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128章 怕老的皇帝和成长的公子

奶爸劝学史 第128章 怕老的皇帝和成长的公子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转眼秦始皇统一六国已经八年了,这八年里秦始皇嬴政过得忙碌而充实,大秦帝国的改革也稳步推进中。秦始皇在北地三郡之外把天下划分为三十三个郡,各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在三十六个郡通行。当听到北地三郡也仿照秦国铸造货币之时,始皇帝在朝堂上哈哈大笑,现在的北地除了自己不能派遣官员之外与秦国的属地毫无二致。

为了增强对遥远的燕齐和吴楚故地的控制,也方便始皇帝随时巡游天下,始皇帝又开始修建通往燕齐和吴楚的宽阔驰道。秦始皇修建通往燕国的驰道之时还顾虑武安君会出手干预,谁知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甚至始皇帝视察工程被燕国旧贵族袭击之时武安君还出兵阻住了大部叛兵,令始皇帝十分高兴,连连提升了李汩的官职。

始皇帝充分体验到了大一统王朝的力量,始皇帝只需一卷诏书下去,举国而动,工程进度之快令人咂舌。始皇帝尤记得当年修郑国渠,区区几百里水渠关中之民日夜不停修筑足足修了十年才成功。今日修筑驰道,工程难度比之郑国渠大了许多,长达数千里,跨越山川河流不知凡几,如此难度的工程,不过两年就修了近千里,照此进度,不到十年便可修成数千里驰道。

这八年始皇帝过的很不错,连公子扶苏看起来也顺眼了许多。当年公子扶苏的外祖父昌平君勾结项燕,令李信率领的二十万伐楚大军全军覆没。始皇帝震怒,公子扶苏的生母自杀,连带公子扶苏也被始皇帝冷落。如今楚地早已归了秦国,有公子扶苏的号召,吴楚两地的驰道进展也十分顺利,因此始皇帝对公子扶苏的观感大大改善。公子扶苏宽仁爱士,深得臣民之心,大有人君之相,令始皇帝很是满意。

这一日早起梳头之时,始皇帝命人搬来奏折观看,服侍始皇帝梳头的美姬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陛下当善保龙体,这才不过数日,陛下头上的白发,又多了许多。”

始皇帝正看到楚地又有叛乱,心中十分烦闷。过去几年关东六国旧地不时都会有叛乱,始皇帝并不十分放在心上。毕竟关东六国旧贵众多,被始皇帝犁庭扫穴失了祖宗基业,自然难免起来反叛,这些关东旧贵都是历经数百年传承下来的家业,能有几个有本事的人,便是起来反叛,不足忧虑。到今日关东六国的旧贵族叛乱次数一日少过一日,叛乱规模一日小过一日,甚至都不需要郡兵镇压,县兵便足够应付了。这一次却是楚国修筑灵渠的民夫造反了,这让始皇帝十分愤怒。

关东六国尤其是楚国之民,在始皇帝殄灭六国之前一大半都是奴隶,被本国封君贵族盘剥,生活十分凄惨。始皇帝领兵荡平六国,大部分六国奴隶都成了平民,能按户口获得土地耕种,始皇帝实在是有大恩于六国之民,如今始皇帝一统六国不过数年,这些受了大恩的六国之民居然学起那般旧贵族造起反来,让始皇帝十分愤怒。

始皇帝正在愤怒之时,那个美姬正好说皇帝陛下老了,让皇帝陛下的愤怒立时有了宣泄的出口。皇帝陛下看了赵高一眼,赵高一挥手,上来几个寺人拖了那美姬就走。美姬服侍了皇帝陛下好几年,这几年皇帝陛下的心情都不错,美姬也是力争上游之人,时时趁隙在皇帝陛下面前说几句讨好的话,皇帝陛下心情好了还会有不少赏赐。这两年美姬开始忘了形,说话也少了些顾虑,今日一句话触怒皇帝陛下,就此丢了性命。

皇帝陛下杀了梳头的美姬,自己探头在铜镜前一照,果然两鬓白发多了许多,心中更是不爽。始皇帝想起当初司马青史所言,若是想要求得长生,必须寻到一个人,那个人叫什么始皇帝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

上朝的时候皇帝陛下阴沉着脸,众臣尽皆瑟瑟,不知皇帝陛下因何不乐。太尉王贲上奏百越之地多蛇虫瘴气,屠睢进军不太顺利,今日楚地叛反,致使伐百越之军军粮转运不便,灵渠修筑进度再次放缓。始皇帝听闻又是楚地的麻烦,看了公子扶苏一眼,道:“楚地之民不思怀恩,屡屡叛反。传令所有参与叛乱者夷三族,同乡者尽皆罚为刑徒至骊山修墓,另在楚地征发十万人为屠睢转运军粮,若是屠睢军粮有缺,延误运粮者皆斩。”

公子扶苏闻言奏道:“陛下!楚地之民久沐皇恩,皆思报效。此次叛乱皆因灵渠工程太急,耽误农时,只需陛下下令秋收之前暂缓工程,叛乱自解。若是杀戮太重,只怕楚地之民怀恨,反为不美。”公子扶苏身后站着数个儒生,皆纷纷站出来附和。

往日皇帝陛下看见公子扶苏有如此众人拥护,心中十分得意,感觉自己教子有方,深得臣民爱戴。今日却感觉十分别扭,甚至那些儒生说了些什么皇帝陛下完全没有听清,就感觉扶苏身后站着无数人,叽叽喳喳反对自己的诏令。

“啪!”始皇帝罕见地一拍龙案,把一个正在喋喋不休的老儒生吓得一哆嗦,赶紧闭了嘴跪在地上。

“扶苏!你说楚地是你的楚地还是朕的楚地?”皇帝陛下并不理会跪在地上的老儒生,转脸对着扶苏说道。

这句话说得很重,如今天下归一,都是皇帝陛下一个人的,皇帝陛下问出了楚地是不是扶苏的楚地,威慑之意不言自明。扶苏闻言浑身一震,赶紧跪下来道:“陛下此言,扶苏惶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楚地当然是陛下的楚地。”

“只怕未必吧,你是不是在心里想着,若是朕死了,不要说楚地,便是这天下,也是你的。”

扶苏闻言不敢说话,跪在地上五体投地。

皇帝陛下已经有数年不曾如此严厉,群臣一个个吓得低了头不言语,连最受宠的丞相李斯也低了头,也不知是不敢言语还是不愿。

“陛下!公子忠孝仁厚人尽皆知,断无不臣之心。”皇帝陛下见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给扶苏讲情,十分不悦,微微抬了抬头看向发言的人。这一看皇帝陛下的脸色好了许多,原来发言的人乃是内史蒙恬。

皇帝陛下对将军们的感情非常奇怪。首先他任用大将建功立业,当年上将军王翦伐楚,足足带了六十万兵马,国内常备军为之一空。其次皇帝陛下又不愿将军们立功太多,殄灭六国之后王翦便急流勇退,不再领兵。除了王翦之外,跟随王翦征战六国的众多名将如李信、杨端和、王贲等也没有了立功沙场的机会。尤其是李信王贲正值壮年,征伐百越这等重要战事居然舍弃王贲李信不用,派了并无大战经验的屠睢前往。

跟随王翦征战天下的大将只有蒙恬一人依旧被重用,领兵三十万攻伐匈奴,可见皇帝陛下对蒙恬的信任。蒙恬之弟蒙毅为秦国上卿,一样被皇帝陛下重用,如今朝中除了丞相李斯之外,蒙氏兄弟便是最受宠的。皇帝陛下见蒙恬出面为扶苏求情,且扶苏所言并无不妥之处,只是皇帝陛下不喜欢而已,因此皇帝陛下也就顺势斥退了扶苏。

“蒙将军征伐匈奴劳苦功高,不知前方战事如何了?”此时正直春季,匈奴人北遁,前方并无战事,因此蒙恬回咸阳面君。

“去年匈奴人难犯,被末将围住消灭了三万人脱走,末将准备在秋末匈奴人南迁之时主动进攻,一举荡平匈奴。此战所需粮草马匹甚多,特回咸阳禀明陛下。”

皇帝陛下乃是一统六国的雄主,对小胜仗一向缺少兴趣,听闻蒙恬准备一举荡平匈奴,大是振奋,乃道:“百越之战十分不顺利,朕甚是失望。蒙将军不减父祖威风,大破匈奴,今秋所需粮草马匹,丞相大人务必办妥。”李斯应诺。

诸事已毕,皇帝陛下留下丞相李斯之后挥退了众人。

皇帝陛下询问李斯当日司马先生所言,欲求长生需要找寻一个什么人。

李斯不假思索道:“陛下说的可是徐福?”原来李斯一直忧心小姑娘对自己不利,灭赵之时只盼着连司马青史和小姑娘一起消灭了,未能如愿。后来王翦、李信、杨端和、王贲等名将轮番领兵攻击北地三郡,尽皆铩羽而归。李斯为大秦丞相,自然知道大秦的强大和秦军的力量,仅凭武安君断然是守不住北地三郡的。结果秦军名将轮番上阵不惜代价攻击依旧不能得手,若不是武安君不愿大量杀伤秦军,只怕已经折了数十万人。武安君一人不可能有如此能为,必然是得了司马青史和小姑娘的助力。想着司马青史以贫瘠的三郡为根据地,居然轻而易举抵挡住了秦国举国之力的进攻,岂是人力所能为。近两年匈奴人在此复兴,拥兵二十余万,再次南下劫掠,却完全避开了武安君的地盘,宁愿面对蒙恬所带领的三十万秦国大军,可见也是怕了武安君。

每每思想司马青史的可怕,又想着皇帝陛下严令天下富商迁居咸阳,只怕早晚会轮到巴清,若是小姑娘因此来找自己的麻烦,如何是好。李斯日夜不安,又深恐有一日皇帝陛下又想起司马青史来,若是司马青史入朝,丞相之位哪里还轮得到自己来做。尤其最近一两年秦国改革已毕,诸事逐渐上了正轨,李斯细思起来皇帝陛下好像并不是非用自己不可,更是日夜惶恐,天天想着关于司马青史的事。如今听皇帝陛下一问,马上想起来司马青史说过皇帝陛下若是想要求长生,可寻徐福相助。

“正是此人!你传下令去,务必寻到此人,请到咸阳来。”李斯应诺。

皇帝陛下退回后宫之后沉默不语。

时有赵高随侍在侧,试探着问道:“陛下可是因为公子之事烦忧。”

皇帝陛下对这个中车府令是十分信任的,甚至让他做了自己小儿子胡亥的老师,叹道:“扶苏还是不错的,只是心慈手软,只怕日后难以服众。”皇帝陛下只说了一半实话,扶苏的成长已经超出了皇帝陛下的期望,这对一个还不算太老的皇帝来说,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赵高道:“公子仁孝人尽皆知,只是公子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又得陛下庇护,不知世道艰难,人心难测。若依下臣愚见,不如趁蒙将军回朝之机,让公子跟随蒙将军前往北地征伐匈奴。一则有蒙将军为辅,击灭匈奴是早晚的事,正好让公子得了灭胡之功以塞众人之口,二则让公子经历战阵,知晓创业艰难,日后必然不再忤逆陛下。”

皇帝陛下虽依旧想着长生之事,也并不完全指望长生,若是自己不能长生,扶苏便是最好的继承人。蒙恬为扶苏说话皇帝并没有反驳,便是因为皇帝陛下存心让蒙恬做扶苏的左膀右臂之心。如今赵高所言正合皇帝陛下的心意,扶苏总是劝自己不可杀伐太过,便远远地发配了他,到了北地有蒙恬辅佐,必然不至有失。等扶苏见了战场的可怕,或许会改变他柔弱的性格,将来能统御天下。

皇帝陛下越想越对,次日便下诏令扶苏为监军跟随蒙恬北上,一则攻伐匈奴,二则修筑长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