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十九章 火中取栗

晋末长剑 第十九章 火中取栗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哈哈哈……”司空府内,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不断。

确实,最近几个月司马越舔得很厉害。

用文雅点的词语来形容叫“恭俭退让”,用难听的话形容就是“阿谀奉承”。

但不管怎样,他舔到了。

司马乂非常高兴。

邺城的司马颖也没使绊子,甚至称赞过司马越几句,因为司马越暗中支持他担任皇太弟。

这就是左右逢源,墙头草,关键是还没暴露,不得不说是一种本事。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这不,范阳王司马虓已经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即将率军南下,处理荆州乱局。如果他有手段,当可趁势在荆州安插心腹。

司马虓、司马模、司马腾、司马越同为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关系自然不一般,绝对算是司马越的外援了。

至于原本的荆州都督(亦叫沔北都督)司马歆,因为军队多派往蜀中,无兵可用,刚被农民军大败于樊城,死。

“征南将军一至,张昌贼党不死何待?”

“声势闹得挺大的,荆、扬、豫、徐、江五州之地,皆有波及,赶紧平灭了事,迟则生灵涂炭。”

“江南诸州,武备废弛,也不知道在搞些什么,官军一触即溃,竟连流民都打不过。”

“武帝削郡兵,地方仅有武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罢了,不用过苛。”

“如今这个世道,该重建郡兵了。”

……

众人七嘴八舌,谈得很尽兴。

司马越频频举觞劝酒,众皆酣然。

王导放下酒樽,随口应付着他人,心中默默思考。

最近,堂兄王衍又召集在京王家子孙,举行了一次密会,王导去了。

会中,王敦指出朝廷威望日衰,诸州有方镇化的趋势,且不可逆。既如此,不如派自己人去各州,攫取地方权力,以为奥援。

王衍基本同意这个看法,并对在场的王导、王敦、王澄寄予厚望,认为他们三个是琅琊王氏这一代中比较出色的族人,要勇挑重任,为家业的兴旺发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王导对堂兄王衍比较尊敬,因为堂兄愿意留在洛阳这个龙潭虎穴,把弟弟们都送出去。

按照王氏子弟的规划,王导往徐州那个方向努力,争取自己出任刺史。如果做不到,就弄个宗王顶在前面,自己幕后操控一切。

王导选了好友司马睿。

司马景文至少从外表、性格来看,比较容易操控,是最适合的前台幌子。

但问题也存在着,闻喜裴氏的裴盾似乎对徐州刺史很感兴趣,这就面临着强大的竞争了。

王导最近心情的阴郁,一大半来源于此。

这会酒席上又听到范阳王司马虓担任征南将军,南下荆州平乱,心情就更是郁闷了。

征南征南,征完南之后呢?会不会派个心腹出任荆州刺史、都督?那样的话,荆州可就归司马越一系了。

烦躁!司马乂、司马颖就没点反应吗?

“咳咳。”司马越清了清嗓子。

众人见了,纷纷放下酒樽,坐回自己的位置。

“今日参宴者,皆一时俊彦啊。”司马越笑道:“一年前,孤可没想过会有今日之局面。”

“王之贤名,播于远近,四方俊彦纷纷来投,故有今日之盛景。”庾敳大声说道。

糜晃瞥了他一眼。庾敳其实并未加入司空幕府,只不过走得比较近罢了,却在此大放厥词,搞得好像他是首席幕僚一样,你把曹尚书放在哪里?

嗯,曹尚书正看着场中诸人,笑而不语。

曹尚书名曹馥,乃曹洪幼子,年逾七十,德高望重,现为幕府军司,头号僚佐。

“子嵩过矣。”司马越笑了笑,道:“而今河北名士径投邺府,西州士人多奔长安,河南、江东士人,多有依附长沙王者。孤这边,还差一些,差一些。”

他这话是用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的,但也有几分真意。

幕府之中,虽然来了不少人,总体而言,人才还是匮乏。

吴地士人甘卓婉拒了他的招揽。

河北士人祖逖以母丧为由,并未入幕。

……

说白了,人家要么投司马乂,要么投司马颖,为何投你呢?

名望、权势这种东西,可以影响很多人的选择,这就是现实。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

秉政的司马乂最近处理了一起谋刺事件。

简单来说,司马乂大事与邺城的司马颖商量,朝政由二人一起做主,但他忽略了屯兵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

要知道,当初对付齐王司马冏的时候,大伙可是说好了,事成后废帝,拥立成都王司马颖为天子,河间王司马颙则为宰相。

但司马冏直接被火并杀掉了,没劳烦长安、邺城二位帮太多忙,让这两位老哥十分失落。

好在长沙王司马乂脑子清醒,先稳住了邺城司马颖,一应大小事务都和他商量,并口头表示愿意拥司马颖为皇太弟,将来继承帝位。

这个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司马颖。

人家要的是皇帝宝座,皇太弟什么鬼?再者,现在也没见到立他为皇太弟的诏书啊,你是不是在忽悠我?

好在司马乂愿意与司马颖分享朝政大权,暂时稳住了他,没让他当场发飙,拖到了现在。

与司马颖相比,司马颙真没得到太多东西,故十分恼火,做掉司马乂的冲动十分强烈。

就在前阵子,洛阳看似一片太平的情况下,前司马颙幕府长史、现河南尹、陇西李氏出身的李含暗中联络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等人,阴谋刺杀司马乂。

邺城司马颖乐见其成,默许了。毕竟两个人共掌国政,总没有他一个人说了算好。

但李含谋事不密,被前齐王司马冏幕府参军、现长沙王司马乂幕府参军皇甫商得知,当场告密,李含、卞粹、冯荪三人被捕杀,骠骑从事诸葛玫、前司徒长史牵秀亡命奔逃邺城。

李含一死,意味着司马乂、司马颙二人正式撕破脸,邺城司马颖多半也没耐心继续玩什么共掌国政的把戏了,听闻他最近征发了大量兵众,又联络鲜卑、乌桓、匈奴部落,磨刀霍霍,南下的意图十分明显。

这件事,对中原百姓来说固然是噩耗,对长沙王司马乂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对东海王司马越来说,则未必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你们互相火并,拼到最后,剩下的不都是我的了么?

这话不能公然宣之于口,但在座众人,懂的都懂。

主公不是第一回这么做了。

司马伦、司马冏都被他熬死了,在洛阳的局面一步步打开,如果司马乂再死,或许能更进一步,大伙也能跟着沾光,岂不美哉?

******

司空府武库房外,邵勋意外碰到了两个人:何伦、王秉。

经旁人介绍,才得知他俩是东海**将,这次带了一千多王国兵至洛阳,听大王号令。

“何将军、王将军。”邵勋立刻上前见礼。

“哎,何必多礼!”何伦上前两步,托住了邵勋的手臂,笑道:“都是乡党,在外就当互相帮助,今后都是自家兄弟,无需多礼。”

邵勋有些意外,从军的世家子这么客气的吗?

与糜家一样,何家、王家也是东海士族。

何家新起,底蕴较弱。

王家则是老牌士族,后汉王朗之后,曾与天家联姻,家世比何家强上太多了。

不过,王家确实厉害,王秉则不一定。他如此热情客气,多半是支脉出身,小时候家境可能还不咋样,故没那么多骄娇之气。

“正是。"王秉也在一旁说道:“咱们初来洛阳,人生地不熟,就得抱团。大王幕府之中多青徐士人,咱们军中也得多青徐兵将。邵君既是国人,就是自家兄弟,可以信任。”

邵勋再次行礼告谢。

有点离谱,他竟然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温暖”,这是何等的卧槽!

地域、乡党,在中古时代,当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关系。

“二位将军率众而来,长沙王那边竟然可以通融?"邵勋问道。

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管得这么松了?

齐王司马冏那会,可是把诸王党羽都赶出了城去啊,结果何伦、王秉带着一千多兵马,大摇大摆地入城,竟然没有丝毫阻碍。

长沙王怕是自顾不暇。“何伦比较谨慎,没说什么,但王秉却满不在乎地说道:“其实吧,他早就做好与邺城、长安大军厮杀的打算了,咱们这一千多人,固然不多,但也是份助力不是?”

见王秉的大嘴巴把什么话都说了,何伦也不再隐瞒,补充道:“长沙王拉拢禁卫军诸将,成果不是很显著,有些人暗通邺城、长安,有些人装疯卖傻,能为他所用的并不多。再者,禁卫军内部也很复杂,有些固然骁勇善战,有些部伍则滥等充数,不堪一击。而今事急,自然能用的都要用起来了。”

“原来如此。"邵勋再次告谢。

高级军将就是好啊,得到的消息比他多多了。这两人,今后还得多多结交

“听闻邵君为督伯,代糜督护管看一幢兵?"王秉又问道。

“只管着二百余人。"邵勋说道:“两队丁壮,三队孩童少年,却不甚堪战。”

“不少了。”王秉听完,脸色一松,继而劝道:“想办法多收拢些兵马。”

“正是。”何伦也说道:“大王着我等招募亡散,扩军备战。邵督伯亦可效仿,洛阳重地,咱们自己人还是太少了啊。”

“多谢二位将军提点。”邵勋真心实意地躬身行礼。

二人见邵勋执礼甚恭,非常尊重前辈,心中满意。

司空已经召见过他俩,下令招募散乱在各地的溃卒,扩充部伍。基本是有多少人招多少人,钱粮他来想办法。

屯于潘园的那一幢兵,他们粗粗了解过,过半不堪战,再加上有护卫王妃的职责,于是便熄了吞并的心思。今日见到邵勋如此客气,心中愉悦,乡党情结一上来,便多说了两句。

邵勋大概也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从东海国千里迢迢而来,若说没有彷徨、担忧,那是不可能的。而今确实该团结互助,为他们东海人在洛阳站住脚一起努力。

如此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