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乱世雄才赵盾

中国历史故事 乱世雄才赵盾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赵氏家族源自西周时期的嬴姓贵族,始祖为造父。据史书记载,造父曾协助周穆王有效抵御西戎侵扰,成功平定徐国叛乱,因而受到周穆王的极高赏赐,被赐封于赵城,其后代便以此地名为姓,即赵姓。造父的后裔在周王室中担任高位,至周幽王时期,由叔带传承这一脉。

至晋文侯时期,叔带因预感周王室的衰败而迁徙至晋国,自此赵氏一族在晋国落地生根。然而,从晋文侯直至晋武公的近百余年间,赵氏并未在晋国显赫一时。

直至晋献公时期,赵氏家族成员赵夙因其勇猛善战,成功抵抗西戎入侵并助晋献公扩展领土有功,被封于耿地,晋升为大夫,赵氏才开始再度引起关注。不过,真正使赵氏家族繁荣兴盛的是赵夙的孙子赵衰。

晋献公晚年,宫廷内乱,太子申生被迫自尽,公子重耳与夷吾出逃。此时,赵衰毅然追随公子重耳,终身相伴,共度患难。

重耳一行在翟国避难期间,赵衰娶了翟国赠予重耳的叔隗为妻,他们的儿子赵盾日后将成为权倾一时、影响晋国命运的重要人物。

在翟国生活的十二年间,赵盾在智慧的父亲赵衰和贤明的姨父重耳的影响下成长,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性格温良且懂得礼仪。因晋惠公的迫害,重耳和赵衰被迫将家人留在翟国,继续流亡生涯,赵盾也因此与父亲分离。

后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重耳得以归国,杀晋怀公自立为晋文公。重耳复国后封赵衰为大夫,并将女儿孟姬许配给他,他们育有三子:赵同、赵括、赵婴齐。孟姬本姓姬,嫁入赵氏后被称为赵姬。她品德高尚,得知赵衰在翟国有遗孤后,主动将赵盾母子接入晋国,并以叔隗为正室,自己屈居侧室。鉴于赵盾的贤能及嫡长子的身份,赵姬力主让赵盾承袭赵氏宗族。

赵衰在晋文公和晋襄公时期深受倚重和信赖,他去世后,赵盾接替其父担任执政大夫,并逐渐掌控中军元帅职权,成为晋国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权臣。

赵盾执政后,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恢复等级秩序,重建废弃官职;明确刑法规定,审理积压案件,缉捕逃犯;推行契约制度,整饬政务积弊,提拔有才能而未受重用的贤臣。这套治国方略得到晋襄公的认可,并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间,由赵盾不断调整和完善。

赵盾在晋襄公逝世后,面对年幼无知的新君晋灵公,担起了执政大臣的重任,实际摄政晋国,从而稳定了晋襄公去世后的动荡局势,开启了对晋国长达二十年的强势统治。

公元前621年,赵盾作为晋灵公的全权代表,在郑国扈地参与了一场涉及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国的结盟会议。在这次盟会上,赵盾以其霸主般的权威介绍新君晋灵公,首次以卿大夫身份在诸侯之间展现领袖风范,开创了臣子主导诸侯盟会的先例。自此之后,臣子的地位逐渐提升,诸侯相对显得弱势,这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种趋势。

扈地结盟过程中,鲁国鲁文公因迟到而触怒赵盾。次年,赵盾以鲁文公对晋国失礼为由,下令攻打鲁国。鲁文公畏惧晋国实力,派遣大夫东门襄仲携带丰厚礼品向赵盾请罪求和。双方最终在衡雍达成和解,鲁国承诺继续依附晋国,赵盾遂停止军事行动。

晋国已是当时的霸主,为延续晋文公、晋襄公时期的霸业,赵盾采纳郤缺将军的建议,采取怀柔政策,将昔日强占的卫国和郑国领土归还,以此彰显晋国的仁德。此举深得卫、郑两国之心,赵盾在诸侯中树立了贤良形象,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晋国的霸权地位。

然而,赵盾威名远播之际,晋国内部却出现了反对赵盾的暗潮。公元前618年,一些老臣密谋策划,刺杀了赵盾的心腹,掌管中军大权的先克。赵盾敏锐觉察事态严重,下令严查。调查结束后,涉事老臣悉数被捕,并被赵盾果断处置。借此机会,赵盾全面铲除了政敌,重组了晋国朝政的核心架构——三军六卿,将亲信纳入其中。

在此期间,楚国觊觎中原霸主地位,新登基的楚穆王意图复仇,挑战晋国。然而,晋襄公在位时晋国国力强大,楚国未能撼动其霸业。晋襄公驾崩后,晋国内部一度动荡,直到赵盾执掌政权,才稳定局势。楚穆王趁此机遇进攻晋国的附属国郑国,郑穆公虽奋力抵抗,仍无法抵挡,不得不求助于晋国。但彼时赵盾正忙于国内事务,无力及时支援。郑国战败后与楚国结盟,晋国随后联合宋、卫、许三国前往救援,郑穆公无奈之下再与赵盾缔结盟约。待楚军撤退后,赵盾才出兵援助郑国,楚穆王由此判断晋国此刻国力有所削弱。

接下来,楚穆王又分别联络鲁国和秦国,意图共同对付晋国,秦国答应与其联手。次年,楚穆王与郑国、陈国结成正式联盟,誓言一同对抗晋国。这样一来,晋国在南方的霸权地位遭到瓦解,赵盾面临巨大压力。楚国进而攻打晋国盟友宋国,宋国亦转投楚国。但楚穆王连年征战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最终爆发内乱,赵盾得以暂时喘息。通过几年的整顿,赵盾成功稳固了晋国局势,决心重拾“尊王攘夷”旗帜,集结诸侯反击楚国,重启争霸之路。

此时,楚穆王离世,楚庄王年轻继位,因受制于朝廷权贵,他在继位初期三年不理政事,暗中积蓄力量。晋国则趁此机会准备反击,而楚庄王新立,根基尚不稳固,晋军整装待发。诸侯权衡利弊后,纷纷重新转向晋国。

公元前613年,赵盾作为盟主,在宋地新城组织了包括宋、陈、卫、郑、许、曹六国国君在内的结盟仪式,一举扭转了楚穆王晚年经营的成果。次年,赵盾派遣军队攻打坚守附楚立场的蔡国,蔡国战败后签订了屈辱条约。至公元前610年,赵盾再度召集诸侯在扈地举行会盟,这一次各国均坚定支持晋国,晋国成功恢复中原霸主地位,抑制了楚国的嚣张气焰。

此阶段,晋灵公日渐长大,行为放纵,不服赵盾的劝诫,两人矛盾日益加剧,甚至发生了晋灵公企图刺杀赵盾的事件。赵盾被迫逃离晋国,不久后,其堂弟赵穿诛杀了晋灵公,并敦请赵盾回国执政。赵盾回归后,安排赵穿前往洛邑迎回公子黑臀继位,即晋成公。晋成公担心重蹈晋灵公覆辙,在即位当年便将国政全部委托给赵盾管理。

赵盾再次掌控晋国朝政后,恢复设置了公族大夫职位。公族指的是国君之外的同姓近亲,如公子和公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均有各自的公族力量,设置公族大夫旨在维护统治,凝聚以公族为核心的庞大势力。晋国曾因公族势力过强而消除公族,形成“晋无公族”的状况。赵盾重新设立公族大夫,任命其同父异母兄弟赵括担任此职,建立了赵氏公族体系,使得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实现了垄断。

赵盾在晋国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与此同时,楚庄王也平定了内乱,加强了统治基础。两位雄主之间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晋楚争霸进入了激烈的阶段。楚庄王挥军攻打郑国,并以压倒性的兵力威慑陈国,迫使陈国投降。赵盾收到情报后,立即调派晋军前往支援郑国,楚庄王见状撤军。赵盾命令晋军跨过郑国领土,直逼与楚国相邻的陈国,并发动了攻击。但由于晋军长途跋涉,为了保持战斗力,赵盾不久后下令撤军,预备来年再战。

公元前603年春季,赵盾亲自挂帅,联合卫国挥师南下攻打陈国,然而陈国誓死效忠楚国,晋军未能攻克,只得无功而返。紧接着,楚庄王再次统帅楚军围困郑国,郑国最终选择归顺楚国。实际上,在赵盾和楚庄王的连续攻势下,郑国内部已然分化为亲晋和亲楚两大阵营。

公元前602年,中原地区遭受大面积干旱灾害,晋楚两国因天灾而暂时休战。郑国、卫国和鲁国相继倒向晋国。同年冬季,在赵盾的陪同下,晋成公在黑壤之地与众诸侯——鲁宣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以及曹文公会盟,并邀请周王朝派员出席。周定王顺应形势,派遣王叔桓公作为特使前来增色此次晋成公主持的诸侯会盟。

赵盾无疑是楚庄王所遭遇的最为强劲的对手之一,他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力,成功团结中原众多诸侯共同抵制楚庄王北上的野心,而楚国仅获得了陈国的忠诚支持。在赵盾的运筹帷幄下,晋国逐步掌握了晋楚争霸的主动权。

赵盾作为晋文公之后晋国首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权臣,强力推行强权政治,成功维系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并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楚庄王的崛起。他在三朝为官,执政期间权势滔天,削弱了君权,壮大了赵氏家族,使其在晋国一家独大,能够集结全国之力与楚国抗衡而不落下风。赵盾可谓是一位既能治理盛世又能应对乱世的杰出能臣与英雄豪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