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

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关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鲜卑骑兵由祁弘、刘琨二人统领。

横穿半个洛水河谷之后,折向北,慢吞吞地通过了山道,再一路奔行,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弘农,几乎与北路前后脚抵达。

豫西山区,骑兵奔袭个蛋!

排着队在山路上小心翼翼走路的时候,尤为滑稽可笑。摔落山谷的马儿没有两百匹也有百余匹,鲜卑人还未打仗,就已经亏了。

他们没有在弘农过多停留,甚至连都督糜晃的宴请都拒绝了。

祁弘是王浚幕府的主簿,和洛阳这帮将官不是一路人,他就是個来助拳的“客将”而已,压根没打算给糜晃面子。

刘琨是范阳王幕府司马。

他倒是想见见一位叫邵勋的殿中将军,因为这人在范阳王幕府之中的名声“如雷贯耳”——不是什么好名声。

许昌武库案,是范阳王这么多年吃的最大的一个哑巴亏。

若被刘乔父子攻破许昌,掠走甲仗也就罢了,偏偏许昌武库被“友军”给抢了,如何不让人生气!

范阳王私下里摔了花瓶,询问有没有办法弄死这个人。

这话一出,大家就明白了,明面上动不了邵勋,只能想些暗杀之类的腌臜手段。

刘琨着实不想掺和这事,他只对邵勋长途奔袭,阵斩刘祐的事情感兴趣。

中原诸州,用骑兵用得如此得心应手的人,却不多见,偏偏此人当时才十八岁,让人震惊。

坊间传闻,邵勋曾得神人传授诸般技艺。

对此,信的人还不少,刘琨就认识一个专门写志怪录的人,甚至把这种传闻记录了进去,并且写了洋洋洒洒千余字的批注,引经据典,煞有介事。

也有人说邵勋是天上人下凡,游历一世红尘,便回到天上。

刘琨对此将信将疑,同时也愈发好奇了,想见他一面,看看传闻真假。

这样一个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年轻将领,对于素来喜好兵戈之事的刘琨而言,若错失结交机会,就真的太可惜了。

无奈他不是主将。

五千鲜卑骑兵只听祁弘的,连都督糜晃的军令都不会搭理的。于是,在稍稍补给之后,他也只能遗憾地放弃面见邵勋的机会,继续行军,直奔湖县、潼关方向而去。

司马颗在此部署了兵马:弘农太守彭随、北地太守刁默合兵两万余,共拒东兵。

是的,司马颤帐下也有弘农太守,盖因湖县、潼关、华阴在地理上都属于弘农郡,数年来一直被关中兵控制着。

但守军士气低落,战意不足。

不用怀疑,这就是杀了张方的后遗症。

司马越来得太快,根本不给司马颗重整军心的时间。五干鲜卑骑兵昼夜兼程,在弘衣都城时都不想停留,直接冲杀了过来。

离谱的是,司马颗还给守军加了点料:司马越拒绝议和之后,他后悔了,迁怒毕垣、郅辅,但毕垣是“河间冠族”,即便杀张方的主意是他出的,却也不能加罪,于是只能把没跟脚的郅辅给斩了,以泄心头之恨。

这样一来,西军本就不高的士气顿时雪上加霜。

潼关岌岌可危矣。

******

六月初一,主力大军分批离开弘农。

糜晃、邵勋二人并而行。

“司空在萧县一败,陈敏便借口募兵,回去后割据江东作乱,至今未能平定。"糜晃说道。

驿道两侧的山塬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一如司马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局势。但片大好之中也有隐忧,那就是青州刘伯根、扬州陈敏之乱。

刘伯根掀起的天师道叛乱已被王浚所遣之鲜卑骑兵讨平。

陈敏之乱却愈演愈烈。

说起来,这还是司马越的锅。

张昌部将石冰窜到扬州时,掀起偌大动乱,最后就是陈敏率兵讨平的。

徐州封云作乱,陈敏复率兵讨平,积功升为广陵相。

司马越自徐州出师,将陈敏召到身边,为前锋都督。

萧县败于刘乔之后,陈敏看透了司马越的草包本质,借口回去帮他募兵,一去不返。

接着便是割据作乱了。

其实,江南大族不介意再出现一个孙策。

无奈如今大晋朝还有点威望,实力也没衰弱到极点,陈敏家世又一般,愿意与他合作的士人并不多,孙策却是做不了了。

但不打仗是不可能讨平的了,而今只能由大晋忠臣、荆州都督刘弘出师。

“四方多事啊。”糜晃叹了口气。

老实说,他对主公司马越也有点腹诽。

陈敏之乱本可以避免的。若在萧县击败刘乔父子,陈敏能回江东吗?回不了!

而且,挟此大胜之势,陈敏的野心也会遭到压制。

无奈一战惨败,不但陈敏跑回去造反,请来的鲜卑骑兵还大掠豫州,作了无数孽。

甚至于,糜晃怀疑青州刘伯根作乱,也与司空在军事上的接连失败有关。

说白了,威望太低了,有点压不住场子。

“都督有何打算?西州军心动荡,击之不难。获胜之后,可曾想过在关中为官?”邵勋问道。

他察言观色,发现糜晃有点失望。

当然,这点程度,并不会动摇糜晃对司马越的忠心。

再失望,他也会尽心尽力。只不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事情都是从一点点的失望开始的,慢慢等吧。

“关中绝无可能。”糜晃摇了摇头,道:“出了陈敏这档子事,关中多半会给某位宗王。即便留人镇守,也是短期的,厘定局势之后,便会交给宗王出镇。此战若真能得胜,我多半会入朝为官吧。司空在朝中乏人,不能什么都靠王夷甫。”

入朝为官?哪有割据一方痛快!但升官入朝,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擢升,况且糜晃本人并不抵触,这就没办法了。

“别光问我,你呢?”糜晃看了眼邵勋,道。

“寸功未立,怎好谈这些。”邵勋笑道。

糜晃亦笑:“看祁弘、刘琨等人一骑绝尘的样子,你要立点功劳,怕是不容易。”

“总有机会的。”邵勋说道:“鲜卑人奔着长安去的,西军只要不惹他们,多半无事。”

“唉。”糜晃叹了口气。

请来的兵,一个个桀骜难制,压根指挥不了,如之奈何。

西军的部署,现在摸清楚了。

一共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就在弘农境内,以彭随、刁默的两万余兵为主。

第二道防线在华阴,多为河北旧将,如牵秀、石超等,兵不多,区区万余罢了。

第三道防线在灞水一带,由马瞻、郭传两将统率,兵力不详。

昨夜两人饮宴,聊了聊。

邵勋认为,如果第一道防线告破,后面就没希望了。

过了潼关,一马平川,不再有地利优势。考虑到西兵普遍士气低落,兵力上又处于绝对劣势,这仗确实没得打。

“你家那几个坞堡如何了?”糜晃又问道。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落在邵勋身后的一千军士身上。

其中四百人牵马步行。

马背上驮着铠甲、弩机,身上背着重剑、环首刀。

看他们的样子,凶悍难制,目中无人,唯紧紧跟在邵勋身后,亦步亦趋。

换个人来,怕是难以指挥这帮骄兵悍将。

另有六百士卒,似乎是洛阳守城战里昙花一现的银枪军,领头之人名叫金三,糜晃甚至见过。

此六百人排着整齐的队列,认真甩手甩脚地走路,与前面那四百人完全是两个风格。

六百人里新老夹杂,大概三分之一老兵、三分之二新兵的样子。

老兵相对更从容镇定,目不斜视。

新兵喜欢偷偷用余光四处张望,显得十分好奇,直到身背认旗的军官拿刀鞘砸下去为止。

这些人的器械放在后面的辎重车辆上。

糜晃注意到,人皆铁铠一副、长枪一根、环首刀一把、步弓一张,外有杂七杂八的器械若干。

说这些人是庄客部曲,谁信?

联想到许昌武库案,糜晃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云中坞已经完备,金门坞入冬前大体能完成。檀山坞要等到明年了,钱粮实在匮乏。”邵勋回道。

糜晃点了点头,片刻后说道:“击败司马颙后,你想去哪里,自和我说一声。我将你派过去,别闹出太大动静就行。”

“谢了。”邵勋在马背上作揖,表示感谢。

糜晃这个老好人,应该已经感受到平静湖面下的暗流了。

他的内心之中,应该也很彷徨吧。

“都督。”邵勋又道:“裴家在陕县东新修了个坞堡,你就没想过吗?”

糜晃闻言,微微有些茫然。

他是真没想过以后该怎么办。

有些事情,真的不愿去深想。在他心中,司空击败河间王,扫平关中,再剿灭扬州陈敏之乱,似乎就大体太平了。

从此以后,司空在朝中秉政,他们升官发财,名留青史,难道不好吗?

但仔细想想,这种美好的愿望更像是空中楼阁,不着实地。

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了,早就过了爱幻想的年纪,何必自欺欺人呢?

邵勋的问话,让糜晃心中微微活络了起来。

裴家都在弘农建坞堡了,伱还在犹豫什么呢?

六月初四,大军抵达桃林塞,即秦函谷关旧址附近。

此时前方传来消息,彭随、刁默率军至湖县。

因军士逃亡日众,不得已之下,裹挟着全军出战,被鲜卑骑兵一战冲垮,全军覆没。

祁弘等人趁势进占湖县,入潼关,再奔至华阴,一路畅通无阻。

糜晃听闻之后,下令加快行军速度。

五日后,作为中军先锋的邵勋率部进入潼关,正式踏上了关中的大地。

当天晚上,他遇到了从宜阳赶来的信使,一番交谈后,顿时大怒:艹你大爷,哪部鲜卑践踏我家禾苗?心中当即开始盘算,怎样才能找着机会,摆人家一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