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

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整个三月,邵勋都被拘束在宫中,难以外出。

他只能通过时不时上朝的潘滔打探一些消息。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司空并没有入洛阳,而是带着大军,从洛阳东掠过,然后北渡黄河,屯于温县去了。

如此诡异的行踪,哪怕邵勋没得到任何消息,也可以断定:河北战事又炽。

温县这个地方位于司州河内郡,向东北进军,可驰援河北,向西翻越王屋山,则可至河东郡,再经蒲坂津渡河,进入关中。

司马越手头不过万余成色可疑的兵马,宁敢两头援应?

河北之外,青州也开始了叛乱。

为王前驱的第三批人马下场了。

惤(jiān)县县令刘伯根起兵造反,聚众数万,被称为“东莱妖贼”。

之所以如此称呼,全因为这货是天师道师君,而东莱也是天师道广泛传播的区域之一。

初听到这个消息时,邵勋比较震惊,因为他在洛阳压根没见到什么天师道人物。偶尔听闻谁谁家里信奉天师道,也不以为意。

总体而言,洛阳及其周边,并非天师道的主要活动区域,这次算是开眼了。

古代社会,尤其是魏晋这种喜谈鬼神的社会,宗教的威力不是一般地大。

一個县令居然能聚集起万余兵马,没有宗教加成是不可能的。

东莱人王弥带着家里的僮仆部曲加入造反大军。

王弥家世不错。

祖父王颀曾任玄菟太守,跟随毌丘俭讨伐高句丽,大胜而归。

后又任天水太守,随邓艾伐蜀。

入晋后转任汝南太守。

王弥之父声名不显,但传到他这一代,家资仍然颇为可观,能养不少部曲僮仆。

或许是不甘心于这样沉沦下去,王弥决定铤而走险,加入天师道叛军,搞事!

因为有王弥这样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加入,刘伯根十分欣喜,亲自任命王弥为长史,其堂弟王桑为东中郎将。

青州刺史、都督、高密王司马略亲自率兵征讨,大败而归,跑路到了聊城。

不知道是不是司马越家族的“基因”问题,司马略现了个大眼,首次在乱世中露面,结果就被宗教起义军给击溃了。

但这支起义部队也没讨着好,幽州都督王浚遣兵南下,一战破之,斩刘伯根。

王弥带着少许亲信逃入长广山,落草为寇,暂时避避风头。但以他散尽家财也要造反的劲头来看,估计接下来还会搞事。

青州文恬武嬉,徐州世兵又刚被司马越败光,地方上缺乏可靠的镇压力量,有点空虚了。

这个世道,越来越乱了。

三月过后,四月由殿中将军陈眕值守殿庭。邵勋稍稍自由了一些,除了操练禁军,结交将领、士人之外,便在各大坞堡之间打转了,忙得脚不沾地。

四月初五,他接到命令,随中军左卫主力一起,西进新安。

战争的阴云,陡然密布。

不过,或许仅仅是施压,谁知道呢。

******

长安东郊的霸上,同样飘洒着细密的春雨。

霸上因灞水而得名。

早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就在灞水上修桥。

新莽时期,曾一度将其改名为“长存桥”。

晋时,又改名为灞桥。

此灞桥,或许早非秦穆公时的灞桥,甚至桥址都不一样,但灞水上总有座桥,以便沟通东西。

灞桥以西,便是霸上了。

之所以带了个“上”字,其实是因为霸上就是位于灞水以西的一块高出地面的土塬。

是的,又是西北地区常见的土塬地形。因居高临下,向为屯兵之所。

张方的大营就位于此处。

或许是连日阴雨的缘故,大营内军士们的士气有点低落。

前年攻洛阳,本来是个好机会。

司马越在荡阴惨败,溃不成军。上官巳溜回去后,在洛阳城中大闹,搞得人心惶惶,城池岌岌可危,仿佛一通鼓就能拿下。

但有个叫邵勋的人横空出世,打碎了所有人的美梦。

他残忍而暴虐,又狡猾奸诈,在大夏门内狭窄的街道上,强弩雷发,箭矢如雨,生生斩杀了六百名精锐的骑兵,让抢门功败垂成。

到了最后,出征的两万多步骑没抢到足够的财货,只能盗发陵墓,聊以自慰。

今年又说要东攻洛阳,石超、楼权、牵秀等河北将领甚至已经领兵出发了,但后续部队没跟上,最终没甚成果,灰溜溜退回——究其根本,还是河间王没下定决心,如之奈何。

“大王惧矣!”中军营房之内,张方醉醺醺地喝着酒,唾骂不休:“什么狗屁士族,胆怯懦弱,首鼠两端,就会坏事。”

亲兵们战战兢兢地看着自家都督,不知道该靠近还是远离。

都督醉酒之后,横剑杀人之时可不少见。

纠结了半晌之后,他们叹了口气,互相对视了一下,便齐齐离去了。

“毕垣鼠辈,但知言和。”张方仰脖灌了一口酒,继续骂道:“却不知司马越根本不愿议和。可笑啊可笑,长安、洛阳近在咫尺,司马越得多傻才肯跟你议和?今后若有机会,定要食汝肉、寝汝皮、饮汝血,好好把玩一番汝之妻女,再散入营中为娼妓,哈哈!”

营外响起了一阵马蹄声。

草地泥泞潮湿,马儿跑不起来,众人身上也脏兮兮的。在营门口验明正身后,守门裨将恭恭敬敬地将郅辅等人让了进去。

“汝自去吧,我找都督有要事相商。”郅辅挥了挥手,道。

裨将恭声应是。

如此态度,不仅仅因为郅辅是张都督帐下第一大将,更因为其他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张方微时,郅辅资助他的不仅仅是钱粮,还有部曲。

这些郅家部曲跟随张方东征西讨,活下来的人都成了张方亲信。

当然,这些部曲曾经的主人郅辅,更是张方心腹中的心腹,机密之事从不相避。

对此,郅辅也很是感慨。

但他没有办法了。

家业都在长安,能怎么办呢?河间王动动手指头,就能让自家灰飞烟灭。

不要怪我,要怪就怪毕垣吧。谗言是他进的,你若做了鬼,自去找他,休要来缠我。

郅辅踩着泥泞的烂地,一步一滑地进了营房。

本欲开口说些什么的,却见张方已醉倒在案几上,哼哼个不停。

郅辅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身看向几位亲随。

亲随们脸色苍白,但都点了点头,散开在外面,不让任何人靠近。

郅辅脸色抽搐地走了过去,站在张方身侧,一时间没有任何动作。

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往昔的一幕幕。

年少时的张方,以勇力闻名,作为河间**户世兵,跟随河间王,先去邺城,再来长安。

两人的相识,缘于偶然。

一个是长安鼎鼎大名的富豪,一个是落魄的军户,偏偏一见如故,言谈甚欢。

自己看中了张方的武勇以及他河间国人的身份,张方则对自己的万贯家财颇为惊叹。

接下来就是识英雄、重英雄的佳话了,自己豪迈地拿出部分家财和部曲,赠予张方。

张方十分感动,约定“苟富贵”,定不相忘。

而事实也是如此。张方以勇武闻名,渐渐立下诸多功劳,最终发迹。

发迹后的张方没有忘了自己,将帐下第一亲将的位置给了过来,并毫无保留地信任自己。

这些年,靠张方赚了不少。

早些年投下的钱财、部曲,早就连本带利赚了回来,甚至翻了几番。

张方没有对不起自己!

“唉!"鄄辅叹了口气,轻声道:“负心人在此,勿要怪我。”

说罢,抽出佩刀,照着张方的脖颈重重斩下。

“咔嘧!"刀入骨肉之中。

张方的身体猛然颤抖了一下,他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郅辅。

郅辅狠下心,加了把力,猛然一划。

鲜血喷涌而出,溅了他一身。

张方的眼神渐渐暗淡了下去,嘴一张一合,似乎在说些什么

郅辅俯下身子,只听到了“小心"两个字。

小心?郅辅一愣,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待到张方没有任何动静后,郅辅将其头颅切割下来,然后用布包着,提在手里,出了营房。

营房外恰好有儿位偏神将领赶到,见郢辅浑身是血的模样,愣在了那里

再看到鄄辅右手提着的尚在滴血的“布包"时,下意识后退了两步,手已经抚在了腰间刀柄之上。

“你等原为我家僮仆,而今是要拦我吗?"鄄辅面无表情地问道。

几人没有说话。

“此乃大王之命,尔等要抗命吗?"有亲随走了过来,厉声斥道。

“事情既已做下,便不可挽回。尔等好好想想,值不值得?”又一名亲随说道。

“让开!让开!”第三名亲随推了他们几把。

几名偏裨将领低着头,默默让开了。

郅辅看都不看他们,大摇大摆地出了军营,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曾经可止小儿夜啼的张方张都督,就此命丧军营,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恩主手里。

四月底,张方的头颅被塞入木盒中,飞马送至温县,交到了司马越手里。

司马越不想看。

幕僚们仔细检查,并找来几个认识张方的人反复查验,最终确认张方已死。

司马越听后狂喜。

老实说,他没想到司马颙这么傻。

真以为杀了张方就能议和?怎么那么天真?

张方怎么死的,瞒不住任何人。关中诸将士,宁不心寒耶?还有几个肯为司马颙卖命?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司马越在大帐之中肆意大笑,手舞足蹈。

幕僚们纷纷上前恭贺。

“传我将令,以糜晃为都督,总领大军,杀奔关中。”司马越脸色一肃,大声吩咐道:“此战,不破长安誓不罢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