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41章 百战安邑,尧舜禹故都,庆祝司马犯错

奶爸劝学史 第41章 百战安邑,尧舜禹故都,庆祝司马犯错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众人边走边聊,刚到午时便远远望见了安邑城楼。

小姑娘大是兴奋,安邑是她早就想要来看的地方,一直都未能有机会。这次见了城楼不由一催马当先奔去,待得众人来到北城门,小姑娘已经围着那城四周转了好几圈。

小姑娘道:“老爹,这座城果然不错,城四周有大片的平原,再远一些有高山为屏障,十分坚固,比起晋阳来,也就是屏障低矮些,真是个好地方。”

司马青史道:“当然,安邑四面环水,周围平原数百里,绛水自东北流向西南,贯穿整个平原,农业极为发达;西南有盐池,尽得渔盐之利。安邑善加经营,容得五十万人口,可养兵五万。东、南、西面皆有高山环绕,山外便是河水,北有晋水流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昔年尧舜禹皆在方圆百里之内建都,大禹更是直接建都在安邑,夏后启建国之后安邑亦是夏都之一。古之称为“中国”者,便是此地。安邑可称为华夏民族起源地之一。”

小姑娘道:“如此好地方,魏国居然自己献给了秦国,实在可惜。”

司马青史道:“若是诸侯都想着紧守祖宗之地,何来这数百年的战乱。昔年魏文侯以安邑为根基,用李悝变法,吴起为将。魏国内政清明,经济发达,人口激增,魏武卒无敌于天下。文侯任用吴起西占秦河西之地,北攻戎狄置上郡,越过赵国攻灭中山。若是经营河东河西上郡之地,安邑最是有利;北上攻灭中山之时,安邑的地理劣势便显现出来,无论是东出、南出还是北出,定都安邑都极为不便。之后为了向中原发展,惠文王迁都大梁,自此魏又称为梁。惠文王迁都大梁之后,秦国逐次蚕食魏河西之地。秦若欲向中原发展,必经魏之河东地,秦每东向攻魏,必尽全力。魏国自迁都大梁之后,强兵俱在大梁。河西及安邑这几百里山河面对秦国倾国之兵,逐渐抵挡不住。秦国乘魏将庞涓围攻邯郸之机,联合赵国西部兵马攻占了魏河西和安邑。后庞涓虽两番击败秦军,尽复河西之地,但庞涓马陵之战败亡后,魏国再无力对抗秦军。其后魏公子卬败于商鞅,魏惠王无奈只得献出安邑,之后秦国逐次蚕食魏之河东郡,至尽方止。”

小姑娘道:“老爹,你以前不是说魏国被秦国攻击没有办法才迁都大梁的吗,我记得你之前给我看的书也是这么写的,怎么现在又说是为了东出中原,迁都之后兵力空虚才被秦人所趁。”

司马青史道:“以前我访谈来的的确是被秦人所逼才迁都,所以写在书里了。前几年我多方查证,才知道是魏惠王为了向东发展才迁都的,迁都以后魏惠王四面出击,还多次打败秦国,的确没有怕秦国而迁都的动机。”

小姑娘道:“难得老爹也出错了。”

司马青史道:“无论是谁都会出错的,以前我还写张仪不得志去投靠苏秦被羞辱呢。后来才发现张仪出师二十年了苏秦才去求学于鬼谷子,二人出世时间相差了数十年,算不得一代人,并不会有大的交集;可惜留在那边的书怕是改不过来了。”

公主道:“留在那里的书,难道还有些地方是以前能去而现在去不了的吗?”

司马青史道:“也许能去,也许不能去,我也不知,只能说可能改不了了。明知自己错了却无法修改,这对写书立说的人来说甚是痛苦。”

小姑娘却大大兴奋起来,拉了公主道:“公主姐姐,我们进城去吃喝一番,庆祝老爹也出错了, 而且一错就是两处。”

公主道:“你老爹出错了你居然这么开心。”

小姑娘道:“你是不知道,老爹什么都知道,让我特别有挫败感,他每犯错一次,我都要大大庆祝一番,我们走!”

四人牵马进了城,那安邑城甚是宽大,城中建筑鳞次栉比,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公主道:“先生不是说安邑连番大战吗,怎么一点烽火硝烟之气也没有,却是一派盛世景象?”

李左车道:“这个你不知道,安邑入秦已有四十年,近年秦国一直向东方进取且步步胜利,安邑已经算是秦国的后方,许久未经战乱,十分安定。加之安邑入秦日久,秦法早已深入人心,秦法若是执行得好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且安邑本就是河东最为繁华富庶之地,只要没有战乱,繁荣昌盛自不必说。”

四人找了个酒楼,临窗选了个八仙桌坐下吃喝。

公主见旁边桌子上有人拿了粟米饼在羊汤里面泡着吃,大为好奇,便也要了一个来吃,公主先吃了几口羊肉,但觉鲜美无比。后又学着别的食客的模样拿了粟米饼拆成几片,丢在那羊汤之中泡了半刻,捞起来放进嘴里。只觉得那羊汤里面的羊肉香味渗入面饼中,使得那粟米饼既有粟米香又有羊肉香,与别的美食大不相同。公主又泡了几片,捞起来放进小姑娘嘴里,小姑娘最是喜爱羊肉,却并不爱吃粟米饼。公主送过来几片小姑娘不好推却,也自吃了。

公主眼巴巴地看着小姑娘的反应,小姑娘闭着嘴嚼了几口,然后一把夺过公主的碗来,又捞出几片丢进嘴里。

公主大喜,给每人又叫了一碗粟米饼泡羊汤,李左车和司马青史也觉得甚是美味。

四人正吃之间,李左车碰了司马青史手臂一下道:“先生,有几个人一直盯着我们。”

司马青史淡淡道:“无妨,进城之时那几个人就跟着我们了。”

李左车道:“莫非是李信那厮不甘心,又派了人来。”

司马青史道:“那李信非常人,既被我发现了一次逐走了,必然再不会再派人来,这些人应是别有他属。”

公主听了有人跟踪,心中大怒,便要去抽刀。小姑娘按住了公主的手道:“公主姐姐不用心急,跟着我们的人并不一定就有恶意,且看看他们意欲何为;若是真想对我们不利之时,再砍了他们的脑袋也不迟。”

公主听了小姑娘言语,也就罢了,只是气哼哼的甚不满意。

四人吃饱了,让店家收拾好了桌子,司马青史点了一壶茶与三人共饮。一边饮茶一边听店中食客议论。

小姑娘瞅着司马青史道:“老爹,你每到一地必然进酒肆听人闲聊,莫不是你那《史记》就是听人闲聊写出来的?”

司马青史道:“写书立传怎能就在酒肆中闲听而来,只是若要了解一地风俗人情,酒肆却是最好的去处,能得当地第一手资料,可与书籍记录两相印证。书籍记录一则写书之人自有立场,记录或许不准;二则便是立场客观,文字表述总是有些偏差,不如第一手资料来的精准。”

四人在安邑及周边转悠了两天,去了尧帝、舜帝故都和盐池,及至周边山脉,还在稷王山买了一只羊烤着吃了,又回味了一把草原上的生活。几人都不惯坐船,这几日得以在乡野间骑马奔驰,甚是开怀。

第三日回到船上,公主还在眉飞色舞讲述沿途趣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