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安禄山叛乱

中国历史故事 安禄山叛乱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安禄山,原本姓康,原名阿荦山,寓意着战斗的精神。然而,命运的轮转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他的母亲后来选择了再婚,嫁给了安姓之人,他便随母改姓安,并得名禄山。

成年的安禄山,体型魁梧,胡须浓密,显得威猛异常。他长期在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那里的环境锻炼了他勇敢凶猛的性格,使他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公元732年,安禄山因为偷羊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捕获。面对即将到来的死刑,安禄山并没有屈服,他高声呼喊:“您怎能轻易杀死一个真正的勇士?难道您不希望我能为您消灭契丹和奚族的威胁吗?”

张守珪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打动,决定给他一个机会。他不仅释放了安禄山,还让他与同乡史思明一同担任捉生将,从而开启了安禄山的军旅生涯。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对边关的山川形势了如指掌,使他总能取得胜利。 张守珪因此提拔他为偏将,更加器重他的才能。

然而,命运再次对安禄山进行了考验。公元736年,已经成为平卢将军的安禄山在讨伐契丹时因违反军纪而战败。按照律法,他应当被斩首。然而,张守珪深感惋惜,不忍心处死这位英勇的战士,便将他交给朝廷处置。

宰相张九龄对安禄山抱有深深的厌恶之情。他曾在安禄山入朝奏事时对人预言:“此人日后必将为幽州带来混乱。”因此,他主张处死安禄山以绝后患。然而,唐玄宗却认为安禄山是一名骁勇的战将,打算赦免他的罪行。

张九龄坚持己见:“安禄山违反军纪导致战败,使军队蒙受损失,按照律法必须严惩。 更何况,他长相凶恶,我深感其潜藏的危险。若不杀他,恐怕日后将成大患。”

唐玄宗在听到张九龄的质疑后,不禁反问:“你怎么能仅凭一个人的相貌就断定他会造反呢?”他对于张九龄的断言表示了深深的疑惑。

而安禄山,他深知人心的微妙,尤其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当得知河北采访使张利贞贪财好利,他便巧妙地投其所好,用尽各种手段讨好张利贞,甚至 不惜花费重金贿赂其手下,与他们建立深厚的交情。张利贞回到朝廷后,对安禄山的评价极高,唐玄宗也因此对安禄山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于是,安禄山被封为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营州都督,地位节节攀升。

不仅如此,安禄山还擅长利用各种机会向唐玄宗展示自己的忠诚。他时常贿赂过往的使者,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替自己美言。 这些使者回到朝廷后,无不为安禄山说好话,使得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与日俱增。最终,唐玄宗将安禄山封为平卢节度使、柳城太守及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使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在公元743年,安禄山更是巧妙地编造了一个谎言来欺骗唐玄宗。他声称去年营州发生了严重的虫灾,他发誓说:“如果我安禄山对皇上不忠,做出对大唐不利的事情,那么就让蝗虫把我的心肝吃得一干二净。”接着,他声称在说完这番话后,一群鸟从北方飞来,瞬间将蝗虫全部吃光。这个荒诞的故事竟然让唐玄宗深信不疑,对安禄山的宠信更加深厚。

为了取悦唐玄宗,安禄山还苦练起了“胡旋舞”。这种舞蹈需要舞者在鼓乐的伴奏下飞速旋转,对体力和技巧都有极高的要求。然而,安禄山虽然体型庞大,行走不便,却硬是通过勤学苦练成为了跳“胡旋舞”的高手。每当唐玄宗兴起,让他表演时,他都能自如地旋转如风,让唐玄宗大加赞赏。

更令人惊讶的是,安禄山竟然还拜杨贵妃为母。当时他已经四十五岁,而杨贵妃只有三十多岁。然而,安禄山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提议,并在之后的朝见中,如果杨贵妃也在场,他会先向杨贵妃行礼,再向唐玄宗行礼。唐玄宗对此感到十分好奇,询问原因。安禄山回答道:“按照我们胡人的礼节,要先拜母亲,再拜父亲。”这一回答让唐玄宗感到十分开心。

然而,安禄山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利用自己的军功和唐玄宗的宠信,多次侵犯北方的契丹和奚族,以获得更多的军功和权力。他的行为引起了契丹和奚族的不满和反抗,他们杀掉了唐朝嫁过去的公主,背叛了唐朝。而安禄山则利用这个机会出兵讨伐,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变得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整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宰相李林甫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但他也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 在他的影响下,唐朝的政治局面越来越混乱。

在权力的诱惑下,手握重兵的安禄山逐渐滋生了篡夺天下的野心。他开始在范阳城北修筑坚固的雄武城,囤积起大量的粮食和精良的兵器;他还向唐玄宗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的职位,同时聘请了一批博学多才的文士加入他的幕僚团队,提拔了如史思明、尹子奇、田承嗣等骁勇善战的将领。除此之外,他还从契丹、奚族的俘虏中精选了八千精兵,并培养了一支百余人的精锐亲卫队。

在朝中,宰相杨国忠察觉到安禄山的异常举动,他敏锐地洞察到安禄山意图不轨,有谋反之心。因此,他多次向唐玄宗禀报此事,但唐玄宗对安禄山深信不疑,对杨国忠的警告置若罔闻。

后来,皇太子也向唐玄宗进言,指出安禄山有谋反的意图。虽然唐玄宗心中有所动摇,但考虑到安禄山手握重兵,他担心一旦安禄山真的谋反,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召安禄山入朝,试图进行试探。

安禄山机智过人,他很快就猜透了唐玄宗的意图。于是,他迅速赶到京城,拜见唐玄宗。他声泪俱下地说:“我本是胡人出身,陛下却不嫌弃我,反而给予我无尽的恩宠和提拔。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杨国忠因嫉妒我而恶意中伤,企图置我于死地,我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从此以后,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达到了顶点,他不再相信任何关于安禄山谋反的言论。任何敢于提及此事的人,都会被唐玄宗交给安禄山处置。因此,尽管朝中文武百官都清楚安禄山的野心,却无人敢向唐玄宗揭露真相。

在公元755年的冬天,安禄山的叛乱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得万无一失。当奏事官从长安返回范阳时,安禄山趁机伪造了一份唐玄宗的诏书,向他的将领们展示。他宣称:“皇上已经下达密旨,命我入朝讨伐杨国忠。各位将领必须听从我的调遣。”众将士虽然惊讶不已,但在安禄山的威势下,无人敢提出异议。

随后,安禄山命令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留守平卢,范阳节度副使贾循留守范阳,别将高秀岩留守大同。他率领剩余的将领和兵马,同时征调了契丹、奚族的部队,总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连夜向南进军。次日清晨,安禄山检阅了部队,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他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继续挥师南下。

在中原大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让人们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因此,当安禄山在范阳揭竿而起的消息传来时,许多官吏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选择弃城而逃,以求自保。这使得叛军的进军异常顺利,几乎未遇抵抗。仅仅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叛军就如破竹之势,长驱直入河南境内,并成功地攻占了东都洛阳。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城中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自立为大燕皇帝。他的野心和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随后,他派遣精锐部队向长安发起进攻。而此时的长安,由于兵力空虚,无法抵挡叛军的猛烈攻势。唐玄宗在无奈之中,只能带着心爱的杨贵妃匆匆逃离,前往成都避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