攻吴的时机已成熟,遂发兵南下。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起了对吴国的全面攻势,精心布局三路大军,誓要一统华夏。他委任镇南大将军杜预领中央军,首攻战略重镇江陵;而安东将军王浑则担纲东方战线,自横江地域(今安徽当涂一带)对吴步步紧逼;益州刺史王濬则率水师顺流东下,沿浩荡长江直指吴国心脏——建业(今江苏南京)。

王濬,以其深邃的智谋和前瞻视野,在未接到正式攻吴命令之前,便预见了司马炎即将挥师南下的战略意图。为此,他在益州早早绸缪,吩咐工匠秘密打造特制战舰,准备沿长江实施奇袭。这些战舰的规模远超常规,每艘竟能装载两千余名战士,船上不仅配备有城墙般的防护结构,还设有城楼,使它们在水上犹如移动的堡垒。城楼之上,哨兵得以居高临下监视水域,而城墙则为士兵提供了一个能在水上展开攻防战的坚实平台。正因如此独特设计,这些战舰赢得了“楼船”的美誉,成为了王濬水军的一大标志。

在筹备这场秘密造船工程时,确保行动隐蔽是至关重要的,但大自然的偶然却难以完全避免。即便王濬严令保密,木质船只的建造过程中,微小的木屑仍随水流悄然漂流,无意间泄露了天机。这些不起眼的木片顺长江而下,直至汇聚在东吴境内,引起了一位敏锐观察者的警觉——吾彦,一位细心的郡县太守。

吾彦在持续的观察中,逐渐意识到上游不断出现的木屑并非自然现象所能解释,而是某种大规模活动的间接证据。联想到蜀汉覆灭,司马炎新立晋朝,且自身所在的吴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吾彦心中警铃大作。他深信,这些漂流而来的木屑,正是晋国暗中筹备战船、蠢蠢欲动的信号。

吾彦心急如焚,连忙将这一不祥之兆上报给吴国皇帝孙皓,期望能引起重视。然而,孙皓非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惕,反而嗤之以鼻,斥责吾彦杞人忧天,认为自己才是别人应当畏惧的对象,断言晋国不敢轻举妄动侵犯吴境。面对君主的轻蔑与误解,吾彦虽内心颇不以为然,却不敢公开辩驳,只好默默承受。

知君主无心防患,吾彦决定自行担当,未雨绸缪。他紧急动员手下,在长江沿线险峻位置密布粗大木桩,并以铁链相连,构筑水上长城,意图阻断任何可能的水上侵袭。更进一步,吾彦在湍急江水下暗设锋利铁锥,确保即使有船只侥幸穿越木桩防线,也会被铁锥撕裂,无法通行。一番周密布置后,尽管朝廷态度冷漠,吾彦总算为自己管辖之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心中的忧虑稍得缓解。

历经数月激战,杜预与王浑麾下的军队势如破竹,连连攻克沿途城池,唯独王濬所率的水军在秭归遭遇了前进的阻碍。吴国布下的水下铁链与尖锐铁锥仿佛铜墙铁壁,令庞大的楼船束手无策。面对这棘手的难题,王濬冥思苦索数日,终得一计。

他吩咐士兵制造大量木筏,并在木筏上放置穿戴盔甲、手持兵器的稻草人,模拟士兵的模样。随后,派遣熟悉水性的士兵拖拽这些木筏顺流而下。当木筏遭遇铁锥时,铁锥虽穿透木筏,却也被牢牢卡住随之漂流,最终脱离了原本的防御位置。至于横亘在江面的铁链,则需更为巧妙的解决之道。王濬计上心头,决定采用火攻策略。他命人在木筏上装置盛满麻油的大火炬,当木筏被牵引至铁链附近,熊熊烈火瞬间包围木桩与铁链,炽热的火焰很快就吞噬了障碍,木桩燃尽,铁链断裂,航道因此畅通无阻。

杜预所率大军攻克江陵之际,士气如虹,众将士振奋不已。此时,军中偶有声音提出稍事休整后再图进发。但杜预高瞻远瞩,言道:“正当士气鼎盛之时,应趁势而为,直捣建业,正如劈竹,首节既破,后续自顺。”随后,杜预与王濬水师联袂,如潮水般涌向建业。与此同时,东线的王浑亦顺利推进至建业,三路大军汇聚,对吴国核心发起雷霆一击。

孙皓未曾料及晋军竟如此迅速侵入其国境,更悲乎其毫无防备,情急之下,仓促指派丞相张悌率军沿江迎击王濬。张悌领三万兵马抵江畔,只见晋军旌旗蔽日,于风中猎猎作响,晋军之威猛,令吴军望而生畏,未及几番交锋,张悌便率残部黯然撤退。

王濬水师持续迫近建业,孙皓愈发慌乱,复派遣将军张象前往阻截。然而,张象麾下一万士卒面对晋军之凛凛威势,不战而栗,未及交战,即纷纷投戈卸甲,归降于晋。孙皓一筹莫展之际,将军陶濬挺身而出,自诩能退敌兵,请求调配两万水军,誓言必使晋军铩羽而归,且对晋军船只小、水兵弱多有讥讽,一番言辞重燃孙皓希望之火。孙皓遂授予陶濬吴国精锐巨舰与指挥权,陶濬满怀信心,昂然出征。

然而,陶濬集结兵力的计划落空,吴国水军士兵不愿为暴君孙皓卖命,闻讯纷纷逃离,陶濬自知难逃罪责,未敢返回复命,选择逃离建业,加入了逃亡者的行列。

王濬的水师几乎未遇抵抗便抵达建业,浩浩荡荡的舰队覆盖江面,如潮水涌入城中。伴随着震天的鼓声与胜利的欢呼,晋军稳稳占据建业城。孙皓认清大局已定,无力回天,吩咐臣下将自己双手反缚,主动离开皇宫,向王濬递上降表,标志着孙吴政权的终结。

这一刻,延续数百年的三国时代画上了句点,司马氏建立的晋王朝成功一统华夏大地,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