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38章 韩国人的蒙将军

奶爸劝学史 第38章 韩国人的蒙将军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三日方到申时,众人在船上远远看见平阳高大的城楼,平阳是座大城,城墙极为高大雄伟。

小姑娘道:“怪不得那韩康子会被张孟谈说动,这平阳城离晋水如此之近,地势低洼,若是引晋水灌城,三个月之内城必破。”

司马青史道:“那智伯瑶贪而忘险,只想着很快就要打破晋阳,平分了赵地,被韩赵魏三家所算,也在情理之中。左车,你一定要记住,用兵之道,必得慎而又慎,越是胜利就在眼前,越是须得小心在意,以免一时大意而被敌人所趁。”

李左车点头称是。

四人弃船登岸而行,直到城门之下,只见那平阳城高有八丈,外墙均以麻石砌成,坚固非常。公主自小在草原长大,除了晋阳城之外,从未见过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公主不由叹道:“如此高大坚固之城,依然挡不住秦人,想那秦军,必然是勇猛无比。”

司马青史道:“守城不在城之坚固,首要须得人心归附,那韩王早已失了人心,何人愿意安心守城。若是守城之人没有死战之心,再坚固的城墙也是必破无疑,况且此地若是被人团团围住,在上游筑坝引晋水来灌,绝无解救之法。”

众人进了城,只见市井之中人头攒动,行人客商来去行色匆匆,不像晋阳一般满大街都是囚犯,就如一个普通大城。

李左车道:“秦人占了此地不过十年,看来人心已经归附,贸易如此繁荣。”

司马青史道:“所谓不破不立,这韩国孱弱,韩国之民倒是容易统御,若是换了强势之国,只怕非三五十年不得化其反叛之心。”

李左车道:“的确如此,同为三晋旧都,晋阳被秦人占了又反,如今反叛被平定,依然有无数人在密谋反叛。平阳是韩国的旧都,自从被秦国攻占之后便十分平静,想来那韩王真是大失人心,只怕新郑也坚持不了几日。”

四人在酒楼中坐下叫了些酒菜来吃,四人并不言语,只是听那些食客谈论。那些食客东拉西扯的各自谈论,有的说秦将蒙骜伐韩伐魏之事;有的说秦国少府派人到修鱼(韩国兵器铸造重镇)采购军需,那修鱼城守装作不知道是秦人来采购,如数都卖了出去,被少府就近直接送进了蒙骜军中,攻取了韩国十二座城邑;有的说蒙骜将军已经移师伐魏了,不知道这次能打下来几座城池。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都离不开蒙骜伐韩和伐魏之事,一个个的姓兴高采烈,好像蒙骜就是本国最厉害的将军一般,全然忘了仅仅是在十年前自己还是韩人。

又有几人说到韩非公子在新郑变法,听说有些成效。又有几个人止住了那几个议论韩非的人道:“你们小心在意,前几日临水村的李大贩了些木材卖给楚国人,结果被定了私通诸侯之罪,李大被腰斩,连坐十家。”

一个大汉道:“那个李大贩卖木材二十年了,一直无事,怎么突然就私通诸侯被腰斩了,还连坐了十家?”

另一个瘦小的老人道:“为何是私通诸侯这却不知道,总之大家小心些,说说蒙骜将军攻取城池就罢了,别的事情切勿随便出口,我等安心种地交税,过个安稳日子罢了。”

另一个小老汉道:“要说自平阳归了大秦,大家都分得了田地,税也不高,日子倒也是不错。就是这时不时的就有人犯法,还连坐了无数家,真不知何时自己也会犯法。”

有一个老汉道:“极是极是,如今虽然吃饱了饭,还是有一些危险,老王庄的王二年初被派了去给蒙骜将军送军粮,因为雨天路滑,误了一日的期限,被鞭笞四十,打得半死。这世道啊,我们老百姓真不知道何时就死了。”

那饭店老板听得众人议论逐渐走了板儿,连忙自柜台后面走出来道:“诸位贵客在此用饭,是小老儿的荣幸,各位还是多吃酒菜少说话的好,小老儿感激不尽。”

一时众人都住了口。

公主道:“看来这平阳也不算完全服了秦人。”

司马青史道:“秦国新占之地,民众习俗难改,一时难以适应新法,秦人执法太严,久之难免生乱。”

四人见众人也不再多说些什么,便结账出来,在城中四处转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也就找了个客栈休息。

房间里小姑娘道:“老爹,我们去过了赵国故都,现在在韩国故都,不知魏国故都是不是也在晋水旁边?”

司马青史道:“安邑虽然离晋水不算太远,却并不在晋水之上。”

小姑娘大大遗憾道:“不是说魏桓子也是担心安邑被智伯瑶淹了才跟韩赵联合的吗?”

司马青史道:“安邑虽不临近晋水,有绛水流过,若是城池被围死,引绛水倒灌安邑,安邑亦是难保。”

小姑娘道:“要不我们骑马去安邑转一转,你老说这个安邑如何如何,我特别想去看看。”

司马青史道:“自然可以,我们明日便在汾城下船,骑马去安邑,之后再从安邑回汾城坐船下河水,你看如何?”

小姑娘抱着老爹的脑袋狠狠亲了一口道:“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第二日一早上船,未到申时便已到达汾城,司马青史吩咐船主在此处等候三日,四人四马一起下了船往南而行。

汾城原名新绛,乃是昔年周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郇侯于此,后改为荀国,后晋灭荀,迁都荀城。其后晋景公在新降之北建绛城并迁都于绛城,将荀城封给原氏黯(姓原名黯字息,晋武公大夫,自此原氏黯改名荀息,荀息便是荀林父和荀国忠的先祖。),秦穆公自渭河运粮支援晋惠公,粮船便是经新绛而入于绛城。三家分晋之后不久晋国绝嗣,新绛为魏国占据,改称为汾城。

公主久在草原生活,虽然已经不再晕船,坐船总是不太舒服。李左车也是如此,久在边关,这一次连续坐了数日的船,早就憋坏了。小姑娘自不必说,这几日总是心疼大白不得驰骋。四人进城草草吃喝了些,便马不停蹄沿着绛水直奔安邑。

安邑离汾城约有两百余里,四人跑到天黑已然跑了一百余里正遇一座小城沿着绛水而建,便在小城宿了。

次日平明众人上路,那四匹马撒开欢来,如飞似电一般在管道上飞奔,尤其是那大白,四蹄翻飞跑得犹如离弦之箭,领先了众人十几里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