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10章 匹马难回2

奶爸劝学史 第10章 匹马难回2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原来李牧军阵虽严密,也为己方调度留有空隙,天亮之前悄无声息已把昨夜守谷口的士卒调换下去,换上休息好的生力军。

头曼单于与众王商议,众皆无言。久之,头曼单于道:“莫非天欲灭我大匈奴于此地?”

左贤王道:“昨日李牧突然出战,我等并未想到他有如此军阵。如今细思之,若开战之时我们便一意而退,李牧军行动缓慢,我集中全力必可冲过司马尚防线,或者我并不一意向北而退,而是分兵向西面盆地突进,则依然可以不被李牧合围。可惜我们开战之前只想着击溃李牧之后夺了雁门关,战而不利之后又一意北退,致有今日。”

头曼单于叹道:“那李牧连我们所想也算计的一清二楚,每一步都在他的算中,这十多年来,真是小看他了。如今再说这些已是无用,如今如何冲出重围,左贤王可有想法?”

左贤王道:“如今我已入绝地,实难以施展。不过那李牧所仗无非军阵之力而已,若要脱身,就要打破李牧的军阵。”

右贤王道:“那李牧的军阵如此整齐,如何打破?”

左贤王道:“我草原骑兵,利在灵活,忽聚忽散甚是灵便。那李牧军阵中各兵种混杂,变阵必然不如我之骑兵灵活。只要我们的骑兵分得足够散,那李牧的军阵便也无功了。”

右贤王道:“此所以李牧不与我在草原上决战,如今我入了盆地,不在草原上,如何分散兵力?”

左贤王道:“也不是不可以,李牧虽将谷口封住,这谷口甚大,我方全力冲击,虽损失必然惨重,但必然可以冲出去几万人。待冲出谷口之后,我却并不全力北归,我料那李牧必然在北部险窄之地布有重兵。我却分兵或百人一队,或数十人一队,四面八方而去。我观这片盆地数十万大军展开显得狭窄,若是四面分兵,却又显得宽阔。我数万人马可分百十队,冲出谷口之后分向各个方向突击,若是那李牧分兵来追,战车、甲士、弓弩兵速度完全不一样,必然难以保持阵型,若是不能保持阵型之时,战车、甲士、弓弩兵分散作战,也不过是我弯刀下的冤魂而已。若是李牧不来追,则我或攻雁门关,或北归,到时再定。”

头曼单于道:“只是如此,我军分散,大部必然被李牧骑兵各个分散绞杀,便是连诸王也难保。”

左贤王道:“大单于,若非如此,恐匹马难归草原也。李牧骑兵不多,而且我想那李牧集中如此多兵力围我,雁门关和平城必然兵力空虚。若我冲出谷口,四散于盆地,李牧必然重兵回守雁门关和平城,则盆地之中可用之兵必少,我或可得以破围而出。”

诸王皆道:“左贤王之言是也,若如此,我草原保得火种,将来再来报仇。”

头曼单于道:“既如此,就这么干,昨日一战众士卒心惊,且白日李牧便于防守调度,利守不利攻,今日且休战一日,诸位安抚好士卒,分配好各小队并出谷之后的路线,待得天黑,一起杀出。”

李牧也带了众将在谷口观察,至午时仍不见蛮兵有所行动,赵大嘴嘿嘿大笑道:“看来那蛮兵果然决意要饿死在谷中了。”

李牧道:“非也,此大单于顾虑白日里我容易调度,故准备夜晚突围也。既是蛮兵不来,我等且回去商议商议。”于是留了赵大嘴在前线指挥,自领众将回营。

众人于帅帐跪坐,李牧道:“诸位将军以为,大单于作何打算?”

众将无言,良久,诸葛明道:“昨日蛮兵之败,出其不意也,如今我战法既已被蛮人窥破,蛮人必然分兵以应对我之军阵。”

李牧道:“我亦如此想,对付蛮兵,终归还是骑兵最合适,可惜我骑兵数量太少。如今以战车围住蛮兵,实十余年骄敌之心所得之唯一之机会。此战之后,当得大量训练骑兵。只是如果蛮兵冲出谷口分散而去,如之奈何?”

众将议论纷纷,却并无定计。

李牧见荀国忠欲言又止,唤他道:“荀将军有何主意?”

荀国忠见李牧点到了自己头上,很是兴奋,道:“末将有个主意不知好不好?”

李牧道:“但说无妨。”

荀国忠道:“末将听说匈奴人虽然彪悍,也十分惜命。那蛮兵冲出谷口之后,若是四面皆敌自然是四面而走,若是一面无敌,必然都向这一面而来。”

李牧闻言大喜道:“好好好!荀将军此高见也,继续说。”

荀国忠得了李牧夸奖,好不激动,续道:“我闻将军几次言语,说到往北的地势于我最有利,也是蛮兵欲归之路。如此我先在谷口大量杀伤蛮兵,待蛮兵出谷之后,我在三路设强兵,却在北路故意设弱兵,那蛮兵虽然知道四面出击对自己有利,见了活路如何不争相而来,如此蛮兵分兵之计必破。一路往北之地,多有险窄之出,我在险窄之处两厢多设弓弩手,多举火把。那蛮兵夤夜而来,如何看得清我虚实,必不会冲阵,只会夺路而走。如此设伏三四处,蛮兵就算剩下几个也已疲惫不堪,这时我却在最后设骑兵,以逸待劳,必然大胜。”

众将闻言皆是大喜,诸葛明道:“不意荀将军领兵才几日,居然有如此见地,此孙武子围三缺一之法也。黑夜之中,我于险窄之处多设弓弩手,可省了保护弓弩手的甲士用于谷口防守;将弓弩手分作三四处配置,让每一处的攻击力都极大,却又让蛮兵看到冲出去的希望,必然只会夺路而走,不会攻击我伏兵;分散配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蛮兵冲过一处之后出于习惯,难免又会聚在一处,因此到了下一个伏击地点目标极大,弓弩手只管往人多的地方乱射即可。即可大量杀伤敌人,我方弓弩手亦不会遭到攻击,几乎不会有损失,此法神妙无双。”

李牧亦大点其头,那荀国忠听得自己随便想出来的法子,居然合了孙武子之法,高兴得直挠头。

李牧即传令调赵大嘴领五千铁骑往一百五十里之外的谷中待敌,又令一万五千弓弩手分作三队,前往东北险窄之处分别设伏,或在谷中间的山坡之上,或在险窄道路两边的悬崖之下,或在临近桑干河的山脚之下,皆是蛮兵北归必经之路。令多备火把,见了蛮兵只管射,却不准追击。李牧见荀国忠如此多谋,乃令他领了五千弓弩兵在桑干河畔的山脚下设伏待敌。

李牧又领众人认真检查了一遍谷口防御,准备好无数火把,定好诸多应对方案。

至次日子时,蛮兵趁黑一起向谷口猛冲,临近谷口之时,四面赵军火把齐亮,蛮兵心知赵军早有准备,见已经没了活路尽皆横下心来亡命冲击,双方大战爆发。黑夜之中赵军军阵依旧严整,四方弩箭交射甚急。鹿角阵和铁蒺藜阵伤了蛮兵不少战马,后面的骑兵踩踏着前方士卒战马的尸体不断冲来。李牧并司马尚亲临前线指挥,不断堵上阵型上的缺口。

战了两个多时辰,蛮兵死伤了七万余人,终于冲出去五万人,那五万蛮兵果然分作数百小队,四面冲突,却被赵军三面挡住,最后慢慢都汇聚到北路,一路沿着谷道向东北方而去。

李牧令众军继续收拾战场,司马尚亲自领五千骑兵衔尾急追。

那五万蛮兵破围而出,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亡命北奔。蛮兵冲出去十几里地,遇赵军战车拦路,双方一场大战,又被司马尚追及一顿砍杀,蛮兵又损失了五六千人。又奔到险窄之地,一声鼓响,四面火把照得犹如白昼一般,阵阵箭雨落下,蛮兵完全不知抵抗,只是一味狂奔,自相践踏及被弓弩射死者,数千人。如是者两番,待得到了桑干河,蛮兵还剩了有三万余人,一个个又累又饿又渴。人马都忍不住冲到河中喝水,乱做一团。

荀国忠正在山脚下等候,听得远处无数马蹄声隆隆而来,片刻之后无数蛮兵蜂拥而来,争相下河喝水,乱做一团。待蛮兵小半已经下了河,荀国忠传令举火、击鼓,一时之间山脚下火光冲天。众蛮兵一阵惊慌,被赵军一轮箭雨,射倒了一千多人。众蛮兵急急上马欲走之时,众多战马拧着头在河里喝水,不肯走。被蛮兵几刀背猛砸,才从河中蹦跳着奔到岸上。又是几轮箭雨,七八千蛮兵倒下。荀国忠正看之时,只见人群之中一人被众多侍卫护持着,正是头曼单于。荀国忠令身边众人齐向头曼单于攒射,射倒了众多护卫,头曼单于左臂上和后背上各带一支弩箭而逃。

头曼单于领众在山谷中奔逃了百余里,天光渐渐大亮起来,后方喊杀之声逐渐远去。头曼单于松了口气,回头看时,跟着自己的蛮兵个个带伤,垂头丧气坐在马上,被马带着一路北行,已是不足两万人。

左贤王纵马上来道:“大单于不要难过,那李牧处心积虑筹划十余年,我军依然冲出来两万人,可见长生天眷顾,不灭我匈奴。”

头曼单于正欲答言,前方鼓声整天,一支骑兵杀来,正是赵大嘴。头曼单于大惊失色,举了弯刀大声吼道:“草原的勇士们,草原就在前方,冲过去就是活路。给我冲!”那众蛮兵见被堵住,拼死冲杀,杀了半个时辰冲出去五六千人,往平城方向亡命而奔。后方司马尚领了骑兵追来,与赵大嘴合兵一处,足有九千人,一路衔尾急追。直追出了千余里,头曼单于并左右贤王仅以身免,赵大嘴深入草原寻了数日不得而返。

赵大嘴回报李将军,言头曼单于与左右贤王只带了数百人而逃,众小王并林胡王皆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