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大泽乡起义

中国历史故事 大泽乡起义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公元前209年,秦朝正在全国大规模征调农民服役。此时,一支由九百余名新征召的农民组成的队伍正从阳城(现今河南登封)疾行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地区),以执行边疆戍守任务。然而,途经蕲县大泽乡(现今安徽宿州刘村附近)时,突降暴雨,迫使队伍在此处暂避风雨。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名叫陈胜的阳城青年,他一直怀揣壮志,坚信自己终将成就一番伟业,并曾与伙伴们约定,若日后飞黄腾达,定不忘今日同甘共苦之情。尽管常遭他人嘲笑其不切实际,陈胜仍豪言壮语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此次,他被征发至边关,身兼领队重任,眼见期限将近却因雨阻滞行程,内心焦急万分。当时秦律严苛,逾期不到者将被处死。为此,陈胜找到另一位领队,来自阳夏(今河南太康)的吴广,共同商议对策。

陈胜提议,既然无论如何也无法按时抵达渔阳免于死刑,不如借机发动反抗秦朝的起义,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吴广深以为然,决定与陈胜共举义旗。二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举动,利用古代民众对神灵的敬畏心理,营造出起义乃天意所归的氛围。不出所料,这些饱受秦朝压迫的贫苦大众视陈胜为上天派来解救他们的救星,尊奉他为王。人们纷纷自制木质兵器,手持竹竿作为旗帜,群情激昂,长久以来积蓄的对秦王朝的不满终于爆发。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壮大,首先攻克了蕲县,随后仅用一个月的时间,相继占领铚县(今安徽宿州西)、酂县(今河南永城西)、苦县(今河南柘城县北)、柘县以及谯县(今安徽亳州)等地。这场由大泽乡点燃的星星之火,已蔓延成为中原大地熊熊燃烧的燎原之势。

陈胜并非只有勇无谋之人,深知起义成功的关键在于战略规划。随着起义军接连占领安徽、河南交界多地,兵力扩充至拥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骑兵及上万步兵。他将目光投向了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历史地位显赫,曾先后作为陈国和楚国的都城,秦朝统一后亦设为郡治。一旦起义军占据陈县,无疑是对秦朝的重大打击。于是,陈胜果断率军直指陈县。

陈县的郡守与县令闻讯后惶恐不安,面对汹涌而来的起义军,皆无应对之策,未待起义军兵临城下,两人便仓皇逃遁,只剩下郡丞留守城内。郡丞意图坚守抵抗,但陈县内的秦军早已被起义军的声势震慑,毫无斗志。不久,陈县防线被起义军突破,郡丞被愤怒的民众杀死,起义军成功控制了这座军事重镇。

陈胜旋即宣布自立为王,建立国号“张楚”,定都陈县,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了首个农民革命政权。广大百姓热烈拥护陈胜,誓言推翻暴虐的秦王朝,解救天下受苦受难的民众。至此,陈胜实现了他年轻时立志要成就的伟大事业。

随着“张楚”政权的建立,全国上下犹如沸水般动荡不安,各地百姓起义的消息纷至沓来,纷纷举起“张楚”的大旗响应陈胜的号召。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同时,一些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贵族势力也趁机揭竿而起,共同对抗秦朝统治,其中不乏诸如刘邦、项羽、项梁、英布、彭越等杰出的领导者。

陈胜目睹“张楚”旗帜遍布中原,斗志愈发高昂,他与吴广及其他起义军首领共同制定了下一步战略:主力西进,逐步逼近秦朝首都咸阳。吴广被任命为假王,率领主力军直捣荥阳(今河南郑州西郊),意图通过函谷关进军咸阳。宋留则负责攻打南阳,实施包抄战术,目标指向关中地区。与此同时,陈胜指派武臣、邓宗、周、召平等人为将军,分别领军北伐,横渡黄河,收复原属赵国的地域(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南部),并南下攻打九江郡及淮南地区;另一支部队则奔赴广陵(今江苏扬州北部)及原属魏国的土地(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山西西南部),意在全面占领长江下游、黄河以南的大梁一带。农民起义运动进入**,起义军英勇奋战,连连攻克多地。

然而,吴广在进攻荥阳时遭遇顽强抵抗,久攻不下。荥阳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是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秦军粮库所在地,攻克荥阳不仅能够打开通往关中的大门,更能掌控秦军的粮食供给,大大削弱秦军战斗力。为此,陈胜在得知吴广进攻受挫后,立即派遣周文为将军,趁秦军被牵制于荥阳之际,率军绕过函谷关,直接挺进咸阳城。

周文率领军马势如破竹,最终推进至距咸阳城仅百里之处,沿途不断有百姓加入,起义军兵力一度飙升至十万人以上,拥有一千多辆战车。

此刻,秦二世胡亥才从醉生梦死中警觉过来,面对起义军的威猛攻势,这位沉溺享乐的皇帝乱了方寸,却又束手无策。原来,咸阳城内的正规军已被悉数派出镇压各地叛乱。在章邯建议下,秦二世决定临时征用骊山数十万劳工组建军队。他授予章邯大将军之职,指挥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迎战起义军。恰逢周文大军停下休整,秦军突然出现,起义军猝不及防,被迫退出咸阳区域。双方在曹阳亭(今河南灵宝东北)展开激战,起义军终究未能抵挡住秦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撤退至渑池(今河南西部)。然而,此时起义军粮草供应不足,战局连连失利,在坚守十多天后,面临即将全军覆没的危局,周文无奈之下选择自刎。

章邯趁势猛攻荥阳,由于吴广与一名部下产生矛盾,该部下竟趁机刺杀了吴广,使得秦军得以趁虚而入,坚守荥阳的起义军全军覆没。

自此以后,起义军内部矛盾加剧,加之陈胜未能有效管理和维系起义行动,导致起义力量日渐涣散,许多地方相继被旧诸侯国势力夺取。陈胜本人的思想也发生蜕变,渐渐脱离群众基础,终致被孤立,最后惨遭自己的车夫杀害。

“张楚”政权建立短短几个月后,陈胜遇害身亡,尽管失去了核心领袖,但中华大地上反秦运动并未止息,反而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因此,陈胜的功绩不容抹煞。大泽乡起义如同一把利剑,戳破了秦末农民运动的序幕,给秦朝政权带来致命一击,预示着秦朝的覆灭近在咫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