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五十八章 崔公

晋末长剑 第五十八章 崔公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夏日的夜晚,星汉灿烂。

夜风劲吹之下,蚊子也很少。

邵勋双手枕头,躺在船舱里,惬意无比。

乐氏抱着他们的长子“金刀”,坐在码头上玩闹着。

“金刀”是小名,因一眼相中了金刀玩具而得名。

作为家中第一个孩子,金刀备受宠爱。

爷爷奶奶就不说了,那是抢着抱,欢喜得不行。

唯一让他们不满的,大概就是南阳那边居然派了一个奶妈过来,专门带孩子,剥夺了他们许多乐趣。

另外,息妇家的强势,也让他们微微有些不自在。

与世家大族做亲家,对他们而言压力极大,只不过平时不说,不想增加儿子的心理负担罢了——事实上他们一年之中也见不到儿子几天。

金刀吃完奶后,在母亲怀里傻乐了一会,然后便时不时转过头来,盯着父亲看。

岚姬不断逗他,始终无法完全吸引他的注意力。

最后她放弃了,把金刀交到奶妈手里,来到小船上,坐到了邵勋身侧。

邵勋往旁边让了让,解开了缆绳,然后将岚姬搂到怀里,并排躺着看向夜空。

小船在湖中飘飘荡荡,不知何往。

乐氏的文青病很快就犯了,看着满天繁星,问道:“郎君,哪个是织女星?”

邵勋努力瞪大眼睛,装作认真地找了半天,最后遗憾地说道:“没看到。”

乐氏吃吃笑了两声,把头枕在他怀里。

邵勋调整了下姿势,让怀里的岚姬躺得更舒服。

没办法,南阳“乐氏集团”的项目经理们就在广成泽里干活,黄毛必须伺候好集团的大小姐。

不知不觉间,攻守之势异也,邵勋再不敢站起来蹬自行车了。

“下次出征是什么时候?”乐氏的声音缥缈清幽,好似从山间传来一般。

“不知道。”邵勋轻抚着女人的背脊,道:“匈奴已经攻到河东,有些人早晚会想起我来。”

北宫纯带着凉州兵返乡,经过河东郡时,狠狠教训了一下匈奴,大破刘聪,斩首三千余级,然后潇洒地走了。

匈奴整整一個月没敢行动。

直到确认凉州兵不会再回来,这才集结兵马,猛攻平阳、河东二郡。

平阳太守宋抽弃城而逃,河东太守路述战死。

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两个富郡,刘渊迁都至蒲子县。

一河之隔的关中上郡四部鲜卑首领陆逐延、氏人西长单征归降刘渊。

上郡在三国时就一度为南匈奴占据,隋唐时为夏、绥、银、麟四州,宋代为宋、夏拉锯之处。

这四部鲜卑、一部氏人,好像就是特意为刘渊准备的,解锁一定声望后即可兵不血刃夺取,让他顺利地把势力范围延伸到了黄河以西的河套地带

面对匈奴础础逼人的攻势,太傅司马越还在与天子扯皮,口号喊得震天响,说要对网奴动兵,但拖拖拉拉,至今还未完成兵力部署,甚至连正式调兵都未展开。

“若匈奴打过来,顶不住的话..."乐氏说这话时微微有些颤抖,不知道在害怕什么。

就跟我回南阳吧。”片刻之后,她看着邵勋,用期待的眼神说道。

“上门当赘婿?"邵勋开了个玩笑。

“你要是能娶我就好了..."乐氏含糊不清地说了句。

我不会走的。"邵勋看着天空,说道:“这次跑到南阳,下次跑到襄阳,后面就是奔江夏,何时是个头?”

乐氏从他怀里仰起脸,道:“妾在邺城之时,见过刘渊、刘聪父子。”

“啪!"邵勋拍了下她的翘臀,道:“大丈夫岂能藉此偷生?"

说完,可能觉得这话不太合适,又用玩笑的语气说道:“将来若抓着此父子二人,定要令其来拜见成都王妃。”

乐氏轻轻掐了他一下,不过自己的脸也有些热,悄悄埋进了男人的臂弯里。

清凉的夜风之中,小船已漂至湖中央。

漫天星斗映照湖中,美不胜收。

湖畔的蛙鸣渐渐远去,鱼跃水面的声音偶尔响起。

静谧的夜晚,暴风雨前的宁静,是那样地美好。

“将来,我要在广成泽储备数百万斛军粮、十万匹骏马,操练五万精兵,横扫……”高质量男性的发言只说了一半,邵勋猛然发现怀里的女人已经睡着。

他调整了下姿势,让女人睡得更舒服,然后默默规划广成泽的建设。

******

七月底的时候,邵勋在芝兰院接见了一批来自河北的客人。

为首之人名叫崔功,别人都唤他“崔公”,听闻是卢志的旧识。

崔公一脸晦气,盯着邵勋看了许久,最后才说道:“君侯怕是不知道老朽在石勒军中待过吧?”

“哦?竟有此事?”邵勋哈哈大笑,道:“去年伐汲桑,终与崔公缘悭一面,殊为可惜。石勒其人如何?”

“有雄心壮志,知民生疾苦,眼下或还有些稚嫩,将来必为君侯大患。”崔功说道。

“那就是说,眼下石勒还不如我。”邵勋说道。

“石勒已有上万骑,君侯却不如也。”崔功不客气地说道。

“石勒说得诸胡来投,骑兵确实多。”邵勋点头承认。

“石勒之兵,器械亦不如将军部众精良。”崔功又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将军有洛阳、许昌武库供给器械,石勒远不如也。不过,老夫在宜阳、梁县、鲁阳转了一圈,却未见得有多少工匠,何也?”

“实不相瞒,我数次出征,也俘获了不少工匠,总计五六百人还是有的,而今安置在汝阳。”

“汝阳?”崔功一愣。

“在广成泽西缘。”

“原来如此。”崔功点了点头,又问道:“此数百工匠,有多少会打制铁器?”

“不到一半。”邵勋说道。

其实,铁匠也是战略资源。

铁匠之中,擅长打制武器的,更是重要战略资源。

邵勋俘获的将近六百名工匠,主要来自汲桑、王弥二部,另有少量乃自己招募。

这些人里面,铁匠的比例很高,这和流民军重点搜罗此类人才有关。

但他们打制武器的本事参差不齐,远不如洛阳那帮工匠制作的武器精良。

邵勋将他们安置到了广成泽西面新设的汝阳防——此防安置三百府兵,目前只到位了二百余,未来将与南山防一起,承担起汝水上游的防务。

这批铁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制农具,然后出售给府兵使用。

其他时候,他们也承担修理军用器械的任务,以弥补训练损耗。

铁匠之外,还有约三百名木匠、篾匠、漆匠、皮匠等杂七杂八的匠人。

总体而言,邵勋手里掌握的工匠资源其实不少,但比起他野心勃勃的计划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用,即便这些匠人已经在带徒弟了。

“看样子君侯心中有数,老夫便不多言了。”崔功放过此节,又提起另一件事:“宜阳诸坞堡,只有云中坞有数十亩桑林,但年头极短。禹山坞有数百亩,也不过数年而已。金谷园三地,加起来约百余亩,但十年以上的桑林较少。听闻君侯练兵,极重用弓,为何不令百姓广植桑树?一者可多产绢帛,二者可制弓梢,这等大事,居然不重视。啧啧……”

弓梢当然不是必须用桑木。

但考虑到蚕桑业,这又是可以把耕战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作物,非常重要。

而且,桑木也是非常优良的战车材料。制车过程中的碎木还适合制马鞭、刀把、木杖,利用率很高。

“坞堡新建,庄园亦屡受战火摧残,以至于此。”邵勋先解释了一番,然后说道:“崔公所言甚是有理。然诸事繁杂,一直未曾着手……”

“罢了。”崔功说道:“卢子道已替君侯考虑到此节。清河家家户户养蚕织布,清河绢亦行销北地,闻名诸郡。卢子道三天两头催,甚是烦人,老夫既接了鲁阳相之职,便已带了数位精于此道的典计来此,君侯只需拨下地来,招募流民即可。”

“鲁阳县事,悉委于崔公矣。”邵勋郑重一礼,道。

崔功坦然受此一礼,捋须笑道:“还得君侯骁勇善战方可,若战事不利,譬如河北诸郡,则万事皆休矣。”

“河北战况如何?”邵勋问道。

“今岁石勒寇常山,为王浚击败。”崔功说道:“以吾观之,不过是石勒小试牛刀罢了。过些时日,他必然再入河北。和郁镇邺,无兵无钱,挡不住石勒、石超二人的。王浚多年来倚仗鲜卑打仗,自己的幽州兵不好好练。而今匈奴来袭,手忙脚乱,开散府库,厚养军士,操练兵马,却不知来不来得及。真要说起来,这事和君侯脱不开干系。”

今年石勒寇常山,确实是王浚独立击败的。

但正如崔功所说,匈奴的重点在河东、平阳二郡,石勒只是偏师。

若明年大集兵马攻常山,王浚怎么办?

这个锅,邵勋得结结实实背在身上,甩不开了。

“王浚还能唤来段部鲜卑么?”他哈哈一笑,问道。

崔功想了想,道:“喊还是能喊来的。段务勿尘毕竟是他女婿,不好太拂了面子。不过,老夫听闻,王浚在击败石勒后,遣了一部兵马东行,似助段部鲜卑御敌,想必段务勿尘也是麻烦缠身。”

“实在不行,他还有个乌桓女婿苏恕延,想必能请来助战。”崔功又揶揄道。

邵勋笑了笑。

王浚这厮,把女儿当工具,一个嫁给鲜卑首领,一个嫁给乌桓首领,引夷狄为臂助,在河北威风八面。

之前击败司马颖,乌桓人就参战了,不知道和他的女婿苏恕延有没有关系。

想想国朝初年,幽州突骑督(具装甲骑)还招募幽州汉儿入洛阳当兵。

这才过了几十年,幽州的兵源就不行了?不知道王浚怎么想的。

不过,若王浚支棱不起来,河北确实很麻烦啊。

邵勋是绝对不相信司马越能搞定河北局势的。

没想到在长安围杀鲜卑骑兵,最后倒是给石勒助攻了,真是离谱。

还是先搞好自己的事吧,指望别人,终究不靠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