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

晋末长剑 第一百零四章 宜阳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永宁二年(305)正月未过,邵勋便拉起部队西行。

糜晃被催得受不了,最终带着长子糜直以及两百糜氏部曲,一起西行。

以洛阳为中心,东西向的道路大致分为“成皋道”(东)和“崤函道”(西)。

前者是一条位于芒山(邙山)北麓、黄河南岸的滨河大道。特点是地势平坦,快速便捷,前往荥阳等地非常容易。

成皋是这条路上地势最险要的地方,附近历朝历代都建关隘,如成皋关、虎牢关、汜水关等,关隘地点或不太一样,但核心都是依靠嵩山余脉与黄河,依山滨水而建。

崤函道就要艰险多了,毕竟这里处于豫西山区,不是很好走。

准确来说,崤函道是一个统称,又可细分为东半部分的崤山道和西半部分的函谷道,以陕县为分界点。

崤山道还可分为南北两道。

南道通行条件最好,沿着洛水河谷走,直抵宜阳,故又名“宜阳道”。

“自周以来,长安、洛阳间的驿道就没怎么变过。”糜晃一边走,一边对邵勋说道,时不时还扭头看向身后的长子糜直,看看他有没有在听。

糜直从滨海平原来到豫西山区,一时间有些新奇,盯着山川的次数多了些,已被糜晃教训了好几次。

邵勋其实同样兴致盎然。

第一次离开洛阳城向西,他有种开新地图的快感。

“山川河流就这样,便是想改道也不行啊。”邵勋说道:“仆闻建安十六年(211),曹孟德为讨关中,开崤山北道。现在就这一南一北两条道了吧?”

“嗯。”糜晃点了点头。

邵勋思虑了一下,他总觉得还有第三条道,后世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好像是沿着黄河南岸,绕一个大圈,经“中流砥柱”那个地方,直抵陕县,但应该很不好走,车辆是没希望了,人、马估计也很危险。

“宜阳其实一直在洛阳控制之下。”宁静的山谷间,除了部队行军的声音外,就只有糜晃那标志性的公鸭嗓门了:“每次西兵攻洛阳,宜阳都要大战一番。司马乂秉政那会,皇甫商就在此与张方打过数场。”

宜阳是弘农郡最东边的一個县,因崤山南道尽在其境内,故十分紧要,战事一场接一场,十分惨烈。

以至于官员们都不愿在此当官,能推就推,不能推就弃官而走,小命要紧。

“宜阳还有多少人?”邵勋看着清澈宽广的洛水,以及两岸的河谷平原,道:“一路行来,渺无人烟。偶有一些百姓,看到咱们也像躲瘟神一样,跑得飞快。”

“我亦不知。”糜晃叹道:“走吧,前面就是宜阳城了。”

邵勋点了点头,将一份写满蝇头小字的绢帛收起,放入怀中。

这是裴妃给他准备的“小抄”,详细记载了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摘出的有关宜阳的一切——从战国韩邑开始,到秦武王使甘茂伐韩,乃至本朝隐士孙登所居的宜阳南山,应有尽有。

以后得专门养几个人研究这些史料了。

史料并不单纯是历史,有时候还和军事有关,比如古人走哪条路线,为什么这么走。他走这条路的时候好走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天气怎么样?等等一堆东西,都有参考价值。

宜阳城已经不存在县令了……

“恭迎府君。”宜阳县品阶最高的县丞齐顺躬身作揖,大声道。

在他的带领下,身后的吏员们亦纷纷上前行礼。

声音有点稀落,因为就连吏员都没几个了。

“诸君辛苦了。”糜晃下了马,看着破破烂烂的城墙,有感而发:“在这当官做吏不容易吧?”

齐顺等人面面相,这话叫他们怎么接?

邵勋呵呵一笑,下了马。

大军脚步不停,继续前进,往宜阳县城的方向而去。

王国中军原本三千三百余,这几个月补全编制至三千六百,另有辅兵三千,押着辑重车队跟在后面。

银枪军六百人、教导队二百骑也来了。

外加配属给他们的王**上、下二军兵士三千人,这次出动的总兵力逾万,可能是王**正式改组前的最后一次战斗了。

“宜阳可不小啊,六百石县令都不要了。"邵勋看着县城外缘城开垦的一小片土地,笑道。

国朝县分三个等级,诸县令、长、相,第八品,相当于邵勋现任的中尉司马。

诸县令秩六百石,第七品。

诸县令秩序千石者,第六品,相当于邵勋即将担任的殿中将军,以及王**的诸军将军。

把县令看作小官,那是不科学的。

大名鼎鼎的护匈奴中郎将长史也不过相当于中县县令。

幕府内呼风唤雨的从事中郎以及各位公主们的驸马,也不过相当于大县县令。

能舍弃县令跑路,足以说明此地战事的激烈程度。

根据裴妃的小抄,宜阳县原本户册上超过三千户百姓,是标标准准的第七品、六百石县令一一县千户以上,皆称令,不满千户为长,如果这个县恰好是州治或郡治,则满五百户就可称县令。

户籍上有三千户,实际数量可能翻一倍还多,但经历了张方祸害,宜阳县现在的实际人口能有一两千户就不错了。

“百里长吏,亲民之要也,不可或缺。”糜晃摇头道:“吾必上奏朝廷,新委任一令,尔等稍等月余便可。”

人选其实已经有了,黄门侍郎潘滔介绍了从弟潘思出任县令,军司曹馥没意见,糜晃也同意了,并报知司空知晓。下面就是走流程,王衍那边不卡,最多一个月就能走马上任。

邵勋默默盘算着。

县令有了。

县里的“上佐”肯定也被瓜分了,和他没关系,如丞、尉、方略吏——县丞齐顺本来就在。

其中,中小县的丞、尉皆为第九品,是官。

方略吏不是官,排在丞、尉之下,但县令无权自辟,亦为上佐之列。

上佐之外,还有“属吏”。

属吏又分“纲纪”、“门下”、“诸曹”三大类,几十个人还是有的。

这些都不是官,而是时人俗称的“县吏”,大部分是地方豪强的自留地——理论上来说,县里的所有吏职都是一种徭役,没工资的,白干活,至于是不是真白干,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属吏全部由县令自辟,这是关键。

邵勋看中的是两个职位:贼曹的主官贼捕掾、兵曹的主官兵曹掾。

贼捕掾顾名思义,抓捕盗贼。

这会的坞堡主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脱不了“盗贼”的帽子。

因为他们会抢劫过路商旅,抢劫没有加入坞堡的百姓,甚至是其他坞堡。

兵曹掾掌“兵丁征输”。

之前历次洛阳大战,一大堆县兵是谁送来的?其实就是县里面的小吏兵曹掾下乡征发,然后送到洛阳绞肉机里面去消耗。

兵曹掾人头熟,与地方豪强有交情,吃得开,经常成批成批地拉走庄客、部曲。因此,这个职位一般人还干不了,非得有很强的社会关系网才行。

但宜阳县的生态已经完全变了。

很多坞堡主甚至原本就是县里的小吏,一看打仗打得厉害,撂挑子不干了,自己回乡聚集庄客耕作,聊为自保。

邵勋完全不需要他们来帮忙征兵,因为自己有兵……

“中尉……”邵勋来到糜晃身后,低声提醒道。

“放心,哪怕县令没来,先给你安排好贼捕掾和兵曹掾。”糜晃扭头看着邵勋,犹豫再三后,问道:“银枪军与张方厮杀过,洛阳不少人都知道,突然不见了,会不会不太好?”

“养不起,解散了。”邵勋大大咧咧地说道:“这年头经常解散部伍,寻常事啦。”

糜晃被他的无耻逗笑了,又问道:“你打算攻哪些坞堡?”

“坞堡不打,打贼寨。”邵勋说道:“贼寨人少,也没坞堡那么坚固,找几个有水有田地的贼寨挑了,自己占下来,再招募流民屯垦。”

糜晃点了点头。

流民不是问题,洛阳周边现在就有不少来自并州的流民,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但你得帮我压服那些坞堡主,不然怕是难以筹集钱粮。”糜晃认真地说道。

“好。”邵勋直接答应了下来。

你帮我我帮你,这才正常。

况且,坞堡主不是不纳钱粮,事实上他们是交的,甚至愿意出兵。

问题在于比例,糜晃想要更多,这个就需要谈了。

至于邵勋自己招募的流民,主要是养银枪军。

银枪军士卒半脱产、半屯田。

另外每兵还有五户流民提供钱粮支持,尽量减少银枪军士兵干农活的时间,增加训练频次。

考虑到最花钱的武器、甲胄已经解决了,这个体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前提是有官面上的保护伞。

说白了,这就是他在极端情况下的备用方案。一旦情况有变,瞬间控制整个宜阳县,拉起六百训练充分的银枪军士卒,外加大量流民组成的民兵。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是一支加强版的乞活军,独属于他一人的部队。

而在此之前,他尽可以继续挖大晋的墙角,利用殿中将军的身份,倒腾真正的流民军很难得到的优质武器、甲胄。

总之,司空伱老人家让我继续当打手,不让我外放,我认了,但也别怪我准备了备用方案。

再者,这年头官员、军将的亲族在外头大建坞堡、蓄养宾客的多了去了,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爱咋样咋样吧。

糜晃、邵勋入县衙后,立刻喊来县丞齐顺,仔细打听本地情况。

时间不多,军队拉出来消耗也不小,还是得速战速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