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初唐四杰.

中国历史故事 初唐四杰.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位杰出的文学家在初唐时期以其卓越的诗文才华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初唐四杰”。

王勃,字子安,来自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出生于一个学术与官宦并重的世家。他的祖父王通是隋末的着名学者,而父亲王福峙则长期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王勃自幼聪明伶俐,才华横溢,无论是写诗还是作赋都游刃有余,因此被誉为神童。

在他十五岁那年,正值右相刘祥巡察之际,王勃抓住这一时机,上书表达了自己对讨伐高句丽政策的强烈反对,并对唐朝的军事策略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刘祥阅后,对王勃的才华和胆识大加赞赏,随即将他推荐给朝廷。

十七岁时,王勃参加科举考试,凭借其出类拔萃的才华,一举中第,被授予散郎之职。随后,他得到了沛王李贤的青睐,被征召为王府侍读。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年之后,王勃因一篇名为《檄英王鸡》的文章而触怒了李贤,最终被逐出王府。

这一打击对年少成名的王勃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心灰意冷的他离开了繁华的长安,踏上了漫游蜀地的旅程。蜀地的山水景色美丽如画,让王勃的心情得到了些许的慰藉。然而,他始终无法忘怀仕途的坎坷与挫折,这些经历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化作了无数抒情感怀的诗篇。在蜀地的岁月里,王勃用诗文抒发着内心的感受,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蜀地游历了三年后,王勃选择回归长安,并随后被任命为虢州的参军。然而,在虢州,他因自视甚高,未将同僚放在眼中,最终卷入了一场纷争,被判处死刑。幸运的是,恰逢朝廷大赦,王勃侥幸逃脱了死神的追捕,保住了性命。第二年,朝廷允许他官复原职,但此时的王勃已对官场心灰意冷,决定远离朝堂纷争,回归普通百姓的生活。

于是,王勃开始专注于着述,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百里昌言》十八篇、《合论》十篇、《唐家千岁历》、《周易发挥》五卷等着作,并补全了祖父王通《续书》中缺失的十六篇。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与此同时,明代画家唐伯虎根据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创作了一幅名为《落霞孤鹜图》的画作。这幅画描绘了美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在秋水中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了唐伯虎对王勃诗句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公元675年春,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在洪州,他恰好遇到了洪州都督阎伯屿为重修滕王阁而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王勃挥毫泼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就是《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为后世所传颂。

参加完滕王阁宴会后,王勃继续南下,于第二年秋天在广州渡海前往交趾。然而,就在他满怀期待地与父亲相见之际,却不幸溺水身亡,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另一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是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他在公元676年参加科举考试,因成绩优异而步入仕途。公元685年,杨炯与族弟杨神让一同参与了徐敬业发动的讨伐武则天的战争。公元690年,他在洛阳宫中习艺馆担任教职,两年后出任盈川令,并在任上去世。杨炯一生创作了众多边塞征战诗,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优子,是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自幼跟随曹宪和王义方学习小学和经史,积累了渊博的知识。公元654年,卢照邻出任邓王李元裕的王府典签,得到了李元裕的器重和赞赏。公元667年初,他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离开四川后,卢照邻回到洛阳居住,后因风疾搬到长安附近的太白山。然而,由于长期病痛折磨和仕途失意,卢照邻最终选择了投水自尽这条极端的出路。卢照邻擅长律诗,对推动七言古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长安古意》等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骆宾王,字观光,出生于浙江义乌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自幼,他便以超群的才智闻名,七岁时便以一首咏鹅诗惊艳世人,被誉为神童。成年后,他进入道王李元庆的府中担任幕僚,当李元庆问及他的才能时,他谦逊地认为炫耀自己的才华是一种耻辱,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后来,骆宾王被封为奉礼郎,并投身于军旅之中,在西域边疆驻守多年,历经风霜。公元678年,他先后担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等职务,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然而,随着武则天执掌朝政,骆宾王因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触怒了朝廷,被投入监牢之中。公元684年,武则天废掉中宗李显,自立为帝,骆宾王的处境更加艰难。在徐敬业于扬州组织军队讨伐武则天之际,骆宾王虽然未直接参与,但据传他曾为徐敬业起草了《讨武氏檄》,文中言辞犀利,将武则天批判得体无完肤。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成谜。有人传说他出家为僧,远离了尘世的纷扰,直至九十三岁高龄才安详离世。然而,这仅仅是传说,骆宾王真正的结局已无从考证。

在初唐时期,诗坛上盛行着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这种诗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使得诗歌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初唐四杰”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这种浮艳的诗风,他们致力于扩大诗歌的题材范围,丰富诗歌的内容,为唐朝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