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月票加更1)

晋末长剑 第二十五章 先去看看再说(月票加更1)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安平广宗县城外,“邵”字大旗远远出现在地平线上。

仓皇逃至此处的千余义军一见,当场炸了:“邵贼至矣!”

一半人当场溃走,散得到处都是。

另有一半人不想跑了,战战兢兢出城,束手就擒。

刚刚从辎重车上取下铁铠、长枪,披挂整齐的银枪军士卒一看,顿时气乐了。

行军之时,不着甲、不扛枪、弓不上弦,每遇敌情,都会由辅兵取来器械,帮着他们披甲上阵。

一路上追击敌军,他们披甲、卸甲的次数太多了,大部分时候还不用打,一个个腻歪得很。

不过这也是好事。

只要打仗,必然会死人,贼众闻风而溃,倒省了许多事了,也能让更多的袍泽全须全尾回家。

追击到这会,队伍已经缩水不少。

少掉的是一千牙门军及两千丁壮,他们“护送”着缴获的财物、六七千名俘虏、两百各色工匠先行,前往汲郡。

到汲郡后,稍事休整一番,然后再经河南、洛阳返回梁县。

俘虏们的命运已经决定了:种田。

不会种不要紧,鞭挞之下,总会学会的。

广成泽环境不太好,开发程度不够,开辟出的新田地产量不高,与开荒无异一一事实上就是开荒。

这是一个辛苦的活计,有时候还容易得病,让俘虏们趟第一道雷,改造好环境,再适合不过了。

“俘虏总计六千八百余,种個千余顷地没问题。"邵勋召集诸将,开始画大饼:“我已着留守之牙门军轮番派人看守,每俘种地十余亩,一年产出,供他们自己吃喝后,应还略有盈余,可拿来给战殁的儿郎们发抚恤。”

“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从今往后,俘虏们耕田所获粮豆,就专门给银枪、牙门、长剑三军发抚恤。产多少,发多少,除非一户一年所领之粮超过二十斛,那样我才会取走多出的部分。”

“战殁儿郎的家属,可直领十年抚恤,到期后方止。”

邵勋说完后,看着大家。

其实,他定的这个标准还是低了,有点欺负普人的感觉

唐代规定,战士兵一年领十二斛抚恤(一唐斛=三晋斛),直领十年,故初期战斗力较强。

武后年间,因为几次惨败,死了太多人,这条规定名存实亡,却不知还有几人能足额领取了。

到了唐玄宗时期,战争更加频繁,他甚至在南诏大送了儿次人头,压根给不起抚恤了。

但怎么说呢,这玩意就和府兵一样,在打天下的时候特别好用。以后不能用了,那就再想其他办法,或者降低标准。

反正邵勋留了个口子:除去屯田俘虏们的口粮后,产多少,发多少,不够也没办法,或者你们好好打,抓更多的俘虏回来?

“将军,此乃德政,儿郎们闻之,定然感佩。”李重正色说道。

国朝其实也有抚恤,但形不成定制,随意性很大,且极少针对士兵群体。

本来大部分就是世兵或征兵,军饷都没有的,又如何谈制度层面上的抚恤呢?纵有,也是将领的个人行为,或者朝廷的临时行为,且不是每次都有,数量还很少。

邵勋定下的“恤田”,已经是制度层面的事情了,与随意性较强的个人行为完全是两个概念。

恤田或许归官府所有,但府兵、牙门军、银枪军战殁军士的家属有权分享产出,为期十年。

虽然初期肯定很少,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荒地变成熟田后,产量会进一步增加,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李重又想到,将来如果谁敢动这个地,那就得罪了所有武人,朝廷都没法拿走,除非他们能诛杀银枪、牙门、长剑军的大部分将士。

这样一来,牙门军彻底不复为朝廷所有了!李重叹了口气。

但他能反对吗?不能,何况他是支持的,底层军士真的太苦了。

“将军,俘虏们种地多少年?十年、二十年?”黄彪在一旁说道:“最好能种个二十年,临老了再放走。”

邵勋一听乐了,黄彪咋这么不把人当人看呢?最绝的是,章古等人居然连连点头,很是赞同黄彪的意见。

这帮杀才!

“现在生地多,先定个五年吧,五年后厘定户籍,成为民户。”邵勋说道:“想要更多的军田、恤田,尔等就要奋勇厮杀,抓更多的俘虏回来,开辟更多的田地。回去后和儿郎们说清楚,只有打胜仗,打更多的胜仗,他们才有更好的日子。”

“诺。”众人齐声应下了。

邵勋找他们开会,他们会找军官开会,军官再告诉士兵,如此传达到位。

武人这个群体,会慢慢变得有保障,有吸引力。

当他们能分享邵氏集团崛起所带来的好处时,这个团体就比较有凝聚力了。

人是有精气神的。

士兵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时,所爆发出的战斗力,会让那些浑浑噩噩的军队相形见绌。

******

消息传达下去后,不出意外,所有人都士气大振。

士兵们不是不愿死战,你得帮他们解决顾虑。

我死了,家人活不下去怎么办?

我斩敌首级了,能不能拿到赏赐?

我立下大功,能不能升官?

我还没子嗣,死后去了地下,逢年过节有人祭祀吗?

等等。

解决一桩,战斗力上升一点。

全部解决,战斗力爆表。

邵勋能力有限,只能一点点解决了。

当天晚上,消失了三天的卢志回来了,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位名叫王阐的司马颖故将。

“王将军请入座。”见礼完毕之后,邵勋伸手一指,让王阐坐在他右下首的胡床上。

卢志坐在左下首。

“将军,王妃可在府中?”甫一落座,王阐便问道。

“在。”邵勋简略地回道。

怎么所有人都关心乐氏?她只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才是太弟妃、成都王妃,其他时候就是我的小妾嘛。

“昔年在成都王帐下为将,因醉酒误事,几被杀,后来是王妃转圜求情,我方捡回一条命。”说起往事时,王阐有些唏嘘。

邵勋默默观察了下他的脸色。

满脸憔悴,胡子拉碴,身上的戎服多有破损,脏污之处更多,已与土匪山贼无异了。

再看他的眼神,没有太多亮光,没有什么对未来的期盼,仿佛他存在的意义就是造反,反对司马越的一大家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也是个可怜人!

曾经的北中郎将,混到这个地步,只能让人叹息。

“子将,何犹疑也?”卢志忍不住说道:“肥乡之役,邵材官领步骑数千,一战摧垮了汲桑万四千人,用兵神武之处,他人难及。而今汲桑众溃,河北就剩你们这点人了,再不投效过来,就要被剿灭了。”

王阐叹息一声,脸色凄凉。

“你们还有多少人?”邵勋问道。

王阐沉默。

“唉!路上说得好好的,怎么事到临头,又犹豫了?”卢志有些痛惜。

邺府旧人真的不多了,再这么下去,王阐他们一伙人都得死。

早知这么犟,他就去司马越那里当祭酒了,再不管这些孤魂野鬼。

“石超还有两千兵,楼褒、楼权各拥众千余,郝昌有兵五百,我有兵八百。”在卢志充满怒火的眼神逼视下,王阐最终说道。

“据城而守,或可撑得一时。”邵勋说道:“但苟晞会来,我也会参与围攻,届时你等必然败亡。不如降了吧,跟我走。”

“你养得起?”王阐惊讶道:“这八百人都是跟了我许久的老弟兄了,我不想他们受委屈。”

“让他们跟伱赴死,就不是受委屈了吗?”邵勋反问道:“八百人不多,给口饭吃还是不难的,赏赐就别想了,我确实给不起。再者,我料石超不会降我,是也不是?”

王阐、卢志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

山穷水尽之下,有些人会降,有些人不会。

石超就算要降,也不会降邵勋,但司马越又不可能接纳他,因为太晚了。

如果早个一年,曾经的邺府士人、大将都有可能得到司马越赦免,甚至为他所用。比如曾与石超一起西攻并州的王斌就降了,还得到了任用,这次配属苟晞指挥,攻汲桑。

但石超、王阐、郝昌这类人,要么潜伏在河北反复搞事,要么西奔关中,投靠司马颙,继续与司马越作对,想要得到原谅,却不太容易了。

石超是注定无法挽救了,但邵勋还想尝试着挽救下其他人。

王阐手底下的八百兵,跟着他打了一年多了,山穷水尽之下都未离散,可见不是那种一触即溃的羸兵,还是有点价值的。

乱世之中,人才最重要。

“降与不降,尔自决吧。”邵勋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卢志知道,这是给他劝说的机会。于是立刻起身,走到王阐面前,半晌后,开口道:“有些事,我只说一遍,若还犟,就不管你们了。”

“其一,以数千粮械两缺之兵,对抗数万得胜之师,必败。”

“其二,邵材官屡战屡胜,此番必然封爵,身份却不差你多少。你现在甚至可以说是没身份。”

“其三,王妃在府,有事还可以帮着转圜。”

“其四——”说到这里,卢志压低了声音,道:“邵材官尚未娶妻,王妃已怀有身孕,若诞下男儿,将来如何,犹未可知。”

王阐心中一动。

卢志看着他,久久不说话。

半晌之后,王阐张了张嘴,艰难地说道:“我离营一趟,去劝劝郝昌、楼褒、楼权。”

卢志大喜,同时心中也有了决定。

太傅幕府的祭酒,只不过是个中低级幕职罢了,他不想去了,而今有个地方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尤其是经历了肥乡之战后,又深入了解了一些事情,他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王妃是邵材官的枕边人,还有可能诞下长子,如果再多一些像王阐这样的故人,就再好不过了。

反正邵勋目前没法开府,他也没法正式任职,若有不谐,直接走人便是。

先去看看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