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孟母教子。

中国历史故事 孟母教子。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孟子,本名轲,字子舆,在中国战国时期出生于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是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的一位关键人物。他承袭了孔子的哲学理念,并加以深化与发展,创作了《孟子》这部传世着作,因此备受后人敬仰,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的思想精华合流,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孟之道”。

尽管孟子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缺乏优渥的学习资源,但他最终能成为一位享誉天下的大儒,这既离不开他个人矢志不渝的努力,更与其母亲仉氏严谨且富有智慧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仉氏在丈夫早逝后,秉持高尚的操守,对孟子的教养尤为严格,她以织布、洗衣维持生计,含辛茹苦地养育孟子。

关于仉氏对孟子教育的经典故事,莫过于“孟母三迁”。起初,孟家位于一处靠近墓地的村落,孟子在童年时常与附近的孩子们模仿葬礼上的各种仪式和哀悼行为。仉氏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对孟子的人格塑造不利,便毅然决然地搬家至闹市区附近。然而,在新的住处,孟子又开始效仿市场上商贩们的买卖行为。仉氏发现此处仍非理想的教育场所,于是再度搬迁,这次选择了一所学宫旁边居住。在那里,孟子接触到了学子们互相行礼、讲究礼仪的氛围,逐渐习得了揖让进退之礼。仉氏对此感到满意,认为这才是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这一系列迁居行动被誉为“大迁之教”。

仉氏在关注孟子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极其注重自身言行对儿子的示范效应。有一次,当邻居家宰杀猪只时,孟子好奇地询问母亲缘由,仉氏回答是为了让他吃肉。过后,仉氏却对自己的随意回应产生了懊悔,她解释说,在怀孕期间,她连日常坐卧都讲究规矩,进食亦一丝不苟,目的就是要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对孟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今孟子已渐渐懂事,如果她撒谎,则是在教导他违背诚信。仉氏为此买下邻居家的猪肉,确保兑现承诺,以此教育孟子诚信的重要性。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剪断段布。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做人法则。

仉氏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孟子进行严格的教育,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未曾有一刻松懈。她的不懈努力,最终铸就了孟子这位伟大的儒家学者,同时,她也因此成为世代敬仰的模范母亲典范。后世将孟母仉氏与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并称为“四大贤母”,而在这些伟大的母亲中,孟母因其超凡的教育智慧和坚定的教育信念,被尊为“贤母”之首。孟母的卓越事迹和高尚品格,持续激励着后人对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实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