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34章 晋阳,百战不屈

奶爸劝学史 第34章 晋阳,百战不屈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众人正说笑之间,前方顺着河边出现一座小城。

小姑娘和公主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各处寻美食,只是塞北苦寒之地,虽让武安君发展成了商贸重地,吃来吃去也就是那些东西,毫无新意。如今见了这小城,急急赶去寻找美食。

那小城不大,就是顺着官道建了两条街,有一些柴米油盐醋的铺子,小食铺和一家客栈,连个牛马市场都没有。其时各国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除了较大的城邑之外,市场都特别;武安君在雁门、平城大做贸易那是特例中的特例。

司马青史和李左车入城之时,正看到公主和小姑娘在食铺里各自端了碗面鱼吃得不亦乐乎。二人跟着进了店铺,这个铺子倒是干脆,就一种食物,就是面鱼儿,二人也各自要了一碗。

李左车端起碗尝了一口道:“这味道也就如此而已嘛,看你们俩的吃相倒像是吃了山珍海味一般。”

公主听了立时柳眉倒竖,怒道:“你知道些什么,对待食物如此不恭敬,你可想想那匈奴人在雁门关死了数十万,无非就是为了吃口饱饭而已,到你嘴里就成了不过如此而已了。”

小姑娘也道:“李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世间哪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但人得时时在生活中找点乐趣。这面鱼儿的确不过如此而已,不过在这大冷天热乎乎的一碗下去,也甚是舒服。”

公主也道:“就是就是,你也不过如此而已,看本公主不还是天天拿你当个宝似的......天天揍。”

李左车听得公主说拿他当个宝,心中美滋滋的,谁知公主大庭广众之下一拐弯说天天揍他,不由露出尴尬之色,却也并不恼怒,只是赔了笑脸取出手巾给公主擦了擦嘴角的残渣。

公主见李左车如此上道,也不再难为他。

司马青史道:“此地虽也下了雪,不似关外风大,今日我们出门第一日,就不走太远了,就在这城里住下吧,明日启程去晋阳。”

四人再往西南行之时,沿途堡垒渐多。两年之前秦将蒙骜二度攻取晋阳,自此这赵之故都已然归于秦,此处已是秦赵对抗前沿。只是武安君在北,秦每攻赵,多自太行八陉东向而出, 并不北向,所以这里倒是没有大战。

四人一路而行,只见沿途颇有战火痕迹,越往前越是民生凋敝,可见双方虽未有大战,前线小规模冲突不断,众人不胜嗟叹。

四人马快,日光西斜之时已达晋阳城外。

众人站在城外观看那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头上的守兵,依然是穿着黑色战甲的秦兵。城头赫然挂着几个赵人的人头,李左车心中愤怒却也无可奈何。

司马青史扭问小姑娘道:“你可记得这晋阳城的故事么?”

小姑娘道:“自然记得。”

公主听说有故事,大有兴趣,撺掇着小姑娘讲来。

小姑娘道:“二百多年前赵简子以晋阳既有山川之险平原之富,又有晋水流过,紧靠晋水在此建城。晋阳建成之后因赵氏内乱,最终引得范氏、中行氏围攻赵氏,大战于晋阳。智氏、韩氏和魏氏协助赵氏战败范氏和中行氏,四家共分范氏和中行氏土地,自此晋国六卿变为四卿。”

公主道:“晋国怎么有这么多氏。”

小姑娘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就像你东胡也有众多小部族,晋国六卿地位就相当与东胡内部的部族,晋侯就相当于东胡王,不过二百年前晋侯的土地已经被六卿分光了。”

小姑娘续道:“赵简子以晋阳有存赵氏之功,以仁义治理晋阳,大得民心。赵简子之后智氏坐大,那智伯瑶恃强谋夺韩赵魏三家各万户城邑,韩氏和魏氏不敢反对,只得献出土地。赵襄子不肯献出土地,智伯瑶联合韩氏和魏氏围攻赵氏,赵襄子以赵简子遗言退守晋阳。三家攻打晋阳一年多未能攻破,智伯瑶筑坝引晋水灌晋阳,城且破。赵襄子之谋臣张孟谈出城游说韩氏和魏氏之君,言道韩赵魏三家犹如唇齿相依,唇亡而齿寒,赵氏既灭,次及二君。韩氏、魏氏恐惧,于是与赵氏联合,掘了堤坝倒灌智伯军,智伯身死族灭,土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李左车叹道:“晋国称霸中原百余年,想不到六卿之战和三家分晋,都始于晋阳,如今晋阳却归了秦国。”

李左车道:“我观晋阳地理十分优越,土地肥沃又有险可守,民心归附。想不到晋阳保了赵氏两百年平安,最后赵王却迁都去了邯郸,如今连旧都也丢了。”

司马青史道:“三晋迁都,皆是欲图中原,本是上策,也使韩赵魏成为关东强国。只是没想到后继之君无有贤者,国势日衰,加之秦国自变法之后强大无比,三晋皆被秦国抄了后路。”

李左车道:“如此说来,三晋到底该不该迁都。”

司马青史又道:“晋阳真是一个神奇之地,建成之初即造成赵氏内乱,终于引起六卿混战,最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韩赵魏三家灭智氏,也是在晋阳;赵桓子和赵敬子之乱,也是在此。昔年赵襄子以庶子身份为赵氏之君,死前立兄长赵伯鲁之孙赵献侯为继位之君。赵襄子此举引起了自己的儿子赵桓子的不满,赵献侯与赵桓子一番大战,赵桓子死。赵献侯恐惧赵桓子在晋阳根基深厚,不敢久居,迁都中牟。李悝变法之后魏国日益强大,中牟距离魏国邺城太近,只得迁都邯郸。魏国势弱之后赵国以邯郸为根基,不断餐食周围小国,灭了中山国,才能成为关东第一强国。”

李左车道:“如此说来赵国迁都大大得利。”

司马青史道:“自然,晋阳之地,三面环山,盆地广达,土地肥沃最适合守成。而晋阳比之天下,实在太小,是以晋阳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自二百年前三家分晋以来,七国纷纷餐食周边土地,逐步强大,若是赵国只知死守晋阳,则今日已无赵亦。”

公主道:“为何你们说赵国和晋阳,总是各种内乱?”

司马青史道:“赵国多出明君,善能征战抚民,甚得民心。昔年赵盾灭族,而赵文子能复起又强盛数百年,此事古之未有也。昔年范氏与中行氏强于四卿,围攻晋阳而晋阳之民死战;智氏、韩氏、魏氏围攻晋阳年余,城且破而民无叛者;秦将蒙骜破晋阳,一年而晋阳之民叛反归赵,又一年蒙骜乃得再平晋阳。赵之得民心者,可见一斑。而赵氏之内乱,数倍于诸国。建国之前,赵盾之灭族,始于内乱;范氏、中行氏围晋阳始于内乱;赵桓子与赵献侯之乱、赵敬侯之乱、公子赵朝之乱、公子赵胜之乱、沙丘之变乃至于今赵王与春平君之争。赵氏内乱之频繁,虽诸国之和不及。赵虽能强盛一时,终以自乱毁坏根基,惠文王之后,赵国再无贤君,赵氏之亡,你我皆可见。”

李左车道:“爷爷忠于赵国,先生可有救赵之法。”

司马青史道:“天意不可违,不可为一家一姓之故而违天道。且人力有时而穷,我即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人议论之间,进入城中。武安君属下谍子即刻为四人送上“照身帖”,晋阳已归秦,行秦法,必有照身帖后能行走。

四人在街道行走,见晋阳之民,多有愤懑之色;不时有黑色甲胄的士兵押着成串破衣烂衫的囚徒而行,可见晋阳反秦之人依然众多。

小姑娘道:“那秦将蒙骜占晋阳已两年,为何还有如此多人反抗?”

司马青史道:“一则赵之抚民,待之以宽,尤其晋阳乃是赵氏旧都,数百年来民感赵氏之恩,思为赵人,故反抗秦人者众。二则秦法严苛,一人犯法,十家连坐;晋阳之民不习秦法,多以未知获罪,由是获罪者众,反抗犹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